网友江阴老潘在我的一篇博文后置评:“笔者忽略了一点,坚守烟蒂投资策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适合你就未必适合别人。以合理的价格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本身也是一种安全边际。投资体系不是非此即彼,任何投资体系都有正反两面,我们需要谨守自己的投资体系但并不表示仅囿于自己的理念而攻讦其它。投资本质是获取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而以合理的价格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更符合复利的奥义,市场的非理性给我们提供了额外的收益,仅此而已。”
我的回答如下。
1、坚守烟蒂投资策略,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与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相比,还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前者采用的是定量的方法为主,有具体的数量化标准限制我们的贪婪和恐惧。而后者需要极高的商业洞察力、前瞻力和超人的性格特质。
老潘说烟蒂投资法适合你就未必适合别人。这点我承认,但是,平地玩杂耍总比高空走钢丝更容易、更适合大多数人吧?巴菲特的方法固然好,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巴菲特?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事要讲究成功的概率,不能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在我大唐东土,“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的人”如过江之鲫,但有几人始终“不忘初心”?比如那位但玫瑰,现在不就成了一位预测未来的“江湖术士”?
2、老潘先生说:“以合理的价格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更符合复利的奥义”。从理论上讲,如果某位投资者真能如巴菲特那样,以合理的价格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我赞同老潘的观点。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数人是以高昂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的股票,然后就长期持有了。
以合理的价格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是复利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低估值+高分红。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可以看一下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长期持有IBM
和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公案”。
所以,我认为:长期投资的复利的奥义并不是你持有了什么优秀的公司,而是你如何减轻熊市中的亏损。即使你持有的是一组并不被市场主流智慧所认可的“平庸”公司——比如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只要符合备受歧视的“烟蒂股投资原则”,确保不出现巨额的年度亏损,你照样可以实现稳健的正向复利。
格雷厄姆说:“证券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不幸事件的发生”。股票投资需要质疑,尤其是那些最受欢迎的观点和股票。老潘说:“我们需要谨守自己的投资体系但并不表示仅囿于自己的理念而攻讦其它”。我承认自己认知上的局限性,毕竟我是一位业余投资者。但是我觉得“攻讦”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好像不太严谨。比如那位林药师,近日放言:“未来贵州茅台等白酒股股价还是会不断创新高的,因为白酒行业属于高景气度行业,预计未来3年白酒个股的基本面都会比较好,行业高景气度也将继续延续。从这个角度来看,什么时候买茅台都是对的”。
你说,我是该质疑呢?还是该“攻讦”呢?
以上是我对老潘的置评的回复。欢迎所有的业余投资者、散户朋友质疑我,批评、反驳我的观点,如果你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年度收益率、长期收益率来证明巴菲特、芒格、费雪的投资理念适合大多数普通人,从而说服我,击败我的观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