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到一位球友的文章《再谈安全边际》。他说:“价值投资发展到今天,我们当然有理由更倾向于巴菲特的安全边际,即安全边际首先来源于好企业,有持续竞争力、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才是安全边际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才是足够便宜的价格”。
从理论上来讲,这位球友的观点似乎无懈可击。是啊,如果我们有了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我们还要啥自行车啊?如果我们也能像巴菲特那样,控股优秀乃至伟大的公司,我们还有必要关注市场的波动吗?喜诗糖果的股价涨到天上我们也不会卖。
比如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盖世,有万夫莫当之勇。你见过他一手持矛、一手拿盾冲锋上阵的吗?哪一次不是几个回合就把对手挑落下马?他需要盾吗?不需要!因为他的丈八蛇矛就是他最好的盾。就像足球界所说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而巴菲特就是投资界的“林冲”,在商业洞察力、投资的手段、人脉、影响力等方面无人能及,他持有世界上最锋利的投资之矛。
但是,回到现实,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巴菲特这样的“无敌大元帅”比较,就是小兵小将,就是要一手拿矛,一手拿盾去冲锋陷阵,而且要拿最优秀的铁匠铸造的盾。这个“最优秀的铁匠”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格雷厄姆。
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归纳为4点:
1、安全边际是为“愚蠢”做对冲的;
2、确定一支股票的安全边际,依然要遵循格雷厄姆的“先定量后定性”的惯常思路,这个可以参考为业余投资者量身打造的“格七条”。
3、安全边际对于成长投资者、远景投资者来说,只是个名头,有时甚至是一种障碍;
4、没有分散,就没有安全边际。在充分分散的前提下,以低廉的价格(相对于利润和资产)购买平庸的股票,依然可以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
套用格雷厄姆的话就是:低估和分散是安全边际的必要条件,优秀的公司是安全边际的充分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做到了低估买入和充分地分散,即使买入一揽子平庸的公司(通常是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冷门股),也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当然,如果你能像巴老所言,“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那投资的安全性肯定会更大。然而,你真的做得到吗?
近来股市涨得有点邪乎,账户逼近了去年1月份的历史新高,继续边打边撤,现金占比已上升到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