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公方彬
公方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06,796
  • 关注人气:6,3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不出,避不开的“圈子文化”

(2019-05-27 09:58:54)
标签:

杂谈

       同学圈、战友圈、同乡圈;政圈、商圈、文化圈;大圈、小圈,圈圈相扣,圈圈相套。成也圈子,败也圈子。爱恨交织的圈子,无以回避的圈子。
       多年前在国防大学指挥员班读书一年,这是个培养将军的班次。毕业前告别餐叙,一位同学感慨道:“今天大家在一起亲密交流,很快有人进入将军行列,提一个将军就少一个朋友。”我表示不解,同学说,“你是教授不敏感,升了官就进了另一个圈子。”
       后来我慢慢有了体会和感悟,尤其看到一个野史小故事,更是会心一笑。一个军阀和教授交往,军阀未出道时称老师,出道时称兄台。教授去信,你再往上升,我是不是会降成老弟。此中折射出圈子的某些特征,因身份变化而解构、重组。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民众都因社会生活而存在于某种圈子之中,但因文化差异,圈子构成有所不同。
       都存在圈子。比如,西方区分贵族阶层与市民价层就是大圈子。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构成大圈子。
       圈子的内在品质不同。基督教文化宣扬的是与上帝等距离,进了教堂,官大官小,钱多钱少,都坐在相同的位置上,以维系一种表面的形式上的平等。我们在任何场合都因官职等级、财富多寡排出坐次,再加上利益关系,进一步分出核心圈、非核心圈和外围圈。所有这些,在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儒家文化的等级制度。再加上人情社会和潜规则,终于把人们都圈进一个个密度和作用不同的圈子之中。
       当圈子成为文化,民族也便在文化心理上对其产生依附和依赖,爱也罢,恨也罢,你永远都跳不出,躲不开。
       进而圈子文化化作人文生态,必造就特有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其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就如中国人喜欢建围城而来的围城心理和围城文化,深刻塑造了中国人。早年西方人来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墙和城。“大城套小城,小城套着紫禁城。长墙短墙,来来去去都是墙。”
       圈子文化最大的危害是排斥显规则和契约精神,将公平正义消于无形。因为,处在圈子中的人们,价值判断不是基于是非对错,而是关系远近,是否在一个圈子里,并且还要看分别在圈子中所处的部位。
       改善或改变圈子文化,现实在推进法治,让规则约束人,使圈子再难获超额利益,根本还在于文化更新和文明进步。我们需要现代文明的启蒙。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