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孔子》

(2014-08-25 00:04:31)
标签:

杂谈

http://s1/mw690/003gdRlOzy6LvbZqgvKd0
我拍的(一)

在评论之前,我必须说一句,我是买票看的。当然不是说这票有多贵我变相炫富。

作为一个从小在剧团长大的人,免费的戏已然看得不想再看,台前幕后哪儿都有过我玩耍的身影,要看戏嘛,走进门就是。反正总有两排位置是留给家属的。

直到改革春风吹满地,剧团自负盈亏的动向越来越明晰之后才明白,原来卖票,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不反对“家属票”、“剧评票”,我反对的是“朋友票”。总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在演出开始前几天才联系你,简直呵呵。 

 

扯远了。 

 

《孔子》这部舞剧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没买着奥地利童声合唱团的票,又不想闲坐一晚,于是选择支持Made in China ,现在看来,至少不后悔。

 

 我喜欢坐第三排中间, 传说中的“领导地带”,但是这次出票的大姐直接给我选了个第二排的位置,相当之近,演员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也因此能观察到许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再闲扯一下,我一直有个规矩,看戏的时候可以拍照,但只能在没开场和谢幕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我自己拍的只有开头和结尾两张图,其余照片均来自公开媒介。 

 

音乐方面

 

槽点:

一、开场群舞喧嚣之后,孔子(胡阳饰)的独舞,也是首次亮相。一束追光,一身白衣。多美的场景,可惜背景音乐叮铃咣啷、气势磅礴,生怕没有“时代厚重感”。好像一首歌刚张嘴,就把副歌重复了五遍。观众还没进去呢,就被这“雄浑威武”的配乐给砸出来了。并且这一段过长,在结构上也没起什么大作用,一个亮相就别整那么复杂了。

 

二、 《棠棣之花》这一段,摆明了是要催泪的,身为专业观众我的泪腺已然时刻待命。前期女声的哼唱,我开始酝酿情感,提琴一起,台上的演员一走心,我也准备走心,谁知道这时候女声哼唱又起,还是完完整整、实实在在的,把极具有叙事感的提琴当成了伴奏。硬生生把我的眼泪给唱回去了,哼唱不是不能有,但是请参考龚琳娜在《琵琶语》中的表现,相得益彰才更好。

  

亮点

可以听得出,《孔子》的配乐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绝大部分时候都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戏曲乐器、西洋乐器、美声、通俗,结合得相当不错。但是留白之处才是动人之时,既然已经展现了 编曲团队的强大,在某些重要时刻就应该让音乐撤一步,做做减法,而不是以强(音乐)碰强(情感),砰砰砰,容易碎。但是结合美声那一段,现在还在我耳朵里飘着呢,好听。

 

服化舞美

 槽点:

一、《玉》那一章节,女舞者的服饰融入了玉的形象,腰带、头饰,都很棒,唯一让人容易分心的是,一身青衣加上弯曲的头饰,高开叉的裙摆,苗条婀娜的身段儿,一水儿大眼睛瓜子脸的姑娘, 容易让人想到蛇精……

http://s6/mw690/003gdRlOzy6LvhcLbal15
照片来源:演出网

 

二、 舞台右侧悬挂的三棵树的背景板,只要出场就一定晃来……晃去……晃来……晃去……晃来……晃去……

 三、近距离看,舞台上演员化妆都相当精致,但是宣传册上的化妆却显得有些粗糙,导致我拿到宣传册的时候期待值稍有下降。

 四、孔子的几个着装各异的弟子(子路、颜回等),通过衣着能让人轻易的分辨出角色个性。可惜后期换上了统一的读书人服饰,反而错失了一个凸显孔子“有教无类” 理念的机会,谁说孔子门生都是一个样的呢?穷书生、砍柴的、杀猪的,各行各业都有。

 

亮点:

首先总体的,比我想象的好很多。一直觉得舞剧的舞台装置不多,但是《孔子》下了很大功夫

从竹简的背景、投影和实体的结合,到舞台后方台阶的多次使用,同样的舞美用出了不同的效果。

其次是服装的细节,《玉》中 妃(唐诗逸饰)的白色水袖上,细节同样精致(坐得近就是有这个好处),从天而降的巨石人像,还有《棠棣之花》(如果不是女声哼唱败笔了这是我心里最完美的一段)女舞者手中的灯光等等

  女性角色的服装道具化妆在我心中近乎完美,大气华贵,并且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另外不得不说一下,《孔子》别出心裁地在舞台前方设置了一个上场门,这个上场门完全勾起了全场观众的兴趣,每当舞者从这个门上场,所有观众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底下究竟是个什么构造。虽然我坐第二排,但是我忍住了,留点儿悬念吧,哈哈。

 

演员 

舞蹈方面我不是行家,只能说说直观印象——唐诗逸的功底相当好。极稳,艳惊四座的谢幕,我就不夸了,因为离得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今晚在《玉》一节中有个托举,唐诗逸上去的位置不是很舒服,但依然稳住了。

另外,在这部剧中,唐诗逸饰演的妃,绝对是最出彩的人物,不仅和她自身功底有关,也和她每次出场的惊艳亮相、众星捧月,人物完美的形象设定有关。要不是后面的戏份硬生生的减少,这部剧就该改名叫《妃》了。我相信妃是所有观众最爱的角色,没有之一。

 

孔子的饰演者胡阳,起码在第一篇章结束时我都觉得他不适合这个角色,高、瘦、和我们印象中孔子(老师)的身材出入较大。但是在之后的《绝粮》和《仁殇》篇章,孤苦无依的孔子形象反而通过胡阳的身材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还有就是他在饰演孔子舞剑那一段,我一直很担心他会把“书生舞剑”的感觉诠释得太刚强,结果是,他今晚的表现恰如其分。既有书生弱的一部分,也有舞剑的强、获认可的喜的部分。 

唯一要挑刺儿的只有胡阳换气时候口型太大,我还以为要表达什么强烈情感呢,仔细一看“哦~原来呼吸呢。”

饰演王、臣的两位演员,没出错,但也没出彩。不过也可以理解,戏份太少,人物单薄。

群舞演员,群舞真是最考验功力的,同样的动作,实打实的比较。除了开场时有些演员没进入状态或者过度紧张,处于没神儿状态之外,其他时刻都很棒,不过总体来说女舞者们今晚表现得更好一些,但是那位饰演老人的男舞者,从台阶上滚下退场的时候牵住了全场人的心,之前表现年老饥民的神态也表现得相当好。 

 

剧情 

剧情转换略显跳跃,尤其在开场孔子思想得到王的肯定时,但叙事手法很不错,不俗。 

 

http://s3/mw690/003gdRlOzy6LvivUDzc52
我拍的,手机最广角(二)

总结 

有些地方还没展现到极致,略有失落感。

但是,已经非常值得一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