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玉慈
吴玉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3,399
  • 关注人气:1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与网络社交的投资挑战

(2012-11-06 14:12:27)
标签:

生活水平

中产阶级

消费

网络社交

汽车

随着中国的消费者日益富裕,拥有汽车和手机与电脑的人数同时飙升;这些消费者在未来会倾向于驾车会友,还是宁可多在网上社交? 这个“鱼与熊掌”的问题,在中国这个“独生子女”社会及一些新兴市场也同样引人思考。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和电子工具的同时热爱,令人对国内的消费现象将如何发展并影响各行业的前景产生好奇。

即使不常到访北京的人都知道,首都因为车辆数目有增无减而经常堵车。在2011年年底,中国大陆有2.3亿人持有驾照,数目超过美国,而其中11%的持照者驾驶经验不足一年,足以证明国内人士对驾驶的热衷。在一些非一线城市的地区,有些人因为买不到或买不起汽车,“变则通”改购比较轻便便宜的、未必合法的电动车。除了真正的运输需要,一些消费者其实只为了享受和感受控制四个轮子驰骋远方的自由,即使过程须要塞车也不以为惧。

中国大陆的有车一族也迅速把汽车消费提升到新的水平:一些城市的驾驶者每逢周末便从事户外越野车比赛,而另外一些人则对“caravan”或大型“房车”情有独钟,喜欢通过渡宿市郊而逃离繁嚣。用这种包括了空调、卫生间及厨房的现代大篷车“路营”绝不便宜,一天便可烧掉六百美元。汽车既是代步的必需品,也是奢侈的娱乐和消遣。

内地消费者对驾驶和汽车的热爱,恰巧跟美国这个研制汽车的大国相反。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最近的调查报告,与几十年前相比,美国人的平均驾驶时间一直逐年退减。这其中部分原因是人口不断老化,以及近年经济放缓,工作机会减少,即使就业,也可能不是每天上班。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年轻一代宁愿依赖网上会友及社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选择在Facebook、Twitter、Tumblr等网站发布和分享消息和近况,美国人开始懒于驱车出外与朋友见面。网络社交,虽然牺牲了面对面的交往,但可以更快更广地与大群人接触,以量取胜。

事实上,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调查发现,早在1983年,在美国17岁的人口中,69%拥有驾驶执照。但在2008年,这个年龄组里只有约一半的人士有资格驾驶。虽然在20至30岁年龄组也有明显的下降,但最显著的下降发生在16至19岁的范围内。在1983年,大约三分之一的二十多岁人士已获得批准驾驶,现在的数字却只有22%左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堵车浪费时间,他们情愿把堵车的时间用于网络社交。他们还认为,驾驶是一种“干扰”,影响了他们发短信和进行其它电子通讯。这跟老一代的想法大相径庭,因为一般人认为,电子通讯或谈话会让司机分心驾驶,引发危险。但年轻一代却反过来觉得开车是次要,短信和电子通讯则是主要,因此驾驶令他们分心。

当美国人正在经历这一世代交替的喜好转变,逐渐放弃汽车而倾向于电子产品和网络社交时,中国却在同时热烈追捧这两个一新一旧的产物——既渴望有更大的汽车,也同样热爱电子通讯以及网络社交。像美国一样,中国也有一个充满活力和蓬勃发展的虚拟社交网络,有微博和各式各样的本土化社交网页。换句话说,中国在一两代里,便可普及美国人好几代才得到的技术与生活标准。这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电信发展,也是在技术上跃跳了一代,不依赖固定线路网络,而是建立无线流动通讯网,甚至研发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从而迅速提高电话普及率。

电信的跨代发展,让中国的手机使用率大大增加。但驾驶汽车和网络社交之间却存在竞争。当然,这两个行业在中国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网络社交在城市的普及会减少人们对驾驶的需求吗?抑或是渴求逃离都市的繁嚣足以抵御网络的便捷和诱惑?又或是人们在堵车之际发信息及上网,鱼与熊掌,两者兼得?

希望中国的驾驶者们只在堵车时才发电子通讯,因为许多美国的青少年司机,往往边驾驶边发信息,而导致车祸。这个趋势,绝对要不得!)

中国的汽车需求与互联网及网络社交的普及化,是新与旧的并驾齐驱发展。这些都标志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两个趋势都为投资者创造了机会,也同时给他们带来有趣的疑问。从汽车与网络社交的双双发展现状,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一些趋势,可能并没有其它先例可作完美的参考,只能局部用成熟市场的模式作为衡量标准——这就是投资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品牌风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