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型、研究型的智慧校长——光明小学廖文胜校长

(2012-09-28 14:17:02)
标签:

他山之石

杂谈

在光明小学的最后一天,我们终于见到廖校长,并和他进行了深度交流。廖校长是原重庆巴蜀小学的校长,于2009年2月接任光荣退休的刘永胜校长,从巴山蜀水来到了北京,然后出任光明小学的校长。他黝黑的面庞,敏捷的思维,睿智的语言,严谨又民主的作风是一个很受人敬佩的、现代学者型、研究型的智慧校长!

1、重视调研。从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光明小学是一校三址,东城区也就是我们这几天所在的校区是老校区,也是生源较好的学校,而南校区生源大多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因此,廖校长说,办好南校区的教育,对于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具有普遍意义。办好差学校,更是教育者的使命。于是他来该校之后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做调查、做调研。廖校长组织教师对南校区的孩子做了大量的调研,如有多少孩子没有独立的房间、父母的学历、工作状况,有多少有稳定的职业,有多少没有稳定职业,在家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占多大比例等等。当调查出有60%的孩子生活在经常受父母打骂的家庭中时,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商量出对策。这就是光明的教育,他们把问题作为教育的资源来用。

2、传承与创新。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我能行”,廖校长说这是前任校长刘校长在中国首创的,也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而到了他这一任,他更多的在于深化认识,以“自信”为核心,辩证地提出,一个人之所以能行,是有前提的,当一间学校、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光明的时候,你能行!“你能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人类的光明,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廖校长在尊重历史,伴随着历史规律不断传承和创新,提出了“光明•我能行,我能行•光明”的理念,并以“培养健康、智慧、充满希望的人”为育人目标。

3、校园文化是由内而外的。当谈到校园文化时,廖校长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思想的体现,如果对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师还没有理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没形成教育体系,学校宁肯不做表面文章。这是廖校长的独特之处,难怪经过抗震加固后的光明小学,墙面还是空白

4、团队管理的探索。廖校长认为人是需要群居生活,这样才能健康成长。为什么一些学校辛辛苦苦地培养一些骨干教师,到头来这些骨干教师就成为学校的绊脚石,那是因为这些骨干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变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甚至造成学校发展的阻碍。任何一个骨干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背后团队的支撑。针对这个问题,廖校长说,一个校长的成功关键不是你个人有多么的优秀,而是你能否带出一个团队去成功。他认为校长应该关注教师的内心,心不调则事不顺。要引领教师“关注自我”,这里不是自私的意思,而是要老师们沉下心来把自己看清楚,假如对自己都不认识,那么怎样去关注学生,关注集体,也不可能对外在的道德要求有一个健康正确的认识。他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如现在的光明小学实行团队管理,才刚刚起步,做得比较辛苦。因为教育效益更多的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往往各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而学生需要的是同向的教育,各年级段也存在教育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光明小学将一校三址分为九个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团长、两个管理助理做引领,在一起办公,实行扁平化管理。他们在学科上还有学科组,学科组只做教材分析,不做行政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方面不协调的问题。

5、重视课堂的生成廖校长认为只有听课才能关注到老师的第一需要。认为听课不能只看流程,重要的是要看智慧的影响力。廖校长说隔行如隔山,校长不可能熟悉每门课程,如果发言,可能会误导老师,所以他听课以后,轻易发言只讲公共问题,不讲具体意见这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他听完后会考虑教师智慧对学生的影响力,引领老师们研究团队课堂本色,会和老师们针对问题一起分析,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6、关注老师的健康  廖校长认为,学校再困难,也要关注老师的健康。他下决心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教师腾挪出了两个餐厅,让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吃饭,享受一份安宁。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教师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

在交流中,我们小组的校长们也问了不少问题,廖校长耐心地一一分析解答,我把其中一些睿智观点集锦

中国的课程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这过程可能会走些歪路,怎样使课程更科学、更合理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支持。有时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或许现在教育应该到了一个最需要寻找光明的时候了。我们老师们要善于研究如何穿越这个改革中的夹缝里找到空间去推进改革。

一位好的老师要柔情似水,在学术上可以较真,但是与人相处一定要真诚和尊重,因为哪怕你有多出色,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说话要好好说。

要鼓励老师大胆改革,因为失败和成功同样重要!失败的人才会容易进步!

    做教育应该慢慢来,不着急,校长要读懂老师、读懂学生。

 备课要先备文化容量,从让老师们喜欢读书开始。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了,才能教得好。第二才是备课的技术层。

 上课要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活力。

······

经过深入的交流,本来小个子的廖校长形象在我心目中渐渐高大起来,他在和我们交谈时还不忘表达这几天一直忙没能接待我们的歉意,他不仅充满睿智,还非常平和、谦逊,很人性化的一位校长。我不禁对我那天写的文章中提到“校长的不礼貌、不尊重”而感到内疚,或许在十八大会议召开前,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真的使校长忙不开交,所以连在学校也不能和我们打声招呼。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在江南二小的全体行政、师生们,前期有很多会议、表格填报、行政事务性工作,为了让我省心、安心地学习,雷婷副校长认真地安排好各部门的工作,其他行政团结合作,学校工作井井有条,妥妥当当的,让我舒心地学习,满载而归,真的很感谢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