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行为表现

(2013-04-08 10:39:34)
标签:

儿童成长教育

感觉统合训练

惠心智慧教育

教师成长教育

教育

分类: 家长课堂

浅谈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行为表现

实例一

   小杜(小名,五岁多,男生),因为之前生病,请了一周的课程,然后接着就开始放元旦,所以相隔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才回来上课。这周四上课的时候,一节课的训练内容整整花费了1小时45分钟才完成。整堂课下来,前半部分每项训练内容他都是很专注,且能坚持,到后来,体能消耗越来越大,他显得很累很累,然后, 每完成一个项目他就会对着妈妈大喊:我讨厌你!我累死了!我不要跟你们玩了!偶尔还忍不住撕扯妈妈的头发,打妈妈。然后, 妈妈都会很有耐心地抱抱他,鼓励他坚持到最后。今天(周六)是复习课,同样的训练内容及运动量,小杜只用了约一个小时便能完成任务了,且一节课下来,他的情绪相对都较稳定。 

 

   小杜的运动体能及能力和同龄孩子比较,都是相对较强的, 只是有一点感觉统合上的不足导致他脾气容易暴躁, 那就是“大脑双侧分化不全”。大脑双侧分化不全会使大脑下达到神经末梢的指令不能清晰,从而导致小孩用力不当,体能提早消耗而很难坚持专注,最后自我打击,对亲密的人发脾气等。如小杜妈妈所描述,以前小杜写字的时候,基本是全身用力的,所以很快就喊累。还有, 之前要掰开饼干时候,本来想掰开一半,最后居然整个饼干碎掉。

 

   经过感统训练以后,小杜明显变化很大,一个就是写字越来越轻松了,抓握力把控越来越好。这周给我分享消化饼,一掰开就是对半,所以妈妈说很厉害,以前这样掰的时候肯定会全碎掉的。相隔很久不来训练的小杜,体能是明显有所下降,不过因为每次训练的量都很足,所以身体的网络连结都有,大脑双侧分化也随之得以发展。 

 

   所以观察小孩的表现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小孩相对应的训练,特别是要大力补充小孩左右侧肢体的运动量,这样既能促进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发展,也能很好地促进大脑双侧分化的发展。  并且, 从感觉统合的角度客观正确地理解小孩的一些坏脾气,能让我们使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手段有意识地改变小孩这种暴躁情绪及行为。

 

                                                                                   (惠心 Yellow老师)

 

实例二

妖妖:我们家昨天上早教课时, 老师说费X尧小朋友(2,男生)有点儿懒, 坐着的时候, 只要身后有爸爸或者妈妈,  他就想靠着。

 

惠心  王老师 孩子喜欢靠在人身上, 除了触觉依赖, 需要弥补触觉刺激之外, 其实, 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已经不胜负荷。 孩子可能因为没爬或爬得不够, 造成大脑双侧功能区分化不完全, 因此, 孩子的脑和身体的躯干、四肢就不能强而有力地分工合作, 在使用肢体时, 就会特别费力, 所以外在表现就是“懒”。

    正常来讲, 孩子在一岁半过后, 若各个时期(成长敏感期)的发展都得到满足, 应该都是活力充沛的, 因为2~3岁的孩子感觉统合发展正处于肌肉协调能力与运动计划能力的发展阶段, 其行为表现是像有永远用不完的力气似的, 不断地“忙碌”于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各种感官来探索环境、了解物质属性。

    如果孩子出现“能坐绝不站,能卧绝不坐”的现象, 家长应该及早加强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  尤其是给予双侧肢体较强的骨骼支撑力和肌肉张力的锻炼活动,同时注意前庭觉的同步刺激, 并且补充丰富的营养, 这样就能兼顾过去感觉刺激不足的弥补和现阶段感觉统合发展的需求。否则, 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坐没坐像, 站没站样, 却不自知。引来的后果就是别人对他感觉差劲的印象, 会让孩子对自己很无奈, 导致自暴自弃的性格。

 

                                                        

实例三

米来妈妈:我家孩子4岁了,像你前面案例里说的, 孩子不喜欢自己走路, 走一会儿就让爸爸妈妈抱。应该是触觉不足对吧?经常说“没意思”。这么大孩子经常说“没意思”,正常么?

Rebecca呵呵! 是前庭不足导致的肌肉张力不足。 这句话是学来的, 如果他了解意思, 那么可能是逃避用词。

米来妈妈:逃避用词?

Rebecca因为身体不想或不能办到, 但是心智已逐渐成熟, 孩子会自我保护自尊的。

米来妈妈:哦,那就忽略她说的“没意思”?

Rebecca嗯! 忽略 然后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事, 再逐渐依照他的进步给予难度挑战, 要兼顾自信和挑战的勇气的培养

米来妈妈:好的,可是我一直以为孩子的玩耍是自发的,她自己想出玩法的才有意思,我以为是不大需要大人引导的。

Rebecca:所有创意都是先以观察、模仿为基础, 有了足够的经验当材料, 孩子的创意才能显现。没有足够的感觉经验、 足够的生活经验和视野, 叫孩子如何创造呢? 而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很难的, 所以需要家长用教育技巧去补充和帮助孩子扩展

米来妈妈:教育技巧?包括手工?绘画?音乐?游戏?

Rebecca不是的, 教育技巧是指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互动技巧。 例如: 懂不懂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说出我们想让他懂的事理; 能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主动去探索新的事物; 能不能在应该保护孩子的专注时, 专心安静陪着, 或适时地给予提醒或借机参予来引导孩子更深更广的探索。

米来妈妈:这个有点难度了!

Rebecca是有点难度的。 但是这也只有家庭能做到, 因为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制式化, 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所以需要辛苦家长多用心的。

米来妈妈:这对家长要求太高了!老师能不能指点一下,例如看哪本书啥的?

Rebecca呵呵! 这不是要求, 是看家长的意识和生活重心。如果把培养孩子身心健康、自信快乐视为第一重任, 技术就会在该成熟的时间成熟; 如果还有其他事让家长分心, 那当然不能养成这样的技术啦! 没人能要求家长怎么做, 完全是家长清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然后何时开始培养这样的结果。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用心看孩子!

米来妈妈:嗯!

Rebecca:这个功夫练成, 孩子身上的一切问题, 我们就能用心地从孩子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米来妈妈:嗯嗯!谢谢老师!

Rebecca不客气!

桐桐琦琦妈妈:老师讲得真好!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孩子,小时候没爬过,长大了表现出很懒的样子,坐没坐相的。都初三了,马上要出国念高中,老师这么大的孩子有没有补救措施呢?

Rebecca可以! 但是坚强的毅力是主要关键了!要靠心的力量来改变生理反应。

米来妈妈:可是孩子感统失调怎么训练呢?哪里有靠谱的专业指导的机构呢?没有专业的机构指导,自己在家怎么操作呢?能不能请老师指点一下相关的书籍?或者视频?

Rebecca如果孩子过了两岁仍有明显感统失调的现象, 那确实需要专业协助, 自己在家帮的有限。 因为感统训练不同于体能活动, 它是个别化、针对性强的促进感觉神经系统发展及脑网络连结的身体智能开发活动, 如果把它当运动做做, 锻炼最多的是肌肉和骨骼, 对于促进感觉神经系统发展帮助不大, 因此, 若关键时间错过了, 孩子能力仍然不会有明显进步, 而且失调的地方会更严重, 因为随着长大, 孩子需要用身体的地方会越多、越复杂, 身体应付不过来,  就更显笨拙, 情绪就会更不稳定, 心理就越逃避了!建议你先上惠心智慧教育新浪博客, 把【触觉不足的影响】 ()~()先看完, 感兴趣的话, 再把【前庭觉不足的影响】 ()()看完, 这样对感觉统合的发展和影响会有一定的认识。

    在青岛, 我不知道哪里有专业的训练机构, 但是我知道在青岛有许多自闭症治疗机构会帮孩子弥补感觉统合训练, 因为特殊幼儿除了需要药物治疗之外, 还需要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最好的方式就是启动身体本能的运作, 而感觉统合就是身体本能的自然行为。

 

                                                                                   (惠心 王老师)

 

实例四

    思思(匿名,六岁,女生)今年九月要上小学了, 妈妈带她去知名小学面试, 结果孩子分不清轻重, 面试前调皮地把脚放桌上去了, 讲话也不注意别人的感受, 看见一个耳朵长肉瘤的孩子, 直接就说人家恶心。

    老师看到这一切, 就跟妈妈说: 孩子没教养!  但是, 当正式面试开始时, 孩子却又整个“缩”了起来, 本来会的东西全都表现不出来。 惹得妈妈又伤心又焦急, 因为, 孩子平时不是这样的, 怎么就在重要关头“失常”了呢?

    经过测评, 孩子呈现触觉迟钝及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现象, 所以本体觉也跟着不成熟。  平时孩子不断出现自我弥补的行为, 身体一动就停不下来, 行为表现显得粗枝大叶, 容易兴奋, 但需要专注时, 仍能专注, 只是会全身都用力, 很快就累了, 无法长时专注。

    还好这个孩子感统失调的方面是明显的, 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所以容易得到协助来改善; 如果孩子感统失调的部份是不容易被一般家长察觉的, 比如: 比较安静、害羞、不爱动、挑剃、固执、爱生闷气, 这就只能苦自己了!伴随年龄增长, 日后就形成能力发展的局限了。

 

                                                                                  (惠心 王老师)

 

 

    造成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原因为:爬行敏感期爬得不够或根本没爬; 六岁之前过度从事静态学习活动; 前庭觉或触觉刺激中度以上不足。大脑双侧分化不全通常是家长最容易忽略而孩子最“哑巴吃黄连”的状况!因为这些孩子智力发展正常, 做事、学习都能专注, 平时各方面表现也是要动能动, 要静能静, 只是身体特别容易累, 能坚持做某事的时间比同龄人还短, 大大降低同侪之间的竞争优势。而孩子在身体疲惫的时候常常容易发怒, 因为他们心有不甘: 明知自己很优秀, 怎么就抵达不了终点?!而家长也会觉得很纳闷:怎么应该“可以”的, 突然就“不行”了呢?  

    孩子还小的时候, 家长可能会心疼地理解和包容孩子, 认为孩子什么都好, 就是累的时候脾气特别不好; 长大以后, 家长则会认为孩子长大了, 小时候“不懂”的, 现在都应该“懂了”。所以, 当孩子又气馁地“半途而废”或挫败后“恼羞成怒”时, 已经得不到家长和其他人的宽容和帮助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感觉统合训练的帮助,  孩子在一连串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打击和他人误解的创伤之下, 通常会演变成过度的自我防卫, 导致“愤世嫉俗”的不满和冲动, 严重的话, 后果都不堪设想!

 

    所以恳请大家多留意周边的孩子, 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状况, 不要因为孩子的大脑双侧分化不全所造成的种种让人出乎意料的【不能】形成亲子之间的拉锯战而相互制造对方的痛苦! 及时改变孩子的感觉统合状态, 才能根本解决孩子的困难和家长的不解! 希望大家一起帮助孩子, 成为孩子的贵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