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
(2012-09-28 07:15: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倾听《元曲》 |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胡十八】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云)将酒来。(唱)尽心儿待醉一夜。
【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王允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则是条龙向鞘中蛰,唬得人向座间躲。今日故友每才相见,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鲁子敬听者,你内心休乔怯,畅好是随邪,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云)当着我的,呵呵!(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离亭宴带歇指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第四折戏是全剧的最后一折,也是全剧的高潮。关羽明知鲁肃宴请有诈,却仍单刀驾舟赴会;宴席上,严辞拒绝鲁肃索还荆州的要求,并先发制人,慑服对手鲁肃,安全返回驻地,表现了关羽雄阔的胸怀、超群的胆略和过人的智慧。剧中多次出现的“汉家基业”、“俺汉家节”等一类唱词,借历史人物之口,对激起汉族人民的民族情感,鼓舞他们积极从事反抗蒙古族残酷压迫的斗争,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此折戏在关羽形象的刻画上独具匠心。采用欲急先缓、欲张先弛的方法,用两支曲子来写景抒情,巧妙地将叙事融于其间,使景、情、事达到有机的统一,充分展示关羽藐视强敌、处惊不慌的豪迈气慨。在整个“赴会”过程中,剧作者凭借对壮阔景色的描绘和英雄性格的摹写以及对英雄豪迈情怀的抒发,将三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一个勇武非凡、胆略超群、智慧过人的关羽形象。
剧情
剧本写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东吴鲁肃作保,将荆州借给刘备,以图共拒曹操。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很快占领了西川,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但荆州仍派大将关羽镇守,无意归还。鲁肃为讨还荆州,邀请关羽过江赴宴并设下三条妙计,欲在宴席间暗害关羽。司马徽和乔国老得知此事后,极力反对。但鲁肃不听劝告,依然按计行事。宴请之日,关羽猜到了鲁肃的计谋,做好了必要准备。他带着青龙刀和周仓等几个随从,驾一叶小舟过江赴会。宴会上,关羽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英勇果断,先发制人,终于挫败了鲁肃的阴谋,胜利而归。
《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一部力作。它依据鲁肃追讨荆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大胆突破史实之囿限,集中围绕关、鲁的戏剧冲突,成功塑造出关羽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选曲节自《单刀会》第四折。鲁肃居心险诈,伏下甲兵,约请关羽赴会。为了百姓免遭涂炭,稳定军事战局,也为了刘皇汉家事业,关羽决心不顾危险,不畏强敌,单刀赴会。途中,他看着大江东去,浪花千叠,想到此一去,深入龙潭狼穴,内心不禁激起万丈豪气,那“杀人的排场”,在大丈夫的眼里,顿时也变成了村社游戏的赛场。一个“觑”字,下得十分精准,勾画出关羽的烈烈雄心。曲意至此,作一转折,关羽似乎不再关心即将面临的险境重重的单刀会,而是欣赏起眼前的“好一派江景”。滔滔江水,叠叠重山,激发了关羽对于历史的无限感叹。山川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事迹风流,周郎、黄盖、赤壁鏖战,均已成为历史的昨天,二十多年叱咤风云,随着江水奔腾而去。面对此,关羽不由发出一声深沉的感慨:“这也不是江水”,是那“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二曲明显化用了北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情景相生,艺术境界同样阔大深远。曲中,大江、关羽其实交融一体,江水之气势磅礴,辉映了关羽气冲云霄的英雄气概,江水之气象万千,也反映了关羽心底的无限波澜。他不仅仅是一个无畏无惧、心地恢弘的英雄,一个希望以个人的力量,消弭战争的勇士,更是一个思索和慨叹历史的诗人。二曲慷慨英发,顿挫有力,为我们奏响了一首沉雄壮丽的英雄史诗。
【注释】
[1] 正末:杂剧角色名。元杂剧角色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为男角,犹京剧中的“生”,内分正末、副末、冲末、外末、小末等。正末为剧中的男主角。
[2] 九重龙凤阙:指帝王住的宫殿。
[3] 心别:别有胸怀。别,特别、特殊。
[4]
赛村社:即“赛社”,周代蜡祭的遗俗。宋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农事完毕后,乡村里巷举行祭田神的祭祀活动,村民相聚饮酒作乐日进行演出竞赛,谓
[5] 报复:一本作“报伏”,回报。
[6] 长春:神话传说中仙人酿的酒。
[7] 猥劳:即辱劳之意。猥,自谦之词。 君侯:汉献帝曾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故鲁肃称其为“君侯”。
[8] 舜五人:相传舜手下有五位贤臣:禹(司马,掌平治水土)、皋陶(士官,掌刑法)、后姜(乐正,掌制诏乐)、弃(后稷,掌教种五谷)和契(司徒,掌教育百姓)。汉三杰:指辅佐刘邦治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9] 不付能:一作“不甫能”,才能够,好不容易。
[10]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语出《论语·宪问》。意为别人有恩德于我,我当以恩德报答他;别人与我有仇怨,我也应该用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他。
[11]弃印封金:三国故事。关羽在许昌得到刘备的消息后,便将曹操所授“汉寿亭侯”之印留在原处,并将曹操所赠之金银封存好,然后离去,以表清白。
[12]“坐服”二句:此指曹操派于禁统领七支部队攻打樊城,庞德为先锋。结果为关羽决襄江之水所淹,庞德被擒事。 坐服,轻易制服,形容毫不费力。服,顺服
[13]之右:之上,古时以右为上。
[14]贤昆玉:对他人兄弟的敬称。喻其一门兄弟才德兼备,美如玉石。
[15]台鉴:阁下明察之意。台,旧时对人的一种敬称,如“兄台”、“台甫”。
[16]分甚枝叶:意谓一棵树还分什么枝和叶,比喻不要将吴蜀的亲密关系搞坏了。
[17]豁口截舌:割开嘴,割断舌头。意谓鲁肃说了不该说的话,真应该割嘴断舌。
[18]“信近”二句:语出《论语·学而》。意谓守信用和“义”是接近的,而守信之言是可用行动来验证的。
[19]“去食”二句:语出《论语·颜渊》。意谓即使舍弃粮食和武装力量,也不能无信。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因此在食、兵、信三者中强调守信为最重要。
[20]“大车”三句:语出《论语·为政》。意谓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车如何能行走呢?此处用以比喻人不守信用便难以自立和处世。
[21]剑戛:一作“剑界”,剑响,剑鸣。
[22]“头一遭”二句:文丑:袁绍手下名将。蔡阳,曹操部下的将军。关羽杀文丑、蔡阳事,与史实记载不符,而与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相合。
[23]温侯:吕布,字奉先,东汉九原人。曾官奋威将军,封温侯。
[24]不克已: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欲。
[25]魑魅(chīmèi):古代传说中伤害人的精怪。
[26]摄剑:拔剑。
[27]龙向鞘中蛰(zhé):指宝剑像龙一样在剑鞘里潜藏着。蛰,虫类冬眠。
[28]乔怯:畏惧,害怕。
[29]畅好是:正好是,真好是。 随邪:元杂剧中常用以指男女之间的关系正经,轻浮浪荡。此处有“放浪”、“风魔”之意。
[30]臧宫:鲁肃军中负责音乐的官员。
[31]菱花:古代镜子的代称,因铜镜背面的装饰图案多用菱花之故。
[32]破镜:象征决裂与分离,“镜”与“子敬”之“敬”谐音,语意双关。
[33]张仪口,蒯通舌:像张仪和蒯通那样的善辩才能。此处暗喻鲁肃。张仪,战国时魏人,相于秦,曾游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连横事秦,被封为武信君。蒯通,秦汉间齐人,曾游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陈胜将领),使武臣不战而下燕赵三十余城;又游说韩信而平定齐地。二人皆为历史上的著名辩士。
[34]伶俐:干净利落。
[35]紫袍银带:皆古代官员服饰,此处用来比喻高级官员。 公人:指官员。
[36]急飐飐(zhǎn):形容帆动船飞顺风疾行的样子。
[37]明夜:白昼和黑夜。
[38]趁:同“称”。遂。
[39]急且里:匆忙急迫之中。汉家节:节乃是古代使臣所持之信物,有代表国家的意义。 此处的“汉家节”可理解为汉家的天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