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毕业祭
英文里面有GraduationCeremony,我觉得中文里对应的是“毕业祭”,一种只属于毕业生的仪式。
这将是一段散乱又漫长的旅途,风景属于你们,而我只是个引路人。
谨以此献给那苍绿的青春,献给那苍白的大学,以及那苍黄的生活。
一
当我拉着行李箱,在人群里往前挤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大学已经结束,也许对我来说,大学早已经在两年前结束,而如今所有的不过是走个过场。
然而,万万没想到,在临走之前,大学开出补刀,弄得我手足无措,依稀听到“doublekill”的声音在宿舍里回荡。
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回忆,但很多东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像之前不知在哪儿看的,回忆就像一股巨大的漩涡,让人深陷其中却又无可奈何。
记得当初只身一人到学校,是班里最后一个报道的。虽然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一种茫然,但学校毕竟像个保护伞,我们不至于被雨淋透。
当初拿到通知书时,我也从未想过要让家人送,就像父亲说的,自己省的学校,这么近,有什么好送的?
我笑,那要是东北或者南方呢?
他笑,那么远,就更不用送了。
我一时语塞,竟无语作答。
带着简单的行李上路,开始一段为不少人所羡慕的旅途,走到现在,累计了好多物品,很多都无法带走,只有让他们原封不动地呆在原地,然后带着累赘的东西,踏上又一段旅途。
二
以前,开学时,我总是第一个到,放假时,最后一个离开,这次却是第一个离开,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时间倒推到毕业答辩,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别人轻轻松松地就答辩完,然后顺利毕业,而我为了这次答辩,简直是费劲了心。就像大便一样,异常地不顺畅。
更不可思议的是,从开始交论文那刻起,推迟两个字就在我耳边萦绕,导师说,建议推迟,我好说歹说,终于签了字。论文到了答辩组,毫无悬念地被退了回来,导师说,即使修改,如果不理想,就要推迟了。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几乎没有睡觉,夜以继日地修改,甚至连导师也看出来,再怎么改也就这样了。导师说,到时你交论文时,对答辩组老师说,你已经非常尽力地改了。我胆战心惊地交了论文,毕恭毕敬地向答辩老师道歉。
如果是以前,我大概丝毫不会理会这些推迟不推迟的字眼儿,而现在,别人又是晒毕业照,又是晒喝酒照,我却异常地担心甚至惊恐,生怕自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后续的工作。
成长大概就这样吧,我们犯错的成本越来越大,我们所冒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我们变得小心翼翼,对于规则,宁愿保守,也不想再去逾越。
我依稀记得,改稿到凌晨两三点,寝室的灯早熄了,室友也已经睡了,我找到打火机,走到窗帘旁,拉开窗帘,望着白天喧嚣而此刻无比静寂的校园,我打着火机,点燃烟。
我不知道该怎样叙述当时的心情,为了一张证书,我在每日便签里写到:
那些低到尘埃的种子,会让你在荒漠里开出花来。
那些痛不欲生的经历,会让你在绝望里看到救赎。
抽了两口,我摁灭了烟,本身对烟没有瘾,甚至有些讨厌烟味,却在深夜点燃,真的应了那句“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然而,愁绪也如这烟,让人看不到摸不着却萦绕于心。
我想象中的毕业应该是欢歌笑语,有酒有肉,醉里睡,梦里醒,至少是离别之际,大家相互道一声后会有期,虽然也知道大部分其实后会再无期。
三
在答辩之前被答辩组长叫到办公室,好说歹说,终于得到正常答辩的机会,也不知道是感动了老师,还是感染了自己。如果真不让答辩,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这次真的是尽力了。
对于答辩,我心里有些忐忑,在前夜,我照常睡不着,也看不进,因为我对论文熟悉到想吐,却又吐不出来,于是,夜成了最后的慰藉。
一大早就起床了,有种高考前的感觉,紧张与否,身体是瞒不住的。
在办公室外等待答辩,时间突然由水过成了冰,仿佛静止了一般,终于还是等到了进场。
我面对着对面的四个答辩组老师,用一口蹩脚的英语,开始竭力为自己辩护,说了好多连自己都不懂的术语,然而,我根本不想为它辩护,因为我不知道它在向我们传达什么。论文改得千疮百孔,当然在老师们看来,大概是改的日益完善。论文必须要研究前人的著作,我们还没有达到可以自创理论的地步,于是理论与分析几乎与前人的论述一样,只不过变了下顺序和形式。
答完辩,我顿时有种大便完的感觉,摁下开关冲水的那刻,顺畅痛快,我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到操场上走了一圈,手机外放了一首《Graduation》。
青春大概就这样结束了,大学就这样过去了,当我再回首时,觉得往事泥沙俱下又沉渣泛起。
四
在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惊喜,而是看着证书,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我为了一张证书,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并且竭力为自己辩护。
我望着校园里的风景,鸟儿在枝头鸣叫,枝儿在树上伸展,在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静谧感。但谁都知道,拿到证书意味着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我们都将告别这里,告别学生时代。
五
参加毕业典礼的那天,与往常并没有多大差别,地点在体育馆,当时我们刚来学校报到的地方,真应景!
大学,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地方!
英文里面有Graduation
这将是一段散乱又漫长的旅途,风景属于你们,而我只是个引路人。
谨以此献给那苍绿的青春,献给那苍白的大学,以及那苍黄的生活。
一
当我拉着行李箱,在人群里往前挤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大学已经结束,也许对我来说,大学早已经在两年前结束,而如今所有的不过是走个过场。
然而,万万没想到,在临走之前,大学开出补刀,弄得我手足无措,依稀听到“double
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回忆,但很多东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像之前不知在哪儿看的,回忆就像一股巨大的漩涡,让人深陷其中却又无可奈何。
记得当初只身一人到学校,是班里最后一个报道的。虽然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一种茫然,但学校毕竟像个保护伞,我们不至于被雨淋透。
当初拿到通知书时,我也从未想过要让家人送,就像父亲说的,自己省的学校,这么近,有什么好送的?
我笑,那要是东北或者南方呢?
他笑,那么远,就更不用送了。
我一时语塞,竟无语作答。
带着简单的行李上路,开始一段为不少人所羡慕的旅途,走到现在,累计了好多物品,很多都无法带走,只有让他们原封不动地呆在原地,然后带着累赘的东西,踏上又一段旅途。
二
以前,开学时,我总是第一个到,放假时,最后一个离开,这次却是第一个离开,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时间倒推到毕业答辩,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别人轻轻松松地就答辩完,然后顺利毕业,而我为了这次答辩,简直是费劲了心。就像大便一样,异常地不顺畅。
更不可思议的是,从开始交论文那刻起,推迟两个字就在我耳边萦绕,导师说,建议推迟,我好说歹说,终于签了字。论文到了答辩组,毫无悬念地被退了回来,导师说,即使修改,如果不理想,就要推迟了。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几乎没有睡觉,夜以继日地修改,甚至连导师也看出来,再怎么改也就这样了。导师说,到时你交论文时,对答辩组老师说,你已经非常尽力地改了。我胆战心惊地交了论文,毕恭毕敬地向答辩老师道歉。
如果是以前,我大概丝毫不会理会这些推迟不推迟的字眼儿,而现在,别人又是晒毕业照,又是晒喝酒照,我却异常地担心甚至惊恐,生怕自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后续的工作。
成长大概就这样吧,我们犯错的成本越来越大,我们所冒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我们变得小心翼翼,对于规则,宁愿保守,也不想再去逾越。
我依稀记得,改稿到凌晨两三点,寝室的灯早熄了,室友也已经睡了,我找到打火机,走到窗帘旁,拉开窗帘,望着白天喧嚣而此刻无比静寂的校园,我打着火机,点燃烟。
我不知道该怎样叙述当时的心情,为了一张证书,我在每日便签里写到:
那些痛不欲生的经历,会让你在绝望里看到救赎。
抽了两口,我摁灭了烟,本身对烟没有瘾,甚至有些讨厌烟味,却在深夜点燃,真的应了那句“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然而,愁绪也如这烟,让人看不到摸不着却萦绕于心。
我想象中的毕业应该是欢歌笑语,有酒有肉,醉里睡,梦里醒,至少是离别之际,大家相互道一声后会有期,虽然也知道大部分其实后会再无期。
三
在答辩之前被答辩组长叫到办公室,好说歹说,终于得到正常答辩的机会,也不知道是感动了老师,还是感染了自己。如果真不让答辩,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这次真的是尽力了。
对于答辩,我心里有些忐忑,在前夜,我照常睡不着,也看不进,因为我对论文熟悉到想吐,却又吐不出来,于是,夜成了最后的慰藉。
一大早就起床了,有种高考前的感觉,紧张与否,身体是瞒不住的。
在办公室外等待答辩,时间突然由水过成了冰,仿佛静止了一般,终于还是等到了进场。
我面对着对面的四个答辩组老师,用一口蹩脚的英语,开始竭力为自己辩护,说了好多连自己都不懂的术语,然而,我根本不想为它辩护,因为我不知道它在向我们传达什么。论文改得千疮百孔,当然在老师们看来,大概是改的日益完善。论文必须要研究前人的著作,我们还没有达到可以自创理论的地步,于是理论与分析几乎与前人的论述一样,只不过变了下顺序和形式。
答完辩,我顿时有种大便完的感觉,摁下开关冲水的那刻,顺畅痛快,我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到操场上走了一圈,手机外放了一首《Graduation》。
青春大概就这样结束了,大学就这样过去了,当我再回首时,觉得往事泥沙俱下又沉渣泛起。
四
在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惊喜,而是看着证书,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我为了一张证书,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并且竭力为自己辩护。
我望着校园里的风景,鸟儿在枝头鸣叫,枝儿在树上伸展,在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静谧感。但谁都知道,拿到证书意味着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我们都将告别这里,告别学生时代。
五
参加毕业典礼的那天,与往常并没有多大差别,地点在体育馆,当时我们刚来学校报到的地方,真应景!
大学,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