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净化论(916)佛说四十二章经(101)

(2025-08-25 20:27:06)
标签:

佛法

赞评

佛经原文接上)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宋真宗注:此佛诲诱学者,令知念念无常,在于呼吸,自然绝诸妄想,密密精进。若谓命在数日,或在食顷,则自宽其限,妄念随生,涉于懈怠,安得成道也。)
【海印赞评:世尊问众位沙门说:人的生命在什么之间?有位和尚站起来回答说:人命在于数日之间。佛告诉他说:你还没有能够为道。佛接着又问一位和尚:人的生命在于什么之间?和尚恭敬地回答说:人命在于呼吸之间。世尊高兴地对他说道:善哉,好啊!你可称为为道的人啦。宋真宗注释说,这是佛教诲诱导学道的人,让他们知晓人的念念无常,只是在于呼吸之间,自然而然绝诸妄想,时时刻刻精进不舍。如果说人命在数日之间,或者在一顿饭之间,就会自己宽限自己,妄念随即产生,陷于懒惰懈怠,怎么能够成道呢。世尊曾在《佛说处处经》(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中说:“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惟有两人得道耳。一者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佛忍辱过于地,心软过于水,意坚过于须弥山,功德过于海水,智慧过于空气。”《乾隆大藏经》第33册八四五页)佛为什么会在弥勒之前成佛呢?佛说过两个细节。一是二人打坐时,释迦文眼观鼻,鼻观心,对所有外色无动于衷;弥勒其时感觉蝴蝶飞来了,心意随着蝴蝶飞,蜻蜓飞来了,意念跟着蜻蜓动。二是有次二人夜行口渴,走到一个荷花塘边,二人随即捧水而饮,事后释迦文感到未经主人允许而饮水,属于不予取,是犯戒,须待天亮请罪后再走;而弥勒认为夜饮塘水,区区小事何必认真,不如立刻走人。虽然等到天亮之后,二人得到塘主宽宥才有离开,但佛说这里面,藏有成佛先后的密码。尊敬的朋友,明白世尊为什么会问,人命在什么之间了吧。有首佛歌唱道:“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人在生之前,时空有无限;人在死之后,时空也无限;唯独人在生时,生命非常有限,只在呼吸之间,因此佛赞叹说,懂得命在呼吸之间,知道时刻精进不退,这才是可以称为为道的人。海印感悟,人的生命就像流水,匆匆流过高山沟壑,原野平田,所有经过的景像都会不在,唯独自身水性未曾改变,无论成为水汽上天,还是化成澄水入海,精进的一切,一切的精进,不是为了兼收并蓄一切垃圾,而是由始到终都是为了捐弃一切肮脏。倘若真能如此,孔老夫子会赞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尊也赞叹说:“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为道者并非就是得道者,但不精进为道,终究不能得道,大德您以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