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后读工作室
后读工作室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33,632
  • 关注人气: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相如买官的下场

(2014-04-24 09:43:17)
标签:

司马相如

文化

司马相如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对于侍卫这样的体力活并不太喜欢,心里难免有一些失落。但是家里出了那么多钱才搞到这么一个工作,不可能辞职不干打包回家,于是只得硬着头皮坚持坚持再坚持。幸好,司马相如没干多久,就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司马相如买官的下场
                                 

摘自《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   作者:贾飞 

司马相如出生于公元前179年,死于公元前118年,活了62岁。不过这个岁数已经不错了,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许多皇帝三十多岁就死翘翘了。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尚存在争议,有人说是成都市,也有人说是南充市蓬安县。但是,由于成都这个地方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再加上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司马相如出生在成都,那笔者就暂且以成都为准吧。

司马相如的家境很好,年幼时过了一段富足生活,当时的小伙伴很多,最交好的是王吉和杨得意,他们都在文翁石室读书。文翁不是地名,而是一个人,这个人官当得很大,是蜀郡太守。文翁石室,其实就是官方的学校,教学质量很高,相当于“四川大学”这样的官方名牌。而司马相如在学校里一点儿也不贪玩,是学校的高材生之一。他最喜欢的功课是儒家的经书和文学,其中对文学最具天赋,读书时就能作文写赋了。本以为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才出去找工作,但因为司马相如家里有钱,在其毕业前就出资在首都(长安)为他找了一份好差事,因此他便提前毕业了。

家里花了很大一笔钱,到底为司马相如找了一件什么样的差事呢?原来就是给当时的皇帝汉景帝当侍从,这是一个郎官。什么是郎官呢,我们先查下历史:秦、汉时,郎官属郎中令(汉武帝改为光禄勋),员额不定,最多时达五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初以任子(因父兄功绩得保任授官者)、赀选(以有相当财产得任官资格者)为充任,武帝从董仲舒议,始使郡国每年保荐孝廉为郎中。两汉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长吏的机会,时人视为出仕的重要途径。

东汉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分曹(相当于后世的部和司)设尚书郎。郎官遂从侍从官变为各行政部门长官,不再隶属光禄勋。此外,汉代郎官亦称山郎。除议郎外,郎官均须执戟宿卫殿门,号为轮流当值,其实非出钱送礼,取得文书,不能出外。时人以山为财用所出,号郎官为“山郎”。(见《汉书·杨恽传》及张晏注)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当时朝廷有个政策,凡是能给朝廷上交一定钱财的家庭,就可以把一个孩子送到皇帝的身边去当侍从(郎官)。司马相如的家里还算有钱,于是就花了很大一笔费用,在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那一年,让他进了皇宫。当时的司马相如29岁,和他一起参选的还有他的小伙伴王吉和杨得意。王吉运气差没能被选中,杨得意和司马相如被选中了。但又由于司马相如人长得很帅,并高大威猛,便成了景帝的近身侍卫,取名为“武骑常侍”,大概就是仪仗队的一名队员。

司马相如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对于侍卫这样的体力活并不太喜欢,心里难免有一些失落。但是家里出了那么多钱才搞到这么一个工作,不可能辞职不干打包回家,于是只得硬着头皮坚持坚持再坚持。幸好,司马相如没干多久,就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梁孝王刘武,也就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这个王爷是文学界的超级大粉丝,特别喜欢和文化人做朋友,并常常帮助他们。刘武的封国是梁国,今天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当时俨然就是全中国的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著名的大文豪邹阳、枚乘、严忌等都是梁孝王的座上宾。这次梁孝王来朝,把这一批国宝级的大文人都带到了首都。司马相如见到这种排场大受

鼓舞,于是以患病为借口,屁颠屁颠地跑到梁孝王那里去了。

梁孝王让司马相如与邹阳、枚乘等文学大师同住在一个酒店里。见到枚乘等文坛大腕,司马相如高兴万分,常常虚心请教,很快文学水平就一路飙升,进步惊人。几年后,他就独自撰写了《子虚赋》《美人赋》等佳篇。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梁孝王死了,一批文学大腕没有了依靠,便各奔东西,四散开了。司马相如不愿意回到皇宫去当站岗的差,便只得又返回成都。当时,司马相如的父母可能已经死了,家境转微,司马相如无业在家,他的生活渐渐寒酸起来。


解密历史真相,激扬文字,感悟人生,

欢迎关注微信“东方悦读

司马相如买官的下场
“东方悦读”已经入住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今日头条、ZAKER、鲜果、

搜狐新闻客户端(史话史说)

欢迎在各个客户端订阅“东方悦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