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曲
弯弯曲曲的,盘旋在高山绿岙中的古岭山道,已渐渐的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中了,不过现在户外群从徒步活动的逐步发展,这些古岭山道使我们对其又重新得到了认识:徒步-健身,探索-乐趣,寻找-游览,保护-利用……徒步古道,回忆历史的发展潮流……
2012年9月29日早上7:15,由马虎带班,波波,TZB飞龙,咩羊,一枕清霜一行参加的徒步活动,在市中医院乘上613-2路公交车后开始了,我们乘上613-2路公交车直驶四明山深处,613-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是横街镇王仙岗村,然后开始一天的徒步活动,今天徒步主要项目是探索余姚长坑岭古道,

山里的村庄多取名坑,岙,岗,取“坑”名的村庄一般是在峡谷边,多数是在溪流下去的地方,取“岙”名的村庄一般是在山间的平地中,取“岗”名的那肯定是在山的高点了,王仙岗村就是一个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的小村庄,在那一片地方应该是制高点了,所以我们当天的徒步线路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了,
我们当天的计划徒步线路是要穿越十几个村庄,具体线路是:王仙岗村-马联村-周方地村-余鲍陈村(上鲍)-余鲍陈村(余家)-余鲍陈村(陈家)-余鲍陈村(下鲍)-邵岙村—上芝林庙-汪家-虹岭村-上庄村-禅悦寺-芝林村-朱敏村,徒步绕行一圈,从最高点的上仙岗村庄开始徒步,走向最低点的芝林村,全程实际里程:17.6公里,共费时约7小时,


我们当天的计划去时的交通是市中医院起点的613-2公交车,到上仙岗下车,回来时的交通是朱敏631公交车到市中医院下车,不过因为途经十几个村庄,若体能吃不消时,也可以随时从各村庄中乘公交车撤退
在这条线路上徒步要经过:下岭岗古道-虹岭古道(又叫虹赤岭古道)-长坑岭古道-龙虎古道,……







在这条线路上徒步还能欣赏到建自三国赤鸟年间(公元238-251年),系孙权之母吴国太所建的,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属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禅悦寺,以及禅悦寺的镇寺之宝,三枚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禅悦寺原主持印章,三枚印章分别是由玉,骨,木三种材料制成,



二,上仙岗
8:32我们乘坐的613-2路公交车到达王仙岗村,那是613-2路乡间公交车的终点站,,也是乡间公路的终点,村子中央正在大兴土木,

6


我们稍作整理,8:39就出发了,我们穿越王仙岗村向村外走去,



8:42我们到达一个三岔路口,我们选择右道前进,



二分钟后,在8:44我们又到达一个三岔路口,这次我们选择左道前进,


因王仙岗村是最高点,所以我们是紧擦着竹林一路下行,





21

8:55离开王仙岗村开始徒步后,在短短的一刻钟里面,我们第三次见到一个三岔路口,这个三岔路口是一座古桥,分别通往竹丝岚,王仙岗,马联三个村庄,古桥下面的溪流是通往芝林村,所以这个水陆岔路交叉点其实是通往四个村庄,


跨过古桥后,我们就开始攀登台级古道,一路的向上攀登,







三,马联
9:04我们就到达马联村,

穿越马联村,我们就能发现新旧房子二重天地,



富人的别墅是又大又新,门窗紧闭无人居住闲置着,

37


村民的住宅又老又旧,每家门口都堆满了杂物,老人们在家门口忙碌着,




马联村中的白衣观音殿刚修饰完工,脚手架还没拆除,看来白衣观音殿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呵,


马联宗祠也是修饰过了,里外油漆全新,


马联村有公交613-3路专通横街镇,


9:10我们在马联村村口右边沿台级一路下插,


9:15我们来到村边的乡村公路上,我们往左拐,沿公路走向老白衣观音殿,

51


我们沿公路前进,只走了二分钟,在9:17我们就擦过老白衣观音殿,在老白衣观音殿旁边就有一条古道是通往周方地村,我们开始沿古道前进,

四,周方地
我们开始沿古道前进,这条古道是通向周方地村,



在山上的竹林中我们与挑毛竹的村妇攀谈了一会儿,然后继续穿越竹林古道前进,





9:29我们到达通往周方地村的水泥村道上,这是一条由村民们捐款建造的,由长湾通往下岭岗的水泥道,



9:36我们到达周方地村闲逛了一下:周方地菜场,老年活动室,老人老宅,……

68







然后我们离开周方地村,原路返回到长湾通往下岭岗的水泥道中间,这里有一条下岭岗古道,不过现在这条古道已变成了现代道,由周方地和余鲍陈两村村民捐款,把这条下岭岗古道建成现代化的水泥台级道,下岭岗墩上竖有一块功德碑,上面刻有捐款者的姓名,




经过下岭岗墩上的功德碑了,就是一路下行的现代台级道,




84



五,余鲍陈
10:02我们到达余鲍陈村(上鲍),余鲍陈村是由上鲍,余家,陈家,下鲍等村庄组成,接下来我们穿越整个余鲍陈村,




一分钟后,10:04我们到达余鲍陈村(余家),



10:07我们到达余鲍陈村中心,那里有余鲍陈村委会,城乡公交车站,菜市场,卫生服务站,……




我们继续穿越余鲍陈村,在公路袁毛线里程9公里处,这里也是城乡公交余鲍陈(陈家)站处,我们往左拐弯,

100


在我们正准备攀登台级道向上时,迎面一位老者单肩背着一根又大又长的毛竹从台级上稳步下来,这可是一位年纪已是82岁高龄的老者呵,祝愿老者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攀登台级道一路向上,10:20我们到达余鲍陈村(下鲍),往右拐弯,我们穿越余鲍陈村(下鲍),沿着台级道继续往上攀登,





六,邵岙村
离开余鲍陈村(下鲍)后我们一路的向上攀登,10:23我们到达余鲍陈现代道的岭墩,然后沿着余鲍陈现代道一路的下插,





117

10:30我们到达邵岙村,从门牌上分析来看,这邵岙村也是归属于余鲍陈这个大村片,从后来我们一路的徒步古道,穿越村庄,发现凡是归属于余鲍陈这个大村片的,其周围那些古道均已被破坏掉了,全部改造成清一色的,水泥台级的现代道了,





穿越邵岙村,接下来我们将走向上芝林庙,向村民打听从邵岙村通往上芝林庙的山路入口,均是一问三不知,大部份村民都指引我们走公路,并且说:公路近,路又好走,山路难走,可是我们是喜欢走山路的呀,了介到邵岙村通往上芝林庙的那座山是竹林山后,我们就坚持翻越竹林山,走山路去上芝林庙,走过后发现这条竹林山中的山路既宽敞又清爽,






七,上芝林庙
10:39我们离开邵岙村,接下来我们就翻越竹山走向上芝林庙,



132

我们沿着竹林道沿线路横向穿插,在10:48我们经过一座铁塔后再略走一段路,已经过一座山脊,






从这里开始我们准备从竹林中直线向山下穿插,








147

直线向山下穿插十分钟后,在10:58我们见到一条现代山道出口,我们已绕到达乡村公路上了,



我们往左拐弯,沿公路走向汪家,


二分钟后,在11:00我们到达一个三岔路口,在三岔路口旁边,这里就座落着上芝林庙,



上芝林庙是全木结构建筑物,而且是用很大的板材所建,是曾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迹,但被一场大火烧毁了,不过很快又重新建起来,只是已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也不可能恢复原样了,那些原物均已不再存在了,
上芝林庙的门匾上写的字是“上槠林廟”,大门紧闭,只能欣赏一下上芝林庙的外观:花窗,梁檐,对联,门神画,古樟树……






162








上芝林庙是汪家的村庙,11:07我们到达汪家村,从门牌上看汪家村也是属于余鲍陈这个大村片,虹岭古道,又叫虹赤岭古道,起就是从汪家村,

我们穿越汪家村,攀登台级开始徒步虹岭古道,



八,虹岭古道-现代化
虹岭古道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和陆埠镇的交界处,虹岭又称红赤岭,据传自起源于明代的一条一古道,东起徐鲍陈西至岭脚下,全长有三公里,有四千余级台阶,古道最宽处曾达到3米宽度,平均宽度一般也有2.5米,古道是依山而筑,就地取材,原古道全部是用山石修建而成,虹岭古道因其地势险要,北连姚江,南通四明山腹地,解放战争时期虹岭村曾经是红色堡垒村,在这里就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虹岭古道是先人智慧和辛劳的结晶,其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可见一斑,虹岭古道至今仍是徐鲍陈村民徒步走向车厩的捷径,
不过因为汪家村也是属于余鲍陈这个大村片,所以在汪家村这边的虹岭古道也已被破坏了,变成了现代水泥台级道,古岭山道曾经承载着我们古代经济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古道其实它是集历史,人文,经济于一体的不可多得历史遗物,曾经有名气的虹岭古道现在已面目全非,……
11:14我们从汪家村口开始向上攀登虹岭现代水泥台级道



184


从岭脚下的汪家村沿山溪蜿蜒而上,大约攀登了800级水泥台阶后,11:29我们在虹岭现代道上见到一座坐南朝北半路凉亭,据说这座凉亭是清晚期的建筑,为两开间硬山平房,中间为五架抬梁式,两侧为三柱五檩的穿斗式,外檐柱为方形石柱,山墙用石块堆砌而成,凉亭正中央的墙壁上雕塑着一幅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双人像,半路凉亭旁边有一株老树作陪,




离开半路凉亭,我们继续攀登台阶而上,




徒步攀登了大约1000余级台级,我们便到达虹岭顶,虹岭顶上有关圣殿,是现代建筑的平屋,据说殿内有石碑记载:“岭南始居于明代,通行山海镇,必经岭岗。建造亭阁,题名关圣殿。歇脚施茶,博行众之拥悦。”不过关圣殿大门紧闭,我们没有欣赏到石碑,更没见到石碑记载,


关圣殿西南5米处有一座翘角重檐八角凉亭,旁边又是一块捐款功德碑,



翻越虹赤岭,在11:31我们沿虹岭古道徒步往山下走,





大约五分钟后,在11:36,我们的双脚终于开始徒步走在了原始的虹岭古道的石台级道上了,



11:43我们在虹岭古道上见到了原汁原味的半路凉亭,


经过半路凉亭,我们继续的沿着虹岭古道往山下走,



11:59我们的双脚踏上了水泥道,虹岭村快到了,


220


九,虹岭村
11:52我们到达虹岭古道的终点:虹岭村,虹岭村属于余姚车厩片,在虹岭村有615路公交车通往余姚车厩,在虹岭村中有好几个公交车站,体能不支的徒步者在这里可以撤离,一般的徒步者的徒步线路就是从这里经余姚车厩返回宁波,




我们的计划还有几个点要去欣赏,几条古道要去徒步,我们的目的地还远没到,所以我们穿越虹岭村,先寻找吃饭的地方,




12:11我们借用虹岭村一村民家中的桌椅吃中饭,


这餐中饭我们会吃了40分钟,12:51我们重新出发,开始执行下午的徒步任务:探访禅悦寺,探索长坑岭古道,


十,上庄村-禅悦寺“八”弯路
13:01我们到达上庄村“上同舍庙”,马虎老大用嘴读一下庙名:“上同舍庙”,一枕清霜听到以为老大不认识这第三个
“舍”字,在问他这是什么庙呐,他也重读了一遍:“上同舍庙”,

238





615路公交车同样也停靠上庄村,


13:14,在快到史家村的三岔路口处,上面有一块指路牌,上书:“袁马-车厩”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往右拐弯,


徒步一分钟后,
13:15在一幢村民住宅处,我们第二次往右拐弯,


二分钟后,13:17在农田处我们第三次往右拐弯,



再前行二分钟后,13:19在一个山路上出现第四个三岔路口,这次是我们是选择走左道,沿山路前进,山路对面是一片厂房,能望见厂房后面是一条明显的上山道,山路旁边的田地上停着两只长脚野鸟

253




我们沿山路前进,13:21来到第五个三岔路口,我们往右开始攀登向上,


上坡后是第六个三岔路口,我们马上往左拐弯,沿着溪坑一路前进,





向前走了4-5分钟,13:25在第七个三岔路口我们往右拐弯,跨过溪桥沿山路前进,


穿越着竹林道后我们就在竹林中往山下直插,


268




13:37我们到达一片古树丛处,在这第八个三岔路口,我们往左拐弯走向千年古刹:禅悦寺,

十一,千年古刹-禅悦寺
禅悦寺位于离余姚河姆渡遗址西南约十多里的禅余山南麓的车厩岙中,禅悦寺占地两千余平方米,相传建于三国赤(公元238-251年),系孙权为其母吴国太所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游禅悦寺》记:客从山上来,此季错落有层林。一石孤矗宋岙山,悠悠入禅悦。三国吴家国太兴,五代更香火。水塘洗洗龙泉饮,厢房有老翁。不是渊明桃花开,盛竹与樟香,最美唯清幽。离去远复山错致,寺院隐隐,心复何归途?
在禅悦寺旁有一座单于山,清代释实振《单于山晚眺》诗曰:“谷口回看落实曛,归鸿阵阵各成群,溪东云雨溪西合,寺里钟声寺外闻,冥冥雨过万山青,……”,故历史上曾称禅悦寺为禅于院,,后改作禅于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僧如野重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僧宝振重修改名禅悦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僧启箴改建山门,古时禅悦寺香火旺盛,寺僧多时有数十名,是车厩岙内规模最大和寺庙,现在禅悦寺保存有正大殿一座,及两边厢房,现存建筑为清代所重建,禅悦寺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一条进寺的公路已经开通,那里将是一个正待开发的景区,
13:37我们到达禅悦寺,禅悦寺现在仍在修筑,大门口那一座简易房是施工基地,里面几们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禅悦寺的大门口竖有“禅悦寺”文保碑,


这就是禅悦寺简朴的大门,凡都从正大门进入 “禅悦寺”的,出来后就变成了“佛门弟子”,


进入禅悦寺,迎面就是大雄宝殿及厢房,正中央这位就是禅悦寺的主持达圣主持,



这二块是禅悦寺的原匾,上书:“佛有妙法”,“禅悦古刹”,


大雄宝殿中的清代门窗,檐梁仍保存完好,构造精致,


禅悦寺新修建了许多尊菩萨,因其是准备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光,我们早去了一天,所以禅悦寺中所有的菩萨都是红布罩盖着,不见其真面目,






禅悦寺的大雄定殿香炉前有一块跪拜雕花石,一般寺庙的跪拜雕花石上雕刻的都是龙形图案,禅悦寺因是孙权为其母亲吴国太所建,所以其香炉前的那一块跪拜雕花石上雕刻的不是龙,而是凤凰,




离开禅悦寺的大雄宝殿,我们随达圣主持进入厢房,厢房佛堂中供奉的菩萨可都是露真容,

305


在禅悦寺厢房里,达圣主持向我们展示了三枚禅悦寺的镇寺之宝,三枚200年前主持的印章,分别是由玉石,象牙和白木三种材料刻制,





在禅悦寺由达圣主持为我们五位步行者拍摄了张集体照后,13:57我们告别达圣主持,离开禅悦寺,重新踏上征途,继续最后的徒步行程,



十二,原洁原味-长坑岭古道
我们一路徒步过来,经过了许多个村庄,一路的向当地村民打听,想了介一下有关长坑岭古道的路径情况,可是都是一问三不知,都是说那路已荒废了,已很久没人走了,据说是因为长坑岭在芝林的那一边,芝林那个方向自建了徐家水库后,那里已没路了,……
最后在禅悦寺中,询问主持,僧人,我们也没问出个究竟来,不过徒步长坑岭古道,翻越长坑岭到芝林是计划返回宁波的最佳线路,徒步计划总是要尽量争取完成,
长坑岭古道自徐家水库建成后已少有人走动,后来柴草掩蔽了台级古道,这样就就基本上无人经过了,也就是由于是柴草掩盖了石台级古道,虽经岁月风雨的磨难,长坑岭古道台级基本上都保存完好,这次经我们步行者五人行后,终于让长坑岭古道的路迹又显现出来了,给后来的徒步者将有了一个徒步的指引作用,长坑岭古道,这是一条原洁原味,完全是原生态的古道,完全值得喜欢徒步者去走一下,
离开禅悦寺后,我们马上往左拐弯,然后在三岔路口我们往右拐弯,沿机耕路向山里徒步前进,


14:01我们经过一幢民房,屋前有一男,一女两位村民,男的不清楚当地的路径,那位村妇说:去长坑岭要跨越溪坑,于是我们就沿溪前进,沿溪是一条非常宽阔的古道,我们一边沿溪前进,一边寻找过溪的岔路,



332


14:05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三岔路口,于是我们往左拐弯,过小木桥跨越溪坑,继续前进,发现方向不对,这是一条的错路,于是我们原路返回,






14:10我们原路返回到那幢民房附近,就从溪坑中直接跨越溪涧,



看来这里是穿越溪涧的最佳之处,跨过溪坑后,脚下就是长坑岭古道的起点,

14:12我们到达长坑岭古道的一个三岔路口,三岔路口的正面竖有一块指路碑,上书:“过桥,芝林左转”,通过分析,这块路碑是为从左道山上下来的徒步者指路的,所以是左转,而我们是从山下上来者,去芝林方向,所以我们的方向应该是走右道,过桥沿古道前进,



我们开始徒步长坑岭古道,沿台级一路的向山上攀登,






14:24我们到达长坑岭古道上的半路凉亭,这是一座依山岩石而筑,以乱石建成的古凉亭,屋外破旧,屋内还是比较牢固,



过了半路和凉亭后的长坑岭古道草木茂盛,已完全掩蔽了古道的台级,我们的马虎老大在最前面一路上砍树劈草的开路上山,






369


有些地段树草实在是太密了,砍不开了,我们就从树丛中钻过去,









山顶已在眼前,可密集的草树就是阻挡着我们徒步前进的方向,马虎老大再次的拿出柴刀开路前行,

14:47我们终于到达了长坑岭的岭墩,

过了长坑岭墩,后面是一路的下行,虽然有些路段仍要我们开路才能下行,不过路况比攀登上行时好多了,


385


十分钟后,14:58我们在长坑岭古道上已能遥望到下面不远处的徐家水库,

继续徒步二分钟后,在15:00我们就到达长坑岭古道的终点,一个三岔路口处,直行是走向徐家水库大坝,往右拐弯是走向芝林村,我们往右拐弯沿山路前进,走向大山的深处,走向徐家水库区的尾部,


十三,被遗忘的龙虎古道
从长坑岭通芝林村的古道,据说是有一天,有批伙伴结伴同行,其中有两位领头的名字中有龙,虎,见此路宽道好,听说此路无名于是就取名龙虎道,流传至今就变成龙虎古道,
我们沿山路徒步前进,一分钟后,在15:01我们就到达徐家水库区尾部,徐家水库区尾部有一片开阔地,



我们沿龙虎古道山路继续往前进,二分钟后,15:03我们发现在一条溪涧上有一条被溪流冲掉的石桥板,我们跨过溪流,继续沿龙虎古道山路往山里进去,






15:07我们走在龙虎古道台级道上了,龙虎古道台级道路面宽阔,也是保存得非常的完好,这条龙虎古道由于徐家水库的建成,它已失去了供村民们进出村来回通行的功能,估计这条龙虎古道已被人们遗忘了有30-40年,因为在这条龙虎古道上有一棵百年以上的沙朴古树,在它的粗壮的树身上没有古树保护牌牌,






我们五人分别站在这龙虎古道上,站在古朴树前拍摄留念,为曾经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中的,已变得冷清和寂寞的粗壮的古朴树和静静的龙虎古道,通过我们这次的徒步-健身,探索-乐趣,寻找-游览,保护-利用,希望能重生涣发新春,




15:15我们到达芝林庙,对面有座香绩寺,




在芝林庙旁就是乡村公路,其左边有一条下山的台级道直通芝林村,


这段下山的龙虎古道实在是太宽阔了,三人并行也不见拥挤,





15:23我们到达了芝林村,我们准备徒步走向朱敏,发现时间已是15:40,朱敏村631路末班公交车是16:30,在50分钟内想从芝林徒步到朱敏,不管是走山路或是公路,那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用50元钱包了一辆小面包车,从芝林村出发,


在十五分钟后,
15:55我们顺利的到达朱敏村,然后乘上16:00从朱敏发车的631路公交车平安的返回宁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