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规划课题《美术作业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中期报告
(2016-07-12 11:28:32)分类: 工作坊 |
陕 西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同行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2016年3月31日 地点: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参与人员: 评议专家: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明教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魏玉龙老师
工作坊成员:陈超伟
|
|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题目:《美术作业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调查和分析目前美术作业的现状,包括内容与形式,工具材料与参与对象等,以及美术作业在促进教学效果,加强生活体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美术作业的生活化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究,探索出有效地能够深入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借此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课题工作主要进展: 按照原定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目前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组织申报,课题已经被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立项名称《美术作业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立项号XDKT2090。 在第二阶段——研究实施初期阶段,我们主要利用调查研究法,对目前存在的美术作业与生活联系的现状,包括内容与形式,工具材料与参与对象等,及美术作业在促进教学效果,加强生活体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等,开展了覆盖了5区5个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并且在此阶段内,工作坊各成员老师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学情,按照课题研究分工任务,分头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教学的作业设计及反思,初步形成了部分教学课的联系生活的作业设计思路,收集了部分案例,同时积极开展了网络平台学习交流任务等。 在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课题研究中期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初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经过交流研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究、实践和改进,论证了在美术材料、表现形式,作业内涵,学生生活实际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完成了初中七、八年级的相关作业设计初稿,并据此形成中期报告。 阶段性成果: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在5区5各坊员所在学校开展了共计300份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同时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坊员老师分析归纳,共计完成5份调查分析报告;与此同时,各个成员老师在自己所在区域积极开展教学实验课的研究工作,共初步整理教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反思共计5节;并收集整理了学生相关作业照片资料若干;完成中期报告1份。
|
|
主要创新点: 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1.能够贴合现行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学情、认知规律的、紧密联系生活的《美术学习成长册》,涉及学生日常课业练习内容设计指导、课堂学习参与记录、艺术实践活动记录等综合发展性动态记录,从而能够紧密配合学校美术学科进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考核,并为美术终结性评价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2.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及有效的指导和参考,并提供了个别必要的练习资料,作业设计中在内容和形式及用材上既考虑到城区条件好的学生水平,同时也考虑条件一般的孩子,体现较强的分层化学习指导,增强学生的可操作性。 3.为教师教学中的作业练习设计提供了极强的可参考依据,辅助教师检测学习内容,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 4.为了响应省厅号召,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本课题组参与成员老师来自不同城区,不同学情的学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5.针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工作坊覆盖的十几所学校将于本学期六一前后进行一次“美术作业”联展活动,是学生的美术作业生活化的直观体现。 存在问题: 1.目前,在我们所初步形成的《美术学习成长册》里,部分内容在操作性上需要进一步调整,例如在边远地区,电脑网络的硬件限制,影响到个别题目的操作普适性。 2.已经初步形成的学习册,如何较为广泛的在学校里推广试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之前采用的大多数是通过“散片式”,例如通过口头布置,QQ群通知,分课作业文档自行打印完成等手段,虽然能实验效果,但收集呈现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 重要变更: 下一步计划: 可预期成果: 1.《美术学习成长册》小学一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2.课题结题论文《美术作业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3.实验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说明、反思汇编》 4.参与课题教师有关本课题的《教学论文集》 5.《学生作业成果展示集》
|
|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成果一:《关于初中学生美术作业生活化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完成于2015年12月底,成果形式为文本。 成果影响: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在5区5各坊员所在学校开展了共计350份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学生作业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4份,同时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坊员老师分析归纳,共计完成5份调查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课题最终的调查报告《关于初中学生美术作业生活化的调查报告》,报告分析可见,中学生对以往的美术作业虽然还算认可,但就作业形式而言,普遍认为较为单一,作业内容距离生活不够紧密,作业用材也较为单一,总之,通过问卷发现,目前学生的美术作业创意不够丰富,生活化不够明显,应用于生活也不够,所以,这次调查问卷及报告,为我们随后开展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研究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研究方向,积极探索美术作业生化的具体有效地策略。 成果二:《实验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汇编》 该项成果完成于2016年3月31日,形式为文本册子。 与此同时,各个成员老师在自己所在区域积极开展教学实验课的研究工作,初步整理教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反思共计16节,其中主要涵盖了现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教材,并通过实验课精心策划设计和实验以及反馈效果,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反响良好,一致认为,这样的作业设计更加激发兴趣爱好,锻炼创作实践能力,加强与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并且能够有效的利用此汇编册进行其他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为课题下一成果地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成果三:送教研讨课、获奖科研成果 工作坊成员西电中学董娅婷老师于2015年12月在庆安中学进行了《面具的设计制作》的公开研讨课,教学设计《单色版画》、《单色版画(二)》分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一等奖、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等奖;高陵鹿苑中学胡宁老师进行了《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的公开研讨课;远东一中芦华老师分别在莲湖区中学美术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陕西省第十批特教后备工作室“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中进行了高中美术观摩课。胡宁老师、史美霞老师均在省、区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讲座。史美霞老师进行了新华美育微课程研发录制线上送教活动。
成果三:《美术学习成长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 该项成果完成于2016年3月31日,形式为文本册子。 该项成果为本次课题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这项成果目前经过各个坊员老师在各自学校实验结果,初步形成了有效地设计方案,并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所以汇集成册,无论是从教师本身还是学生来讲,该成果都具有较好的实施基础和可操作性。 该成果具有以下几点,能够在推广过程中和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1.根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现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学情、认知规律的、紧密联系生活的《美术学习成长册》,附录了每课相关联的作业设计,涉及学生日常课业练习内容设计指导、课堂学习参与记录、艺术实践活动记录等综合发展性动态记录,无论是从作业内容还是作业形式,作业材料等方面,都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如果顺利能够将此册推广实施,不但会成为教师教学辅助,而且成为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练习,提高各种美术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成长册的记录功能,也定会为从而能够紧密配合学校美术学科进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考核,并为美术终结性评价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2.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及有效的指导和参考,并提供了个别必要的练习资料,尤其是作业设计中体现了分层学习,几乎每课的作业题都会设置2到3个,分为不同角度或梯次,既有要求全做的,也有要求选做的,在内容和形式及用材上既考虑到城区条件好的学生水平,同时也考虑条件一般的孩子,体现较强的分层化学习指导,增强学生的可操作性。学生均反映比起过去要丰富多了,可操作性也强了,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增强了能力培养,同时与生活联系也比较紧密了。 3.为教师教学中的作业练习设计提供了极强的可参考依据,辅助教师检测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习题,并通过学生作业来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 所以,无论是从学生还是教师,都通过实验使用反馈出该成果具有的成效,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的变革与辅助作用,可以进进一步扩大影响和使用。 |
|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通过对史美霞中学美术学科工作坊进行的《美术作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工作汇报、研究资料的查阅、以及口头交流等形式的评估,经专家认定: 该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能够按照课题实施报告,实施步骤,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试验过程和材料的收集、整理,正确面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做好如下工作: 一、过程实施 1、能够将该课题实验的总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层层落实,确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老师的工作目标。 2、能合理分阶段制定研究实验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3、对照研究目标要求,对实验工作及时进行反思和小的调整,并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工作交流与研讨。 4. 注重分析、研究课题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调整研究对策、措施,保证实验方向,推进研究工作。 二、资料收集 1.课题组能够注意收集与课题实验相关的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评审表、开题报告、课题实验任务分工,反映实验研究活动开展情况的有关教学设计,反思,图片、调查报告等资料,并认真加以整理和归档; 2.设立课题研究工作专项电子文件夹,对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会议活动、上传资料等进行具体记录; 3.按照结题评审验收工作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 三、课题组自我鉴定 1.课题组能够在每个进行环节及时对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情况进行小结,分析所取得的阶段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深化研究的方向。 2.能按照上级要求完成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报告主要体现以下内容:①课题研究的 |
|
申报实施计划;②课题研究的每阶段实施的具体情况: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四、实验保障 1.该课题承担工作坊所在学校,高度重视,为课题实验提供人力、经费、物质等支持; 2.该课题参与成员所在学校,积极配合,开展好各项研究工作的实施。 综上所述,专家组对课题中期以来所做的研究实验工作给予肯定,建议课题组继续按照实施方案严格进行后续研究工作,能如期圆满既定成果,并能够把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等积极进行成果推广,尤其是向偏远地区推广,切实起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
|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研究工作一切按照实施计划顺利进行,暂无重要变更。
|
|
六、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
七、培养单位意见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