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含泪赶考”谈理智

(2012-06-19 11:00:58)
标签:

杂谈

从“含泪赶考”谈理智

(本文专为“胖老吴”们所作)

 

上周末,佛泽在群里和群友们谈爱,由于题目过大,群友理解互有参差,以至于后来的场面难以收拾。

辛苦小毛妈了!

这是我个人对Q群互动讲座的第一次尝试。

在这个尝试中,让我最为惊讶的,是胖老吴的言谈。请胖老吴别介意,我知道您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把矛头直指您了!和而不同。与您商榷。

由于胖老吴是群中的一面旗帜,一直是我所敬重的老师,当我发现老吴对含泪赶考有异议时,顿时心生欢喜,我常常能从胖老吴的另类言谈中学到很多。

后来的言论,令我感到不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所以,愿以专题探讨,请老吴赐教。

我们平时所谈,是教育“术”的层面技巧,一直没有触及核心。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物质便利,而精神生活却不断地空虚。由于我们崇尚科技,养成了一个权衡利弊的好的思维习惯。

然而,物质文明的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物质的方法来权衡。有人甚至发明离婚计算公式。当然,这些是工具,如菜刀一样。真的会用就很好,不会用,可以致命。

我们在谈“含泪赶考”之前,先分享一位智者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官员,膝下两儿,大儿子朴实,小儿子伶俐。该官员问老子,我的哪个孩子更好。

老子拿出一串钱,问这两个孩子,你们谁打爸爸一下,这串钱就是谁的。

大儿子惊呆地站在那儿不动。

小儿子立即轻轻地打了一下父亲,高高兴兴地拿走一串钱。

老子问官员:你知道答案了吗?

官员摇摇头。

老子说:“毫无疑问,大儿子好。表面上,轻轻地打你一下,无伤大雅,又能得钱,何乐不为?然而,深层次说,他把你与钱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了。”

由于小儿子聪明,到外地当了官。大儿子没什么出息,就留在父亲身边做些实事。

年复一年,父亲年老病重,知道自己大去之期不远了,修书一封,望小儿回来。

要知道,那是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书信一来一回的时间很长。

小儿子收到信,心中琢磨:我这一回去,一来花去不少时间,二来花去不少银子,我也不会治病,还不如实在一点,把路费换成良药。

后来的事,我这里就不说下去了。

我们学习文化,学习知识,是“术”层面的。

学会“爱”,那是“道”层面的。

含泪赶考的当下,我们认为,女儿不去考试,留在妈妈身边也于事无补。这就是物质性的思维模式。是机器人。

大错特错了。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生病了,让保姆陪去医院,让医生治疗就好了,为什么内心还要渴望父母请假来陪?

你会说这是心理需要。

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可能你会问,母亲已昏迷,她哪里知道啊!还不如含泪赶考,等她醒来之后,两不误,而且还满足了妈妈让孩子完成考试的心愿。

很有道理,很会计算。可是全错。

我们知道,即使是植物人,也有因为爱心的陪伴,慢慢苏醒的。讲到念力,很多人会认为“迷信”。在此,我特别说明一下,本人非佛教徒,未曾有缘皈依。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以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可以是鸟人。不穿袈裟的我,不一定不知佛法。

一谈到念力,似乎就不科学了。

科学的精神,首先是怀疑,而不是否定。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说话。三杯米饭的实验,我在继续做。顺便说一下,三个杯子要分开放,以免念力干扰。注:《科学地看待念力实验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fa22f001014tqs.html

到目前为止,五次的实验结果,只有一次是符合纯物理的解释,恰好是把三个杯子简单放在一起的那一次。

人不是米饭。人与人之间有感应,恐怕我都不用多说。昏迷的人,是否有感应,我不知道。但如果米饭有,我就相信有。

你可能会说,含泪考试,完成妈妈的一个心愿,那也是孝。

很好!如果这个女孩是怀着这样一颗心参加考试的,那的确是孝。究竟是不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们从旁人的角度看,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会发现,社会处处都在利用“利益计算器”,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似乎撇开利益谈爱,就是不理智了。然而我们看看,缺乏爱的理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聚氰胺牛奶、皮鞋做胶囊、地沟油做食品。这些都是为了企业利益的理智行为。

我说的这些,难道是极端的例子吗?

可以说,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这是由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理智。

懂看财务报表的人,就知道,报表是公司某一时间节点的状况。上面都是数据,理智吗?

真正会看的人,要连续看,看流水。把眼光放远了,你才会知道什么样的报表是良性的。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也在于此。

同理,回到老子的故事,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看,小儿子拿走一串钱,轻轻打爸爸一下,没有损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胖老吴反对孝的形式,从某个意义上说,是对的。所以,以前老吴说自己怎样反感磕了多少个头时,我内心赞叹:不拘形式。

然而,多数人是需要经过某些形式,才能让其心沉淀下来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是一个人独活。所以,必要时,还是要遵循某些礼仪的。

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已经相当功利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要从“心”教育孩子,要学会爱,学会真的理智。

当我看到胖老吴说,自己老了时,不需孩子尽孝,我心一惊!这又是一个过于宠孩子的主啊!我们为了爱孩子,应该更爱自己。

知道胖老吴的心量,我口无遮拦。

末学斗胆献丑,请不吝指教。

 

后附:根据胖老吴群中言谈,他是黄老邪式的独行侠。本文能起多少作用,我不寄厚望。只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态,完成本文。

人生的试卷,是用行动来回答的。

祝愿群友们一生和乐、全家幸福。

在此,感谢钟小姐为我输入本文。

 

 

含泪赶考http://dzh.mop.com/whbm/20120609/0/88g7zgI29db441F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