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皮笑肉不笑么?

(2012-06-18 11:17:06)
标签:

杂谈

分类: 职场健康

保持微笑是一种并不轻松的劳动,一般来说,能患上“微笑抑郁症”的职场人,都是对自己职业有更高要求的人。“微笑”,是很多行业要求员工具备的职业表情。除了与外联有关的职业,为了协调人际关系、掩饰内心的情绪,微笑也是加强环境和谐的有力武器。

职业微笑已经成为公司衡量你态度、能力、礼仪的指标。如果把微笑看得更高雅一点,有的微笑还可以视为馈赠的礼物,不管是来自远近亲疏的领导、亲友,还是来源于个人情绪和生活。职业微笑通常就像一件情绪商品,越多、越好、越自然就越能传递出亲切感,让他人觉得被尊重、信任、认同、有面子或者感觉你专业、热情、态度积极、有责任感。

但如果心口不一,内心并没有那么多的正面情绪可供调动,却要整日将微笑挂在脸上,内心愁苦,表面却若无其事——微笑却不快乐,职业的微笑会成为你越来越重的负累。而且,“微笑抑郁症”是一种看不见的痛苦,你能体察到,却不容易分享和调节。

◎看重职业才会微笑抑郁

保持微笑是一种并不轻松的劳动,一般来说,能患上“微笑抑郁症”的职场人,都是对自己职业有更高要求的人。他们希望创造更友善的环境,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关注。研究发现,微笑抑郁常见于有外联需求的职业,以及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的白领,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和行政工作人员。

其中,女性占的比例很大。因为和男性相比,女性普遍更多愁善感,性格柔弱,缺少自信,这些女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郁的根源和诱发因素。此外,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比如月经、怀孕、更年期等,也会让她们倍感压力。

TIPS容易让情绪劳动出问题的3类职场情形:

1.把人当成机器,忽视人的情感价值,比如尊重、信任、友善。与上司的关系是直接指标。

2.一味结果导向,只关注工作绩效而不管完成过程,尤其是无视其间的问题和难处。工作过程中任务本身、团队协作都可以检验。

3.只关注成员的内部生存,无视员工作为社会人所承担的其他角色。属于外部因素触发情绪问题的类型。

TlPS情绪劳动评估要素及内容

频率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某种情绪表现的频繁性

多样性工作角色需要表现的情绪的种类

失调程度真正感受体验的情绪状态与组织需要表现的情绪状态之间的不一致性程度

强度情绪体验或表现的强烈程度

努力程度员工改变自己内部体验到的情绪以达到期望要求所需付出的努力

持久性做出某种情绪表现所需持续的时间

◎你是“情绪劳动者”么?

在首席积极EAP架构师段兆德看来,如果你的工作具备这三个条件:与公众是面对面或声对声接触、目的是使顾客产生某种情绪状态和反应、按一定的规则来表达,那么你从事的就是典型的“情绪劳动”。

“微笑”是对“情绪劳动者”最普遍的一种要求。完整地给“情绪劳动”下个定义的话,它指的是工作要求承担者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需要利用情绪发挥作用、达成目标,它源于情绪和工作效率相关。

从事情绪劳动的人,情感上会被强制要求,比如空姐要求热情、亲和,护士要富有同情心,银行柜员要表现专业和友善。而这些,大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微笑表情完成。

◎从“微笑抑郁”到“深层扮演”

很多过度情绪劳动的职场人其实有着相对成熟的职业心态,职场经验也颇为丰富,工作的能力、责任感和认知都没有问题,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情绪失调、身心压力无法化解、职业枯竭(工作中身体、情绪和心理上消耗殆尽的状态)

心理学有一个情绪调节ABC的模型,就是将引爆情绪的事件视为A,事情发生后引起的情绪反应过程作为B,最后形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为C。其中,个体能够做出改变的主要在B环节,就是变化自己对于事情的信念、认知、评价,最终让情绪结果不一样。比如客服中心接电话的员工被顾客毫不讲理地骂了一通,这个事件是情绪ABC的第一个环节,对此,客服员可控制的只能是对这件事产生消极或者积极的体验,最后相应地产生同性质结果。

改变情绪反应之外,化解压力也有很多办法,比如倾诉、放松、升华压力。它与接下来推荐的两个办法密切关联,即学会求助和具备弹性(复原力)。求助对象包括社会支持系统(如上司、配偶、身边的好友)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目的是获得倾听、建议等支持,复原则可以凭借饮食、锻炼、心灵释放等完成。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建议的最终指向都是“表里如一”,心理学称之为“深层扮演”,也就是表情和内心一致,这是一项非常高的职业目标。要想达到“深层扮演”,只能从自身下手,包括重新审视自我和工作状态,学会及时察觉自己的内心需求,明确自身对工作的热情、理想是否与之一致,自己的能力又能否最终企及。

摘自《快乐工作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