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每日书荐
每日书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9,683
  • 关注人气:2,2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2019-10-15 01:12:28)
标签:

文化

读书

杂谈

1.

《玩偶之家》

作者: [挪威] 亨里克·易卜生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著名戏剧家亨利·易卜生的一部社会问题剧。这部戏剧通过主人公娜拉独立人格觉醒的过程,揭示了妇女解放的主题,对后世影响深远。细度这部戏剧,易卜生可谓匠心独具,无论是戏剧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及艺术手法上都有着独到之处。


从一开始娜拉沉浸于丈夫表面上的宠爱的幸福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海尔茂对于娜拉的态度。首先体现在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上,他在整部剧里大部分都不会直接称呼娜拉,而是用“我的调皮的小松鼠”、“会唱歌的小鸟”、“吓傻了的小鸽子”、“可怜的小东西”等外号来称呼自己的妻子。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种秀恩爱的表现,甚至妻子自己都陶醉其中,所以娜拉沉浸在这种假象整整八年。


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要把“家庭主妇”作为职业看待。但现实要比理想残酷得多,就像戏剧里娜拉毅然出走,但作者并没有交代娜拉出走后的处境,而是把戏剧结束于娜拉关上大门的瞬间。

你把“家庭主妇”当做一生工作后,你首先是个主妇,其次你才是你自己。就像海尔茂认为娜拉离开这个家就是抛下她“最神圣的责任”不顾,而她“最神圣的责任”就只是对她的丈夫和孩子负责,这就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作为一个职业的“终身成就”。


但娜拉醒悟了,她在一次危机中丈夫只顾自己而把她“踩扁”的事件中醒了过来,她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附属品,丈夫的“泥娃娃”。她永远没有自己的想法,连吃个杏仁饼干都像做贼一样,她要爱丈夫所爱的,即使她爱的恰恰是丈夫所讨厌的她就只能选择不爱。她在最后和海尔茂说“我还有别的神圣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和你一样的人。”

娜拉就像一个洋娃娃突然有了自己的思想,她要突破牢笼,她选择离开这个美好日子即将来临的家,她是19世纪欧洲戏剧史上的女英雄。但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却又是另一个更沉重的事情。


2.

《生命是什么》

作者: [奥地利] 埃尔温·薛定谔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无法视而不见,于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智慧之人去孜孜不倦探索、研究,希冀能够破解这个奥秘。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似乎不是科学所能解释得清楚的,就是意识和人格问题。这是夹在物质科学和精神科学之间一道最难逾越的鸿沟,自古以来,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其实都在物质科学之间艰难地跋涉。


大多数人看《生命是什么》这本书的时候,将会因为看到第一章的第一个公式,也就是一个偏微分方程,然后又出现一个根号N律,而打退堂鼓。然而,抛弃公式,咱仔细理解,这本书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好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给聪明的门外汉的书。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你将明白,什么是有丝分裂?又什么是减数分裂?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什么条件将会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不会遗传?什么是量子跃迁?你还将了解到这本书最原创的核心观点——生命是负熵。在这里我还是忍不住要大家科普一个概念,今后可以把熵看作是发热和无序的代名词。因为越热,就越无序,熵就越高。越冷,就越有序,熵就低,当低温到绝对零度的时候,熵就是零。


3.

《红与黑》

作者: [法] 司汤达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红与黑》,一个关于理想抱负如何被时代打败的故事。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总体来说,于连就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悲剧人物。

才华横溢的于连,他的自卑深入到了骨子里。遇人比较,第一个想到的是他那卑贱的出生,然后一下子就好像要垮下来;他能够侃侃而谈,不分场合展现他的学识,初读觉得他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后来慢慢意识到,自尊的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掩饰那颗自卑的心。


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就必须牺牲些什么,尘埃落定后,回头看牺牲掉的居然是当初的理想。

红色象征着雷纳尔夫人,黑色象征着玛蒂尔德小姐。红与黑像两只手各朝一边撕扯着于连的一生。


4.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王小波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首先,王小波有着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精髓,又难能可贵地充斥着一股自由主义之风,故而他的杂文多充满了喜剧精神和幽默精神,箭头直指国民生存之荒谬和扭曲,善于揭示知识分子背负的境况和遭遇。

李银河在这本书的序里谈到王小波的写作“目的”——他并没有想提升别人的灵魂,他只想提升自己的灵魂罢了。越看越觉得这真真是个真性情的人。


王小波可真是能说巧话,他自己都承认自己是“老奸巨猾”,怪不得情书写得那么俊呢。他的巧话不仅有理有力,还带着一股王氏不羁的诙谐,真是让人佩服。东拉西扯说出自己的看法,又巧的很,我想他沉默中的那几年一定都在心里琢磨着与别人对话吧。


5.

吾国与吾民

作者: 林语堂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在书的封底,有《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的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先生的杰作,他将英文中的humor创造性地如此音译。而幽默的风格也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这部《吾国与吾民》。若不是有创作背景介绍,读者几乎很难想象,这本书竟是写于最动荡的年代。诚然,每一个读书人都关心国家的前途,但林语堂没有学鲁迅,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的书中,没有字字句句都剑拔弩张。他仿佛独处于世外,心平气和而又无比诚挚地,澄清着淤积的历史偏见,展列着沉淀的璀璨文明。


6.

人生

作者: 路遥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短短的四百多页,甚至连一个人的一生都没有叙述完的一本书,名字却叫《人生》。尽管这样,我仍能体会到,书中要表达的人生。或许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的选择所共同画出的一条曲线。有时,迫不得已的社会因素会使我们跌入人生的谷底;有时,社会环境也会给我们提供重新站起来的机遇。然而这些因素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能控制的只能是自己的选择。在谷底时,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在高处时,我们可以选择坚守原则。


所以,我们不用抱怨,我们只需要认真的准备,在机遇来临时把握机遇,做好选择。正如路遥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一时的失败,不要放弃,随时会出现转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一时的得意,不要骄傲,随时可能有危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身边的人,用一颗真心去对待,落井下石者有,但雪中送炭者更有。珍惜陪你一起做过患难的人,他们更有资格陪你享受成功的果实,不要被华丽的外表迷惑,光鲜的背后真挚的心最重要。


7.

《给青年诗人的信》

作者: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

“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时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

里尔克的十封书信如果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学会独处、细听寂寞。寂寞使人获得内在心灵的自由,因为它屏蔽一切外界声音施加于人的束缚。寂寞使人意识到那些无关于己的东西,与它们保持距离;而寂寞与人的本质生存又息息相关。


“因为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地孤单”,“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还是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诗歌从来都是带着悲伤,审视世界,观察人性,却又给人以希望。诗人,敏感、善良、单纯、质朴、热爱生活且坚强。


诗歌中, 关于我们的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进行探讨,像是和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述说自己的苦恼,得到那样舒服的回答,没有鸡汤,没有责怪,只有心疼,和对生活以及各方面深刻的剖析, 让我们可以正视生活的本真,本就如此,何必闪躲。


8.

《空谷幽兰》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书里采访了一些道教与佛教的代表性人物。年龄最大的已经九十多岁。他们大多常年在山上居住。过最简单的生活。自己种土豆,蔬菜,吃松树的松针和花粉。遵循严格的戒律。戒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戒律使修行成为可能。如果你对自己不作要求,修行就会一无所获。 我想随着这个美国男人足迹的深入和切身的交往,他会发现他所寻找到的那些隐士,并不是他理想意念中的那些人: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务,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

道教徒和佛教徒寻求的是不变的东西。这是他们不追名逐利的原因。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斯,回归于斯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一位道长在采访中说。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9.

《禅的行囊》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有助于提升素养和思想层次的9本书

比尔.波特的行程是从北京古钟博物馆参访永乐大钟开启,仿若永乐大钟透过历史的长河发出悠久的声音,宣告禅文化之旅的开始。在接下来两天的时间里,他参访了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徘徊在家门口“推敲”文字的贾公祠还有刻在石壁上经文最多的云居寺,为的是阐述一个禅的主题:无言。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但说禅文字之多堪称佛门之最。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背后,真正的用意:

当禅宗大师们直指人心,告诉弟子不要受制于语言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道并不在语言之中。他们并不是要我们不看书,不读经。以文字见道,就如以手指月。

正是比尔.波特的行走,让我如亲眼见到禅宗大师们留下的印迹,更重要是让人了解文字与禅,文字是修禅的工具,不应执着,不应以文字为禅。


比尔.波特每到一处,必然会提起此地相关的人物和知识,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兴趣,还有满足读者了解寺院如何运转的机制。

这本书相当于比尔.波特的旅行日记,吸引人读下去的欲望是他不仅仅用身体在旅行,还用心灵去感受僧人们修行的热情,用脑袋去与各个寺庙的住持交谈,引用相关的经典,让属于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