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天好,可能吗?

标签:
感冒上呼吸道体温黏液一天好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夏天来临,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还是看见许多小朋友发烧咳嗽流鼻涕。谁说感冒是秋冬季节的宠儿呢?
感冒,也叫伤风、受凉,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上呼吸道,也就是指孩子的口腔、鼻腔、咽喉,向下发展可以到达气管和支气管。
世上没有不生病的孩子,尤其是当孩子6个月左右,母体带来的免疫物质逐渐消耗殆尽后,一年总要生上几次病,感冒更是家常便饭。虽然生病是自身免疫力成熟的必经之路,但我们通过对生活、饮食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是很有可能在感冒“发出来”之前就扼杀掉的。通常孩子感冒需要7~10天才能恢复,如果有流鼻涕咳嗽可能持续时间更长。生病期间会使机体摄入营养减少,如果病程过长、反复生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让孩子不感冒,而是在即将被感冒侵犯的时候,怎样帮助孩子以最佳状态迎敌。幸运的话,多则3天少则1天之就可以打败感冒。具体该怎么做?我们接着说。
一、感冒从哪里来?
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对于病毒来说,目前还没有杀死它们的特效药。无论是小柴胡、板蓝根,还是白加黑、康泰克,都对病毒性感冒没有作用。所以孩子发生感冒,如果没有非常严重的症状,通常不需要给孩子吃药。
作为家长,都有共同的心愿希望孩子少生病。在无法阻挡疾病来临的前提下,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同样是种关爱。对抗感冒,犹如临阵杀敌,只有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战术,一击获胜。
那现在,我们首先弄明白一个问题,感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平时我们说,让孩子远离感冒的人,自己感冒了要戴口罩防止传染给他人,好像感冒病毒都是从别人身上跑过来的。可有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感冒了孩子却安然无恙,或者孩子明明没接触感冒的人却也发生了感冒,这种解释似乎就说不通了。
其实,大量的病毒早就和孩子为伴了。在我们四周到处布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当然孩子的上呼吸道也不例外。这些病毒以鼻病毒为主,其次是冠状病毒,附着在上呼吸道随时等待时机大量繁殖然后入侵人体。可为什么大部分时候孩子是不感冒的,有些时候却感冒呢?这就要隆重介绍一下上呼吸道的“王牌铁三角”——胶水、电梯、卫兵。
胶水,就是上呼吸道分泌的黏液。鼻子会分泌黏液,鼻屎就是黏液的水分蒸发后残留下来的物质;气管支气管也会分泌黏液,一口浓痰就是包裹着无数微生物的黏液。这些黏液可以把穿梭于上呼吸道的脏东西和微生物粘住,不让有害的外来者侵犯身体。尽管它们一刻不停地分泌着,兢兢业业,但通常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只有当上呼吸道存在炎症,黏液分泌量增加的时候,就成为大家所讨厌的鼻涕和痰。
这些粘糊糊的东西最终都要排除体外,怎么克服地心引力从下往上走呢?这就要用到电梯了。在上呼吸道的黏膜上,分布着无数纤毛,它们如同风吹麦浪向同一侧摆动,像电梯的传送带一样把一团团分泌物输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再通过咳嗽、喷嚏、鼻涕等送出体外。
当然,也有一些身手敏捷的病毒逃脱了胶水,又避开了电梯,想要冲破防线进攻人体。但血液里还有卫兵整齐列队,日夜不停巡逻着,一旦它们发现了入侵者,立刻拖出去枪毙。
至此,由于“王牌铁三角”的保驾护航,健康的人体不会随便感冒。那大家也可想而知,当铁三角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没法正常工作时,感冒、就来临了。
最主要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受凉”。怎样算是受凉?其实大家多多少少有所体会。比如出了汗不对着风扇吹,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淋雨浑身湿透要赶快换衣服……如若不然,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同一个结果——体温大量丢失。
人是恒温动物。对于正常的人体来说,大脑有一个体温调节的控制台。总是将体温调节在正常的37度左右。
当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增加时,控制台发出命令:“太热了!降温!”于是皮肤开始排汗、呼吸变得更快、心跳和血液流速都有所增加。当冬天气温低,人体温度也降低,控制台又发出命令:“太冷了!升温!”于是汗毛竖立、身体颤抖、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
在控制台精确的调度下,人体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会让人体的体温丢失过快。比如夏天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出了一身臭汗又没及时擦干,穿着半湿的衣服回家吹风扇;比如下暴雨气温下降,没有及时给孩子添加衣服,在低温里待了太长时间;再比如夏天洗澡后从热腾腾的浴室抱到开着空调的房间里面对温度骤降……
当体温散失过多,控制台不得不发出命令,通过一些非常的手段来保持体温。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下,胶水分泌也减少了;电梯传送也慢了;血管收缩意味着流经上呼吸道的血液减少,参加巡逻的卫兵也就少了。于是,感冒病毒终于瞅准时机,以一个喷嚏、一声咳嗽、一阵畏寒拉开了自己演出的序幕。
二、有效布局,兵不血刃
虽然我本人对中医不太感冒,但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却很好地阐述了感冒的御敌之策。当孩子的“王牌铁三角”受挫,体内“正气”不足,感冒之“邪”正在入侵时,当务之急就是来一个“强心针”,立刻提升铁三角的作战能力。这样就有望在病毒还没大量繁殖、敌军还没大肆压境之前将先头部队剿灭。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1、保持和提高体温
由于体温散失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变化让“王牌铁三角”作战能力减弱,所以当觉察孩子要感冒了,应该马上提高他的体温。比如多穿上一件衣服、盖一条厚点的被子、洗一个温暖的淋浴、泡个热水澡或者泡泡脚、用一些安全的取暖设备。让体温尽快地升高,让控制台停止低体温时的调控手段。人体温度升高,血管中血流量增加,可以将其他地方的卫兵都送来支援前线,提高作战能力。
2、提高局部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全身的体温,那么采取措施提高口腔鼻腔局部的温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胶水和电梯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工作效率。可以让孩子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待一会,小口小口地持续喝温热的白开水,用水杯的热气熏熏鼻子,经常摩擦鼻翼两侧,以及戴上口罩减少呼吸时温度和水分的散失。
3、保存能量注意休息
有这么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国之君,国家被强敌入侵时,是调动一切兵力甚至把农民也武装起来去杀敌;还是只派边关驻扎的那些去打打,同时家里该种地的种地,该经商的经商,歌舞升平谁都不耽误?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自己感冒时都是选择了后一种做法。带病工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大家有没有发现电视上的感冒药广告,都是提高工作效率、不被老板责骂的主题。包括孩子感冒也一样,幼儿园时生病的孩子还会要求家长接回家休息,而到了小学开始,带病上课就非常常见了。
但这种看似无畏的精神并不科学,人体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就意味着需要集中身体大量的能量来对付感冒病毒。人的体重有限,每天摄入的能量有限,如果此时还要耗费大量的脑力来工作学习,甚至在外操劳奔波,真是帮了病毒的大忙。如果有条件,当然是在出现感冒症状的时候就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孩子也要避免去外面疯玩,在家好好休息,让身体专心致志对抗外敌。如果大家都能注意到感冒初期的合理休息,很多感冒都可以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5、增强免疫能力的食物
虽然食物确实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通常免疫力的差异是长期饮食因素导致的,靠一两天的食疗,很难达到明显的效果。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食物这个方向着手,提供一些有利因素。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喝水。有则揶揄的玩笑是不解风情的男友总是在女友感冒时叫她多喝水。玩笑归玩笑,倒是个真实的道理。喝水能维持身体的温度,增加口腔鼻腔的湿润度,还能将卫士搞定的敌军尸体早点送出身体外。对于有发烧现象的孩子来说,更要多喝水、多排尿。
其次应该减少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和零食。这些食物不仅加重消化的负担,还会增加身体水分的流失。
再者可以针对性地吃一些有助抗炎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修补被攻破的上皮细胞组织;香菇、银耳等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鲜枣、辣椒、猕猴桃可以提高白细胞的移动和吞噬能力,让杀敌更有效率。
三、结语
对于小宝宝的妈妈来说,感冒是一场信心战;对于大宝宝的妈妈来说,感冒更是一场经验战。感冒不可怕,过分惊慌和过分轻敌都不是好事。反对盲目用药,提倡用科学健康的方法守护生病的孩子。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爸爸年轻时候从没重感冒过,印象里就没见他流鼻涕咳嗽过。每次感冒初期,他就会喝上一大锅鸡汤(提高身体热量),然后用蘸满醋的棉球塞住鼻孔(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胶水”),什么都不干盖好被子(维持体温),好好睡上一觉(充分休息)。第二天早上棉球拿出来,擤出一包浓鼻涕,感冒就不药而愈了。
当然,不是让大家都效仿他的做法,而是希望让更多妈妈知道,孩子生病都有因可寻、有法可除,了解一些科学的养育方法,孩子的感冒几天好,其实你有决定权!
前一篇:科学喂养,应该学习什么?
后一篇:欢度儿童节,莫忘健康饮食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