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

(2012-05-25 20:52:30)
标签:

康有为

杂谈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一)

  【原文】吾以壬午试京兆,中秋丁祭,恭谒文庙,摩桫《石鼓》,仰瞻高宗纯天子所颁彝尊十器,乃始讲识鼎彝。南还游扬州,进焦山,阅周《无专鼎》,■然浑古,疏落欹斜,若崩云乍颓,连山忽起,为之心醉,及戊子再游京师,见潘尚书伯寅、盛祭酒柏羲所躲钟鼎文以千计,烂若云锦,天下之大观也。此学别为专门,今言书法,略条一、二,以发学者意耳。

  【译文】我于光绪八年到京都参加考试,秋八月“丁祭”那天,我怀着崇敬之情往参拜孔子庙,观赏了《石鼓》书法,并瞻仰了乾隆天子所赐予的十件彝尊器物,于是才对彝鼎有了熟悉和理解。返回南方时又游览了扬州,在焦山观赏了周朝的《无专鼎》,其书法质朴无华,高古自然,用笔布势,疏落有致,欹侧宕动,像崩裂的云团忽然下塌,连绵的群峰兀然耸起,使人心神沉醉。光绪十四年,我又再度游于京师,见尚书潘伯寅和祭酒盛柏羲所躲的上千件钟鼎文字,其神采飞扬,绚烂若云锦,可算是天下大观了。对钟鼎文字的研究,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我这里谈的是书法,略略涉及到的一二,也不过是为了启发学习者的灵性罢了。

  【原文】自少温既作,定为一尊,鼎臣兄弟,仅能模范。长脚曳 尾,体长益盛,吾无取焉。郭忠恕致有奇思,未完墙壁。党怀英笔力惊尽,能成家具。自兹以下,即是自《桧》。明世分法中尽,怀麓宗师《谦卦》,蚓笛蛙鼓,难移我情。

  【译文】自从李阳冰一出,被推崇为小篆的一代宗师。宋初徐铉、徐锴兄弟,仅能模仿李书,其字画长脚拖尾,使字形显得更加瘦长,是为我所不喜欢的。郭忠恕的小篆书,虽能时时出以新意,但终未能形成一家风范。党怀英为篆,笔力惊人,已形成自己的面目。自他们以后的小篆,就即是是自《郐》以下,不屑一评。到了明代,八分之法完全中断失传,怀麓师法的李阳冰《谦卦》,犹之蚓笛蛙鼓,实在难以使我动情。

  【解读】书法的学习,“博取”很重要。另外没有谈到的“简约”也很重要。拙文《书林旧忆》对此曾有谈及,特录如下:“学习古人宜先博后约。一山一水,难成天气,千岩万壑,烟霞生焉,此所以要博也;而人生一瞬,天道无涯,以有尽抗无涯,断无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三十一

  【译文】自从桓帝、灵帝以后的碑刻,众人大都把它们附会成钟繇、王羲之的手笔。但卫觊书《受禅表》的说法,确实是出于他的同时代人闻人牟准之口的,而颜真卿、徐浩都还持有异议,何况是张稚圭所说的呢?张稚圭的《按图题记》,把《孔羡碑》指为梁鹄所书,我也觉得不可信。《乙瑛碑》既然早出在钟繇之前,而张稚圭还把题作钟繇所书,那《孔羡碑》也一样,怎么能够相信呢?李嗣真那样精鉴博学的人,尚误以《范式碑》为蔡邕手笔,这就越发可以看出唐人是喜欢搞附会的。所以把《礼器碑》指为是钟繇所书,我也是不相信的。

  【解读】笔者十分赞同康氏名碑非尽出名家之手的说法。盖任何朝代,能书者众,流传下来的碑迹,为何一定就是出自那为数甚少的几位名家之手呢?赘述数语,以助康说。故前人之论,不可全信,需多参详相关资料来佐证前人之说。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五)

  简介: 【原文】《峿台铭》、《浯溪铭》,参用籀笔,戈戟相向,亦自可人。《碧落碑》笔法亦奇,不独托体之古。阳冰见之,寝卧数日不往,则过阳冰远矣。晚世吴山子作西汉分,体态朴逸、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若加奇思新 ...

  【原文】《峿台铭》、《浯溪铭》,参用籀笔,戈戟相向,亦自可人。《碧落碑》笔法亦奇,不独托体之古。阳冰见之,寝卧数日不往,则过阳冰远矣。晚世吴山子作西汉分,体态朴逸、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若加奇思新意,虽笔力稍弱,亦当与顽伯争一席地。

  【译文】矍令问所书的《峿台铭》、《浯溪铭》,参用古篆笔法,垂笔露锋,也令我感到满足。《碧落碑》不仅体态高古,笔法也很奇异,李阳冰看见后,坐卧碑下学习观摹数日不忍离往,它的艺术水准高出李阳冰很多。晚世吴育写的西汉分书,体态古朴而有逸气,几乎快要超过古人了。假如再能施之以奇思新意,就算笔力略弱一点,也当与邓石如平起平坐了。

  【原文】程蘅衫、吴让之为邓之嫡传,然无完白笔力,又无完白新理。真若孟子门人,无任道统者矣。陈潮思力颇奇,然如深山野番,犷悍未解人理。左文襄笔法如董宣强项,虽为令长,故自非凡。

  【译文】程荃、吴熙载系邓石如的正宗传人,但他们都没有邓氏的那种笔力,又没有邓氏的那种新理异趣,有点像孟子的学生,不能将老师的东西传下往了。陈潮的想像力倒很特殊,但却有点像深山中的番人,蛮横而不讲道理。左宗棠用笔刚正倔强,像汉代的“强项令”董宣,虽身为洛阳小令,却心胸非凡。

  【解读】李阳冰见《碧落碑》“徘徊数日不往,自恨不如”之说,赵明诚《金石录》疑为附会。笔记野史,不免带有耳闻掌故之事,《金石录》,考释之学,讲求证据严密。赵氏著《金石录》时,往唐未远,其言当可信。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八

  简介: 【原文】右军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http://www.dysmile.com、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又于从兄处见张昶《华岳碑》,遂改本师,于众碑学习焉。”右军所 ...

  【原文】右军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又于从兄处见张昶《华岳碑》,遂改本师,于众碑学习焉。”右军所采之博,所师之古如此,今人未尝师右军之所师,岂能步趋右军也?南、北朝碑莫不有汉分意,《李仲璇》、《曹子建》等碑显用篆笔者无论。若《谷朗》、《郛休》、《爨宝子》、《灵庙碑》、《鞠彦云》、《吊比干》皆用隶体。

  【译文】王羲之说:“我年轻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书法,以为她的书法就是最好的了。渡江以后,遍游北方名山,看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等人的书迹,蔡邕的《熹平石经》,在堂兄王洽处见到张昶的《华岳碑》后,改变了学书方向,到众碑中往学习了。”王羲之所选择的学书对象是这样的广博、高古,今天的书家若不往师法王羲之所师法过的东西,又怎能接近他的书法精神?南北朝的碑刻都有汉分书的笔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曹子建碑》等碑刻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成的。至于《九真太守谷朗碑》、《南乡太守郛休碑》、《爨宝子碑》、《中岳嵩高灵庙碑》、《鞠彦云墓志》、《孝文天子吊殷比干墓文》等碑刻都有隶书用笔的遗意。

  【解读】王羲之初学卫夫人书,卫氏赞其“笔势洞精,字体遒媚”,当其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张昶之书后,便毅然改变初学,博采众荚冬这确实很有勇气。后众人学书,终身为师法所困囿,苦心营构,到头来尚未进师室一步,更谈不上超越乃师,独树一帜,此实可引为学书者鉴。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九)

  2008-12-03 11:44:29 作者:■邓代昆 来源:书法热线 浏览次数:2381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 【原文】《子游残石》有拙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所从出也。又书法每苦落笔为难,虽云峻落逆进,此亦言意耳。欲求模范,仍当自汉分中求之。如《正直残碑》“为”字、“窍”字、“辞”字 ...

  【原文】《子游残石》有拙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所从出也。又书法每苦落笔为难,虽云峻落逆进,此亦言意耳。欲求模范,仍当自汉分中求之。如《正直残碑》“为”字、“窍”字、“辞”字,真《爨龙颜》之祖,可永为楷则者也。《孔彪碑》亦至近楷书,熟观汉分自得之。《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往,如不欲还。《冯君神道》、《沈君神道》亦此派也,布白疏,磔笔长。

  【译文】《子游残石》造型朴厚,而气韵深浓,笔多侧锋而走势迅疾,这恐怕就是《张黑女墓志》的出处吧。书法每每苦在下笔处感到为难,虽有“峻落逆进”一类的说法,也只说出了下笔的大概意思而已。要想求得这方面的榜样,仍应到汉代分书中往寻找。比如汉《正直残碑》中的“为”字、“窍”字、“辞”字,就是《爨龙颜碑》结字的始祖,可以永远看作是楷书的典范。《孔彪碑》也很像楷书,只要多观察汉分书,自然就会知道这一切。《孔宙碑》、《曹全碑》是一种风格,都是以风神宕逸取胜。《孔宙碑》用笔左右伸展,从容安闲,尽其笔势而写往,就像不想回来一样。《冯焕阙》、《沈府君阙》也属于这一流派,都是布白宽疏,波磔绵长。

  【解读】康氏所举《冯焕神道》、《沈君神道》,通常称为《冯焕阙》、《沈府君阙》。为蜀地之物,为汉隶另类。二阙书法,飞动放逸,笔势开张。用笔纤劲苍古,波磔彰彰,气势逼人。《沈府君阙》波势尤长,任情恣逸,不拘故常。康氏赞其为“隶中之草也。”《冯焕阙》与《沈府君阙》相较,更为纤挺瘦劲,画细若箸,笔力始终如一。二阙结字精紧,布白疏朗,飞腾跳掷,深韵远出。祝嘉先生评二铭曰:“至蜀中《沈府君阙》、《冯焕阙》,几与真书无异,画细势长,如长江之水,万里浩荡,亦奇作也。”笔者尝得二铭精拓,展玩品嚼,尤见风神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

  简介: 【原文】自桓、灵以后碑,世多附会为钟、梁之笔。然卫觊书《受禅表》确出于同时闻人牟准之言,而清臣、季海犹有异谈,况张稚圭乎?其《按图题记》,以《孔羡碑》为梁鹄书,吾亦以为不尔。夫《乙瑛》既远出钟 ...

  【原文】自桓、灵以后碑,世多附会为钟、梁之笔。然卫觊书《受禅表》确出于同时闻人牟准之言,而清臣、季海犹有异谈,况张稚圭乎?其《按图题记》,以《孔羡碑》为梁鹄书,吾亦以为不尔。夫《乙瑛》既远出钟前,而稚圭题为元常所书,则《孔羡》亦何足信欤?以李嗣真精博犹误《范式》为蔡体,益见唐人之好附会。故以《韩勑》为钟书,吾亦不信也。

  【译文】自从桓帝、灵帝以后的碑刻,众人大都把它们附会成钟繇、王羲之的手笔。但卫觊书《受禅表》的说法,确实是出于他的同时代人闻人牟准之口的,而颜真卿、徐浩都还持有异议,何况是张稚圭所说的呢?张稚圭的《按图题记》,把《孔羡碑》指为梁鹄所书,我也觉得不可信。《乙瑛碑》既然早出在钟繇之前,而张稚圭还把题作钟繇所书,那《孔羡碑》也一样,怎么能够相信呢?李嗣真那样精鉴博学的人,尚误以《范式碑》为蔡邕手笔,这就越发可以看出唐人是喜欢搞附会的。所以把《礼器碑》指为是钟繇所书,我也是不相信的。

  【解读】笔者十分赞同康氏名碑非尽出名家之手的说法。盖任何朝代,能书者众,流传下来的碑迹,为何一定就是出自那为数甚少的几位名家之手呢?赘述数语,以助康说。故前人之论,不可全信,需多参详相关资料来佐证前人之说。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九)

  】

  简介: 【原文】《子游残石》有拙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所从出也。又书法每苦落笔为难,虽云峻落逆进,此亦言意耳。欲求模范,仍当自汉分中求之。如《正直残碑》“为”字、“窍”字、“辞”字 ...

  【原文】《子游残石》有拙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所从出也。又书法每苦落笔为难,虽云峻落逆进,此亦言意耳。欲求模范,仍当自汉分中求之。如《正直残碑》“为”字、“窍”字、“辞”字,真《爨龙颜》之祖,可永为楷则者也。《孔彪碑》亦至近楷书,熟观汉分自得之。《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往,如不欲还。《冯君神道》、《沈君神道》亦此派也,布白疏,磔笔长。

  【译文】《子游残石》造型朴厚,而气韵深浓,笔多侧锋而走势迅疾,这恐怕就是《张黑女墓志》的出处吧。书法每每苦在下笔处感到为难,虽有“峻落逆进”一类的说法,也只说出了下笔的大概意思而已。要想求得这方面的榜样,仍应到汉代分书中往寻找。比如汉《正直残碑》中的“为”字、“窍”字、“辞”字,就是《爨龙颜碑》结字的始祖,可以永远看作是楷书的典范。《孔彪碑》也很像楷书,只要多观察汉分书,自然就会知道这一切。《孔宙碑》、《曹全碑》是一种风格,都是以风神宕逸取胜。《孔宙碑》用笔左右伸展,从容安闲,尽其笔势而写往,就像不想回来一样。《冯焕阙》、《沈府君阙》也属于这一流派,都是布白宽疏,波磔绵长。

  【解读】康氏所举《冯焕神道》、《沈君神道》,通常称为《冯焕阙》、《沈府君阙》。为蜀地之物,为汉隶另类。二阙书法,飞动放逸,笔势开张。用笔纤劲苍古,波磔彰彰,气势逼人。《沈府君阙》波势尤长,任情恣逸,不拘故常。康氏赞其为“隶中之草也。”《冯焕阙》与《沈府君阙》相较,更为纤挺瘦劲,画细若箸,笔力始终如一。二阙结字精紧,布白疏朗,飞腾跳掷,深韵远出。祝嘉先生评二铭曰:“至蜀中《沈府君阙》、《冯焕阙》,几与真书无异,画细势长,如长江之水,万里浩荡,亦奇作也。”笔者尝得二铭精拓,展玩品嚼,尤见风神。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八)

  简介: 【原文】右军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又于从兄处见张昶《华岳碑》,遂改本师,于众碑学习焉。”右军所 ...

  【原文】右军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又于从兄处见张昶《华岳碑》,遂改本师,于众碑学习焉。”右军所采之博,所师之古如此,今人未尝师右军之所师,岂能步趋右军也?南、北朝碑莫不有汉分意,《李仲璇》、《曹子建》等碑显用篆笔者无论。若《谷朗》、《郛休》、《爨宝子》、《灵庙碑》、《鞠彦云》、《吊比干》皆用隶体。

  【译文】王羲之说:“我年轻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书法,以为她的书法就是最好的了。渡江以后,遍游北方名山,看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等人的书迹,蔡邕的《熹平石经》,在堂兄王洽处见到张昶的《华岳碑》后,改变了学书方向,到众碑中往学习了。”王羲之所选择的学书对象是这样的广博、高古,今天的书家若不往师法王羲之所师法过的东西,又怎能接近他的书法精神?南北朝的碑刻都有汉分书的笔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曹子建碑》等碑刻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成的。至于《九真太守谷朗碑》、《南乡太守郛休碑》、《爨宝子碑》、《中岳嵩高灵庙碑》、《鞠彦云墓志》、《孝文天子吊殷比干墓文》等碑刻都有隶书用笔的遗意。

  【解读】王羲之初学卫夫人书,卫氏赞其“笔势洞精,字体遒媚”,当其见到李斯、集成吊顶什么牌子好曹喜、钟繇、梁鹄、蔡邕、张昶之书后,便毅然改变初学,博采众荚冬这确实很有勇气。后众人学书,终身为师法所困囿,苦心营构,到头来尚未进师室一步,更谈不上超越乃师,独树一帜,此实可引为学书者鉴。

  康有为《广艺船双楫》译解(二十五)

  简介: 【原文】《峿台铭》、《浯溪铭》,参用籀笔,戈戟相向,亦自可人。《碧落碑》笔法亦奇,不独托体之古。阳冰见之,寝卧数日不往,则过阳冰远矣。晚世吴山子作西汉分,体态朴逸、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若加奇思新 ...

  【原文】《峿台铭》、《浯溪铭》,参用籀笔,戈戟相向,亦自可人。《碧落碑》笔法亦奇,不独托体之古。阳冰见之,寝卧数日不往,则过阳冰远矣。晚世吴山子作西汉分,体态朴逸、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若加奇思新意,虽笔力稍弱,亦当与顽伯争一席地。

  【译文】矍令问所书的《峿台铭》、《浯溪铭》,参用古篆笔法,垂笔露锋,也令我感到满足。《碧落碑》不仅体态高古,笔法也很奇异,李阳冰看见后,坐卧碑下学习观摹数日不忍离往,它的艺术水准高出李阳冰很多。晚世吴育写的西汉分书,体态古朴而有逸气,几乎快要超过古人了。假如再能施之以奇思新意,就算笔力略弱一点,也当与邓石如平起平坐了。

  【原文】程蘅衫、吴让之为邓之嫡传,然无完白笔力,又无完白新理。真若孟子门人,无任道统者矣。陈潮思力颇奇,然如深山野番,犷悍未解人理。左文襄笔法如董宣强项,虽为令长,故自非凡。

  【译文】程荃、吴熙载系邓石如的正宗传人,但他们都没有邓氏的那种笔力,又没有邓氏的那种新理异趣,有点像孟子的学生,不能将老师的东西传下往了。陈潮的想像力倒很特殊,但却有点像深山中的番人,蛮横而不讲道理。左宗棠用笔刚正倔强,像汉代的“强项令”董宣,虽身为洛阳小令,却心胸非凡。

  【解读】李阳冰见《碧落碑》“徘徊数日不往,自恨不如”之说,赵明诚《金石录》疑为附会。笔记野史,不免带有耳闻掌故之事,《金石录》,考释之学,讲求证据严密。赵氏著《金石录》时,往唐未远,其言当可信。

集成吊顶什么牌子好http://www.dysmile.com

[置顶]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