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蚂蚁
蚂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404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惠”名字的来历

(2012-03-16 21:12: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土乡情

在浙东运河的南岸,紧依四明山的余脉,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叫丰惠,古称上虞城。作为上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唐长庆二年(822年)从余姚县分析复置以来,一直到1954年县治回迁百官镇,这一千一百多年当中,小镇名人辈出,人文荟萃,仅当代就有胡愈之、范寿康、吴觉农等著名人士。然而,“丰惠”的名字却与一位宁波(鄞县)人有关。

公元1224年,鄞县人楼杓到上虞任县令。楼杓出身望族,先祖楼郁是明州的儒学奠基人之一,在宋代的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楼郁培养了一大批政坛、文坛的大家,如俞充、丰稷、袁毂、罗适、舒亶、史诏等,其中史、丰、袁、舒、楼是甬上的五大望族,他们对明州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楼郁之孙楼异二任明州太守,造航海神舟,填广德湖,建高丽使馆,阻方腊军等,楼异都是重要的当事人。楼异之孙楼钥,南宋诗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

据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列传.名宦》(以下称光绪志)记载:“楼杓,鄞人,上虞丞淳之子,有楼钥《送杓孙随侍上虞》诗。”可见,楼淳、楼杓父子分别是楼钥的长子和长孙。上虞可以说是楼杓的第二故乡。他十五岁跟着当县丞的父亲,在上虞城度过了青涩时光。当年离开祖父时,楼钥写了这首诗,对其寄于厚望。诗的头二句是“阿斗生来十五年,未曾一日去翁前。”阿斗即楼杓,“杓”古代指北斗的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是说楼杓已经十五岁了,其父一直在外做官,他是跟爷爷长大的,如今要去父亲跟前了,诗中表达了爷爷对孙子的不舍。然而,人生无常,三十五年后的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楼杓在知天命之年知上虞县事,当他踏上少年时常玩的酒务桥时,看到眼前苍老的古桥,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俸禄对古桥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光绪志全文收录了袁燮以八十岁高龄撰写的《丰惠桥记略》。“侯以学从政,以政宜民。凡可便于民者,知无不为,不苟目前之安,图为久长之计。县市有酒务桥,周显德中(954-961年)所建,岁月滋久,石或断缺,往来者凛然有压溺之忧。侯顾而叹曰,吾为邑长于斯,而吾民病涉如此,心可安乎。乃以岁计之余,捐金募工,伐石更造。以旧名额不雅,思易之。邑人沐浴膏泽,推原所自,请命曰德政。侯不许,曰:天以丰岁加惠我民,事幸而集,予何德焉?以丰惠揭之其可。桥之南北对峙,二轩虚敞明洁,爽人心目。爰请于起居舍人魏公了翁,书两大字以匾之。初侯兴是役也,复辇旧石为桥于翦水闸之上,东卧彩虹,西浮巨鳌,揽形势以环合,蓄风气之浑厚。侯秩满去,而是桥适成。邑人相兴言曰,令尹虽不言功,吾侪能自己乎?归功于天,令尹之志也;归功于令尹,邑人之志也。乃以德政名闸上之桥,而镵诸石,识无穷之思。”

侯是古时候士大夫之间的尊称,袁、楼两家本是世交,楼郁的学生、嘉祐六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的袁毂是袁燮的曾祖。袁燮本人也是宋代的政治人物、教育家、哲学家,为当时浙东四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的《丰惠桥记略》,除介绍酒务桥摇摇欲坠的现状,还写了楼杓的为官处事和修桥起名的情形。新修建的酒务桥本来要改为“德政桥”,但楼杓不同意,只好改作“丰惠桥”。在楼杓离开上虞以后,利用酒务桥的旧石建的另一座闸桥,按老百姓意愿称作“德政桥”并凿石铭字,以纪念楼杓的德政。光绪志还说:“(楼杓)主义役法,禁产户诡挟,除浮财役钱。举行乡饮,常补葺学宫,建明伦堂,棂星门,又建丰惠、德政二桥。后倅临安。”读光绪志和《丰惠桥记略》可知,不称德政桥是楼杓的高风亮节,而闸桥被称德政桥是小镇的民心所向。楼杓三年知上虞县事政绩显著,历史让他进入了《列传.名宦》而流芳百世。据史料记载,楼钥的子孙们虽未能继钥之后在朝廷担任要职,但承袭家风,以德行自励,在仕途上都有相当的成就。

因为县治的回迁,半个多世纪来丰惠倍受冷落,以致今日还是旧城的模样。号称八大街的东大街、西大街、南街、西南门街等还在,集市中心依然在丰惠桥畔。当地的古稀老人徐治国告诉我,丰惠桥就像旧时余姚城里的桐江桥,两层吊口楼傍河而建,千年以来都是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其繁华持续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过去,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老字号商店,南货、水作、酒坊、糖坊、铜匠、镴匠、箍桶、棕棚、弹花、铁铺、酒肆、饭店、客栈、当铺、钱庄、牙行等应有尽有,山民的山货,沿南街的青石板街沿,一直要摆到桥顶的护栏。还有“绷纱筛——钉碗哦”、“补缸——补甏哦”、“箍桶啊——打圈啊”、“磨剪刀——戗薄刀”,各种拖长腔的吆喝此起彼伏。四方商贾肩舆船载,岸上桥下人来船往,尤其是永丰桥下的船埠头,一清早就有海螺声阵阵响起。老人给笔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丰惠桥连接着小镇的昨天和今天。站在桥上,凝视着落寞的街河,河面上虽然早已没了来来往往的船只,但这河底一定还藏着小镇曾经的故事。我想象着,当年的桥堍下,杏黄色的店招旗幡随风飘扬,在熙来攘往的人群当中,一定有一个叫楼杓的少年奉父命前来沽酒、籴米。我还想象着,当年热气腾腾的造桥工地上,一定到过一位捋着胡须的县太爷,他亲切慰问民工,为工程排忧解难。小镇至今还保存着九狮桥、通济桥、永丰桥等很多古桥,大凡古桥,本身都有动人的佳话,不仅仅是这座丰惠桥

  回头再望着依然热闹的丰惠桥集市,我忽然领悟:正因了楼杓的丰惠桥,才有了这个丰惠镇。当年四乡八都进城赶市的老百姓,开始时一定是说去丰惠桥的,因为丰惠桥就是集市,丰惠桥是当地集市的代名词。乡下人喜欢省略,慢慢地省去了“桥”字,凡是进城赶市,必定称去丰惠。这就是“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丰惠”名字的来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