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62张坊正慧幢塔与极乐寺存碑

标签:
辽代正慧幢塔张坊极乐寺郭公庵碑明代易州山厂张坊三义庙 |
分类: 房山篇 |
塔身是座经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找到塔身拓片。其中:
西南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曰……”。仅陀罗尼咒,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

西、西北两面为陀罗尼咒。

《全辽文》断句及个别字词不通,找到其他拓片补充抄录塔记:
“大辽国燕京永泰寺(?)崇禄大夫检校太尉传菩萨戒忏悔正慧大师遗行造塔记
噫,自古前贤,凡有德者过世已(以)后,盖采贞珉,造于幢塔,置在先垅,上口口佛顶尊胜陀罗尼,用荐(祭)去灵幽冥之福祐,及标遗行以授后人。或子或孙逐祀,依时具礼备于珍馔,何口召祐今人求口久口降赴,然后被读斯文,足知我先人所附名品高位,万代仍存,而为眼口如兹。
今口立之道口口奉行,以我建塔之主沙门善隐,及乃师门资讲经论前都总纲口口口沙门善仙,及张口豪民口口口口口师贡士衡、李智祥口张七郎等,可以顺天子之高怀,契如来之圣意者,实其人也,口以有生天本师。
大师者,俗姓齐氏,本永清县求贤里齐公之季男(四子)也,自为幼童,天分灵异,不为髻髮。尔后厌居俗室,志乐空门,出家礼燕京天王寺(天宁寺?)三藏为师,遇恩受具(受戒),以后四口口口口未及行口口口律论,回出人间,大传于世。自后回礼永泰寺(?)口守司徒疏主大师为师,试经受具,受宣至燕京为三学经主,因此宣赐到紫衣。未久之间,奉敕为燕京口僧录,可谓人天眼目(经名),昏夜慈灯,为三界之导师,作八方之化主。普设义坛,所度之众数过九百余万,遍济贫人约二十余亿(?)。两朝忏主,二帝仁师,名震四方,德彰八表,所至之处,自然而有香花灯烛、音乐螺钹,上妙供养,每不求而至。
我师享年七十有五,犹居圣水岩(?)静止。是岁冬三月,因有请命放度,口至于本村。去天庆六(1116)年正月二十六日,忽于禅室内现霞光七道,大师目见天帝释并诸圣众同共来迎。是夜更,乃顺世无常,缘终示化。此际地踊愁云,天垂惨雾,呜乎哀哉。三界无依,四生何托,痛法山而倾倒,念法海以枯竭,可怜智炬潜辉,禅灯泯照。于是,辽国七众(出家在家七种信徒),凡但闻者,皆如丧考。至后二月二十八日,备茶毗(火化)之,则广积香檀幡盖,殡送之众数过百万。当期天降五色祥云,地踊四色莲花。未及火灭,舍利盈空,众皆收供。大师灵骨分于七处,各兴妙塔。迨今数月,忆念犹存。别加荐葬之诚,用报先师之德,特命良工造成石塔壹坐(座),上下十五层(不符,座刹都算?),高伭二十尺,去张坊院(现小学偏西?)内乾位(东北)。于天庆六(1116)年四月二十七日丙时,具礼掩建。是塔如天上化来,似地中踊出。士众有愿,准定年年三月三日,同备上妙供养供塔。纵地久天长,犹增光于遗行;任陵迁谷变,永不泯于芳名者哉。
先师门资:玉泉太师大师,传戒善杰法师、善悟法师、善仪法师、善称法师、善口大师、善季法师、善口口口、善余法师、善口法师。法孙圆实,妙教奴,宝林奴。
张坊院大众:沙门口口法师、沙门智灯、沙门志口、沙门志新、沙门志深、沙门志圆、沙门志诵、沙门志口、沙门志隐、沙门善诠、沙门善口、沙门口口、沙门口口、沙口口口。庞氏界口、孟氏、郭氏、大五娘、娘母阿玉、阿轩、妻口阿……。使口口口口口”。

发现一份清碑碑拓,碑额“永垂不朽”。碑文记载了正慧幢塔:
“重建二郎庙及立石塔碑志
盖闻,为善定有祥瑞,造修宜舍施财,大凡古宇神祠,未有不因人力工为而能口口也。今有张坊村北,旧有二郎古庙壹间,又有石塔一座,历年久远,不口风口口口,金身倒坏,兼石塔倾颓,无人修理。正月间,三教寺僧(小字)戒衲达仑忽口偶口口口之中,有人言曰:村北有功果善事,尔为何不作耳?僧(小字)醒来即悟到是二郎庙。僧(小字)立意重修,愿作一首领。独立难成,只得募化村中善士,共成圣事。功成之际,如若化费不足,俱系僧(小字)添补。刻下遇村中好善旗人化公讳(小字)天德言:尔既建寺,吾即修塔。又会同六人仝建立石塔。塔文上言:北塔当日系七众所立。今又七人所立,应在密言灵塔,诚哉,古今之奇事也。俚言志载,继古重修,传于后世。于是乎书。
七人建立石塔捐资著名姓,祥列于左:
山西太原府代州崞县同川蒉(?)茹村王兴国,捐清钱叁拾千文。
京都内务府营造司正黄旗张坊村化天德,捐清钱弍拾弍千文。
直隶正定府井陉西南张家井村番兴隆,捐清钱拾千文。
本村经理:云升,捐清钱伍千文。张国瑞,捐清钱叁千文。卜兆熊,捐清钱叁千文。李志远,捐清钱叁千文。
邑增广生赵辉斗拜撰,古晋东雍(?)张永安书丹。
该碑反映了清代正慧幢塔状况,古寺张坊院已无,仅剩二郎古庙壹间、石塔一座,且石塔倾颓。三教寺可能就在附近。
碑阴,额“万古流芳”。碑文:
“重修二郎庙捐资众善人等祥列于后:……
以上共收布施钱伍拾千文。塑像彩画,使钱叁拾千文;一概砖瓦木料石板人工等物化费,使钱拾五千文。
除去布施余工等项杂费,不足俱系三教寺僧(小字)诚意添补,结工而矣。
顺便看看张坊西南侧的极乐寺,不远便是拒马河、铁锁崖。
殿前立着四通古碑及两个碑座。其中东侧两碑一碑座。

碑文磨损,后一列大字“正黄旗人化天德钱拾伍千。如费用不足,自添补”。
文首“本镇及四乡众善人芳名开列于后”,施主名录。
碑文清晰,但刻字浅,加上青石纹路,读起来费劲。碑文竟然无题:
“张坊镇去房邑七十余里,自国(清)初时旧有阿弥陀佛、观音大士、地藏慈尊殿三楹。天仙宫创自郭公,迄今百岁余矣。日远年湮,久经颓圮,对越(祭祀)之际,靡不惭然。僧界闻(僧名,3小字)者见佛之久被风雨、庵之日久衰微,不忍坐视,于是祈余与合村铺产家居、附近绅士捐资劝助,复兴土木。诸乡友亦靡不勇跃向前,争为先登焉。故于三月二十四日始造,而于六月初八日遂成。宫殿虽未极轮奂之美,而郭公庵之斯巩斯固,诸僧(小字)人之暮鼓晨钟者之力也,实神佛之佑也。兹所重建佛殿三楹、天仙宫三楹、禅室三楹,非敢谓即此见佛,姑镂于石,以俟后之复起者。至于我佛之功果、天仙之慈悲,铺张而扬历者,固不乏人文奚,俟弟子(小字)之沾沾赘语也哉。
京都内务府营造司正黄旗领袖化天德。
顺天府房邑南白岱村生员吕恢拜撰,
直隶顺德府邢台县西时村霍文彩书丹。
住持僧界闻焚修。
然而,碑文不清,起首“重修(四)庙众善士姓名开列于后……”。
碑侧题刻清晰:“乾隆五十八(1793)年重修。嘉庆八(1803)年重修,十七(1812)年重修,京都内务府营造司正黄旗领袖化天德同众善人等仝修”。
又是正黄旗领袖化天德。清代旗人在张坊是怎样分布的?前文《房山28》东部南白岱有黄廷桂墓,《房周153》西部沈家庵有韩世琦墓,虽然不是同代,但都应与满清入关后圈地或封赏有关。

这碑蹊跷,背侧上部怎么凿成圆形?
原本碑阳已无字迹,真不知道这是什么碑了。
第三座竟然是座明代圣旨碑。额题“钦奉圣谕”,文字清晰,可惜下部不全,应少一行文字。碑文为:
“天顺元(1457)年,总理山厂右通政吴复会同工口(部)左侍郎孙弘题:奉英宗皇帝(土木堡被俘,后复辟)钦依(皇上依准),易州龙湾二厂居民止(只)听本口(厂)编佥(调拨)役使,其有买种,各州县地土俱照口庄例,止(只)办纳地亩钱粮,不许派丁入册口差。著为定规。
嘉靖捌(1529)年工部尚书刘麟题:将二厂民夫口(编)成牌甲(保甲),就彼安插,各该抚按拘提本厂口(人)犯,行文督理,山厂郎中衙门关提,不许口(擅)自勾摄(拘捕)。奉世宗皇帝(嘉靖)圣旨,是依拟行。钦此”。

该碑涉及一个明代专职机构——易州山厂,负责掌管宫廷所需柴炭生产,管理制度独特。
龙湾是哪里?河西岸的龙安村?属于明代易州辖区?一厂在哪里?
找到碑拓,抄录:
“重修三义庙碑记
直隶保定府清苑县辛卯举人陈鉴撰文,顺天府房山县增广生员郭振书丹。
张坊镇之西隅有三义庙,内供汉昭烈皇帝、关圣帝君、张桓侯,地势宏厂,庙貌壮丽。近因风雨摧残,禅室狭窄,镇之士商欲有以新之。于是募化邻村,共勷善事,重修大殿三间,禅堂六间,以及钟楼歌台,焕然一新。又重修耳房四间,俾住持僧人得有栖迟之所休哉,诚善举也。工既竣,思勒碑以记其事,而问序于予。予曰:三圣人功名事业炳耀千古,其所以愤激人心而感发志气者,虽愚夫愚妇无不悉闻,亦何待言,言亦何能尽乎?然尝就所谓义者而论之,世人观于三圣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及离合聚散,百折不移,莫不曰此所以为义也。噫,亦浅之论义哉?孔子曰:务民之义。义也者,统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而为生人所莫能外。三圣人始而朋友,继而兄弟,终而君臣。处父子则教以义方,处夫妇则毫无顾恋,悉本至性至情所流露无二,毫虚伪于其间。迄今读其遗文,览其行事,披肝沥胆,天性照人,使闻其风者,忠孝友爱之心油然以生,盖克务乎大道之所宜,而立人伦之极,则殆所谓人伦之至也。义,孰大于斯者乎?若夫不以生死易节,不以穷达易心,口义之一端也,乌足以概圣人哉!后之人诚慕其义,克于君亲兄弟朋友夫妇之间各尽其道,而务乎民之义焉。斯必为神灵所庇佑,而锡福于无疆也欤。是为记。
本镇中经理前后一切事务人:张文郁、李致远、王辅英、吴振世、乔子盛、罗万钟、刘玘、李振纲、罗万兴、马骏。住持僧悟密。
底部存文,可见施主姓名及捐款数额。

真行!现存碑石都是附近搬来,与极乐寺无关。张坊历史上有极乐寺吗?
找到一份碑拓,清末。碑额“千古留芳”,碑文:
“重修极乐寺碑记
凡事有所创必有所因,而后其事始历久而不敝。不然善创者施其劳于先,而踵其成者曾无人焉。弥缝补苴,以继其后,则虽昔人竭力经营,而始构者亦未有不随雨露风霜而俱陨者也。房山县西南乡张坊镇旧有极乐寺,殿宇虽不甚轩敞,而布置合度,尽有可观,正殿祀阿弥陀佛,而以财神、韦驼诸神为配。闻创自前明,日久半就倾圮,村人屡思修葺,辄以艰于力而止。至今年春,住持僧永福暨徒绪和(小字),与村董人等矢愿重修,募于众,得钱若干缗,庀材鸠工,阅三月而工竣,成佛殿三间,财神、韦驼殿三间。村人请为文以记其事,余因之有感曰:是役也,虽永福(小字)与村人矢志而成,亦四乡助施,有以济之也。呜呼,使永福(小字)不持戒为缁流,其成孰必有所述,坊镇与四乡常常好善,亦何有也哉?余嘉永福(小字)之志而重坊人之请,因记其事,以劝后焉。
经理人:史各庄(东侧)郝桂林、罗恒祥、王殿魁、程樍顺、樊锡龄、白瑢、张克昌、云立山、王宽、罗宝瑔、白继生、姜振堂、口永口、翟致和、邱文魁、郑如恒、卢文发、郝凤林、郝棠林。(嘉庆年间化天德的后人呢?)
涞水县庠生王振清撰文,童生吴植模书稿,西白岱文童郭树声书丹。石窝村铁笔贾清和、李永福、杨永祥刊石。
可见,张坊极乐寺“闻创自前明”,规模不大。清末重修也不过“佛殿三间,财神、韦驼殿三间”。
前一篇:房山160辛庄隆阳宫
后一篇:房山164明代郑民悦家族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