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克孜尔石窟中心柱窟与僧房窟菱格壁画坲本生因缘故事却勒塔格山 |
分类: 自驾篇 |

西行,不久南转,23℃。
接近康村,大车排起数公里的长龙等待检查。半夜起来,容易吗?
南侧,却勒塔格山西延。北侧,茫茫无际的戈壁滩看不到尽头。
10:35,道路南转进入山谷,谷口便是拜城岔口,4735公里。
转西,S307省道,距克孜尔石窟32公里。
过检查站,远处出现绿洲,克孜尔石窟转西南方向。
内地佛教传自西域。看过内地不少佛窟,新疆佛窟是什么样子?新疆佛窟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库车一带。作为古龟兹国,库车佛窟更有代表性。
怎么会这样?这是一个低于荒漠戈壁100多米的河谷,河北绿洲就是克孜尔石窟所在地。
11:15,道路终点,克孜尔石窟停车场,设在河边,4776公里,收费10元。
不是库车河,库车河已自康村,南穿却勒塔格山,进入塔里木盆地。简图中标注是渭干河。
景区大门朝西,门票70元/人。
简介:
“克孜尔石窟是公元3—9世纪开凿于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佛教石窟寺,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全、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它既是龟兹石窟的代表,也是佛教石窟寺从印度北传中国后,地域位置最西的一处石窟群,受到了印度、中亚乃至中原北方佛教艺术的多重影响,既可称作西域地区佛教石窟寺的典范,又是印度与中原北方石窟的媒介。它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明显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即龟兹风格,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
路边简介,更详尽些:
“克孜尔石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衰落于公元九世纪,主要表现的是小乘说一切有部(?)‘唯礼释迦’的佛教思想。目前已发现的洞窟总数349个,已编号的洞窟236个,石窟呈东西向,在延绵约1.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崖体上分层错落分布,并按山势自然走向分为四个石窟分布区域,即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遗存约10000平米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以及多处窟前建筑构件遗迹。
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现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尤其是壁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成为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佛教艺术史的一大创举,更是佛教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摇篮”。
石窟分布图。这么多的石窟,一天能看完吗?
鸠摩罗什(344—413年),佛教东传的著名高僧,名列玄奘(602—664年)、不空(705—774)、真谛(499—569)“四大译经家”之首。圆寂于西安草堂寺,见《2014自驾晋陕10》,现存八宝玉石舍利塔,须弥山造型。
其父鸠摩罗炎为天竺国宰相之子,东渡葱岭,至龟兹传经;其母龟兹国公主。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修习佛经;9岁游学罽宾国(克什米尔),12虽返回龟兹,名震西域,声闻中原。为得到鸠摩罗什,前秦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龟兹,劫鸠摩罗什东来。不久苻坚被杀,前秦灭亡,吕光割据凉州(武威)为王,鸠摩罗什滞留武威十七年。后秦姚兴征服凉州,迎鸠摩罗什至长安,奉为国师,组织了首次国家层面的大规模佛经翻译工作。
近前检票,要求交存相机。但可带手机,允许用手机拍照。
门外简介:“第8窟(德语名称:十六佩剑者窟)。
开凿年代:约公元7世纪。
该窟为中心柱窟,前室已坍塌,主室和后室遗存较为完整。主室券顶绘以精美的菱格故事画,色彩艳丽,构图跌宕起伏,每个菱格描绘一个佛教故事,为龟兹壁画艺术之独创。主室入口上方‘说法图’中所表现的飞天形象,雍容华贵,凸显了本土艺术特色。左右甬道两侧残壁原绘十六身精美的龟兹(佩剑武士)供养人。20世纪初被德国探险队剥走,现存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前室已塌,进洞便是主室,4、5米近方。迎面北壁像个大佛龛,中部再开小佛龛。两侧1人高甬道连通后室。
小龛中佛像已失,残留背光、头光和部分佛身彩绘,这座佛像是半塑半绘的形式?新疆改信伊斯兰教在10世纪前后,这些彩绘残存不会是之后所画。
左右1人高墙面,墙顶叠涩檐。一排方孔,窟内曾搭木椽隔成两层?不会,窟内空间不大。那么,叠涩檐下曾有一圈木泥装饰带。
8号窟开凿于7世纪,当为唐代,属石窟繁盛期。黑白肤色头像,代表哪些民族?
主室纵向券顶,满绘壁画,菱格画是克孜尔壁画构图的独特形式。
西侧券顶,每幅菱格画以齿形边为界,形成如山如树的多色背景。中绘有头光背光的佛像,坐于方座之上,面部、手势各异;佛左披袈裟,袈裟原为金箔帖绘,均已被哪代人抠去。
四边三角区域绘风景,其中底边为三角形故事图。
券顶正中,一条彩绘构成两侧菱格画的中脊,称天相图,是克孜尔壁画的独特题材,通过6个图像,描绘当时的佛教宇宙世界。
自里(龛)向外(门)依次为:日天,黑色白环,原应红色,氧化变黑。火天,立佛形象,右手持物,黑色头光、袈裟,右肩袒露,赤足,两侧外伸火舌。金翅鸟,双头鹰形象,口叼白蛇。火天,形象同上,袈裟褐红,左手持珠,头光火舌泛红。风天,半身阿童木形象,飞天状,瞪眼吹风,手拖彩带。月天,白色,曾有图像不清,外围16个白点代表光芒。


门口内侧上方曾绘说法图,大部损坏。
西侧甬道。拱顶菱格已看不出原绘图案。
34窟有其中4位佩剑供养人照片。
后室不宽,横向券顶,两端及后壁设拱台。
后室,后壁应是释迦牟尼涅槃图,已毁。
简介:“第10窟
开凿年代:约公元5世纪。
该窟为僧房窟,由侧甬道和居室组成,是供僧人禅修和起居的场所。居室内尚残存壁炉和火炕等生活设施。居室正壁留有我国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先生1946年(应是1947年)在克孜尔石窟考察工作期间呼吁‘保护石窟壁画’的亲笔题刻”。

10号窟展示了僧房窟的布局。西侧为一人高狭窄的门道。
抹泥罩面,曾经也绘壁画?
东墙设韩乐然照片。
韩乐然,延吉人,朝鲜族,早期中共党员,画家,曾留学法国。1944年以画家身份考察西北,同时从事统战工作。1946年、1947年两次考察克孜尔千佛洞,筹备建立克孜尔千佛洞艺术研究中心,成为对克孜尔石窟进行系统编号、整理、记录的第一人(德国人以洞窟某个特征命名)。然而不幸的是,韩乐然在返回内地途中,因飞机失事罹难。


北墙壁上,韩乐然生前的题记:
“余读德(国)勒库克(Von-Lecoq)著之新疆文化宝库及英(国)斯坦因(Sir-Aurel Stein)著之西域考古记,知新疆蕴藏古代艺术品甚富,遂有入新之念。故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支身来此,观其壁画琳琅满目,并均有高尚艺术价值,为我国各地洞庙所不及。可惜大部墙皮被外国考古队剥走,实为文化上一大损失。余在此试临油画数幅,留居十四天,即晋关作充实准备。翌年(1947年)四月十九日,携赵宝麒、陈天、樊国强、孙必栋二次来此。首先编号,计正附号洞七十五座,而后分别临摹、研究、记录、摄影、挖掘,于六月十九日暂告段落。为使古代文化发扬光大,敬希参观诸君特别爱护保管!
韩乐然,六、十□(?)。
简介:“第17窟(德语名菩萨天井窟)
开凿年代:约为公元6世纪。
门上便是弥勒兜率天说法图,与主佛龛相对,反映了弥勒作为未来佛在古龟兹佛教信仰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34窟有这处立佛的照片。立佛的头光、背光及佛身上满绘小佛,四肢则绘人物和少许动物,右脚侧绘有一跪地僧人。
甬道里侧,顶存菱格,西壁存两层、三座佛塔。角度关系不能拍出塔的正面。
卢舍那佛与西甬道对称绘制,失去的色彩曾是金箔吗?
悬崖直立,其他洞窟分布崖下。
西侧,河谷上游。
简介:“第27窟(德语名称:多龛窟)。
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
这座方形窟改建中,引入哪些汉地佛教因素?正壁满龛、端正的龛形、顶部的平棋、人物的丰满?
30窟,半埋土下。
32窟开放:“第32窟
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
简介:“第34窟(德语名称:思惟日神窟)
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
下行,回看崖壁。
地处佛教东传的龟兹,克孜尔石窟由于宗教变更、国人不重视、外人揭取中,已相当破败,主要遗存是佛窟形制、佛教壁画。
前简介称:“已发现的洞窟总数349个,已编号的洞窟236个”,也就是说还有100多个窟只留窟迹,没有编号。上面的几窟便是。
13:00,离开克孜尔石窟。原路北绕东返。
南穿却勒塔格山峡谷。却勒,维语,荒漠;塔格,维语,山。
这里没有那么红,却突出一个洪。
不过10分钟,路标盐水沟景区,将要出山。
攀上一崖东望,这是怎样景象:太上老君耕出的犁沟?排山倒海般巨浪的瞬间凝固?一层压一层推向北方。
近乎直立的岩面向北压来。
这里能算独库公路的南端吗?自独山子至此不过500多公里,若不限速、不观景,一天足矣。运气不佳,从12日绕伊宁竟走了4天。
高山河流,森林草原,赤山荒漠,风景迥异。此趟独库公路之行,缺了北天山一段,总体还是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