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窖南侧是中窖。花港高山桃园可见中窖山顶有建筑。
进入中窖沟,在村中门楼向北上山。可见山顶叫“红岭佛山景区”。

三岔路口北上,坡陡弯急。

山顶中途路边有块新碑,看来这里是2009年开始建设的。

碑对面是个钟亭,山体突出。

南望上山的路,左为山路三岔,对面是那个“咖啡基地”。
中窖沟与南窖隔一矮山,山脊有路。

远山为上寺岭。
右侧低处是火石嘴,旧称蔡树鞍,是南窖去葫芦棚、长沟峪,到平原的古道山口。

山下的中窖村,与南窖相隔的矮山。

“红岭佛山”在西侧山顶坡地上。

“红岭佛山”回看钟亭。

寺庙不过2间小殿。
殿内。

另一殿。

寺庙西北隔一围圈的谷地,到山顶西端的亭子。
圈围的谷地是为了放生,大概建成几年还没人来放生过。
西北方向,可见《房山63 花港与北窖》的瞭望台和山脚的花港竹楼。

亭子回望:左为放生谷,谷对面为新建寺庙。

猫耳山西北侧。
猫耳山呈包子状,本人的博客头像来自上寺岭。

中窖沟。

隔山可见水峪村一角。

水峪上面的华木伦、包子峰,四马沟可攀上。

中窖沟口。左上路去南窖、水峪。

北望前文提过的花港、竹楼、桃园瞭望台。

进山路、花港村。

北沟是北窖村。唐人洞的方位。

Google Earth显示:中窖沿沟道路,可至北安。
走一半位置,路面挖断。大概是防止私自采煤吧。

原路返回中窖沟口,去水峪。
南窖、水峪等村与周口店、燕山地区相距不远,但隔了猫耳山主峰及西延山脊。

水峪、南窖岔口桥头看猫耳山。
左去南窖,右过桥水峪。

水峪村门:“古宅古碾古中幡,诗情画意水峪村”。
平日看不见女子古幡表演,古宅古碾随时看。

水峪古村,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百余套明清民居坐落在村东坡古道上。
按照地形,古道翻过火石嘴到葫芦棚、长沟峪,去平原。

村中主路。

示意图。
本文走中路。

街屋。
水峪曾因煤而商,现在破败,但有一种古旧的韵味。

小胡同与古碾。

瓮桥,曾有小门楼。

古碾刻有“光绪十三(1887)年”字样。

一家招待游人的农家院。

破旧的娘娘庙。
前有棵古银杏。

娘娘庙的来历。

深秋银杏落叶,一片金黄。

古民居。

老槐树依旧生机盎然。
石碾磨面,也是村民聊天、汇集的交流场所。

秋雨,古槐苍劲。

古村道。

右侧就是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四进院落。门脸。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简介。

“囧”字雨水口。

门面破旧掩盖不了昔日的精致。

精细的砖雕。

花卉簇拥。

大门。

无不精工细琢。代表了北方明清特点。

门侧石鼓。

门楣彩绘依稀。

砖、石、木雕精致。

院内。个别房间住人。

大部分破败。

格局严整。

窗棂可惜。

第四进,后院。

杨家大院南侧(后),有古井、石槽遗留,可见古道路线。

简介。石槽分雄雌。

古商道。

商道文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