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55霞云岭三角城

标签:
大石河河套古道城寨烈士陵园三角城与刘仁恭废弃村落 |
分类: 房山篇 |
清末曾任房山知县的高骧云《养恬斋笔记》有:“三角城在北,关上城在中,般洲山在南,皆大山前后形胜之地。”
有多条连接大房山南北的古道,其中一条:般洲山(又名鳌头寨,在云居寺东三座庵),翻云居寺西北山到东关上;再西北翻佛岭,到霞云岭。三角城在霞云岭西。
《房山县志》有:“三角山。……其脉自百花山东行入界,经司马台再东至庄户台北、王家台西,三峰鼎立,山高顶平,上有石城遗址。惟东南一峰可上。名曰三角山,又名三角城。其脉东沿北直河至石堡而尽,延长五十余里。亦五大山之一也。其支峰多不著。”又有:“(其顶)东南坡有井一眼,南高宽北低窄,约可百亩。……俗传刘武周在此为寇,当是刘仁恭之误。……自此东行至霞岭,南入安子沟,至关上,为出山之隘口。”
三角城应与刘仁恭有关。参见《房山51 大安山》。高骧云《养恬斋笔记》有:“实访之邑人,或云刘武周屯兵处,或言刘盆子,以予考之乃刘仁恭山后八军也。……三角等城寨应即在八军数中。因正史不详,斯无征耳。刘武周父匡,自景城(河北交河)徙马邑(山西朔州)。武周为马邑人,考唐书终身未尝至房,其将宋金刚为时,当保西山,后归武周,亦终不复返,且未知西山究在何地。盆子事更远,在黄河以南,俗说讹传,因同属刘姓故误。”
登山路线。
上篇《房山54 金鸡台与百花山》提过:霞云岭是抗战老根据地。
烈士陵园埋葬的是“王家台惨案”牺牲的八路军战士。1937年冬,房山九区(霞云岭)创建自卫团,并接受八路军改编,但一直被该地区豪绅杨天沛把持。
1938年8月9日,杨成武一个营急行军去北平参战,营部和一个连住王家台。杨怕八路军影响其势力,当夜聚集土匪袭击八路军,大多数战士牺牲,造成有名的“王家台惨案”。
三角城南侧全部展现出来。
其实,三角城是“W”型。有6个角,东北又分小角叉。
地图看上山可1、2、3位置,4为的绝壁“残墙”豁口(在六石路上可见)。GOOGLE城阳村位置不对,主村应在西南。
绕过东南角先去看“残墙”。
猜测着果树。“残墙”显露出来。右下2间房以后多次出现,可当地标。
按GOOGLE地图,这个房后山脚(东角,3处)应是登城主路。
惊叹之后,回到2间房。由于房后路边道口不明显,决定按《县志》从东南角登城。
来到东南角北侧的小山凹小平台。
到顶,茂密的人工松林。满地松针20、30公分后,像厚地毯,走着、躺着都舒服。
城顶不是平原,东南、东北、西南有三个小山峰,只是不陡峭,被松林覆盖,过渡平缓。
东侧水槽。
北望,三角城其实没有北山高,但四面绝壁。脚下投着豁口的巨大阴影。
东北角西还有一小山角,西望方便。
西角西望:下为鱼骨寺村,上为白草畔,五指山的天线可见,照片里不显。
再去2间房处,采点红宵梨。
16:00时,出村,到108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