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7 周口店永寿禅寺与木岩寺

标签:
周口店永寿禅寺木岩寺房山采煤 |
分类: 房山篇 |
说明:本博客对房山开发收费的景点介绍较少。因为已开发的景点资料肯定比我掌握的完整,少了探险猎奇的乐趣;对于日益泛滥膨胀景点收费,本人较为抵触。所以,周口店猿人遗址不作介绍了。
1、寻找木岩寺路线
从许多资料中,发现贾岛《过木岩寺日暮》提到的木岩寺,不在长沟峪,而在周口店一侧。于是,从北京猿人遗址北侧的小路进山找起。这是5月底,照片较新。
“繇(由)山脚到院,高远数里,谷径幽崄,蜗蜒蚓折,不知有寺”。
进山不久,回望。
猿人遗址的全部山体尽在眼底:小山包左侧是猿人洞,正中是展厅。
路边码砖围墙是个寺院遗址。
门前南望:左为太平山,右为周口店镇。
“决眥纵眺,燕台(易县)涿鹿,拱揖眉端;远近人烟,望如残奕,疎疎数点;下看一条古路,车驰马走,红尘似海,没彼朱颜,殆不知其几许?”
2、永寿禅寺
资料:翻过北京人遗址北侧山梁,到椅子山,海拔高208米:三面环山的一块平地,约十余亩,当地人称十亩坪。寺院坐北朝南,钟鼓楼分立两侧,后院高台上有三座无梁殿。
寺院有始建于元、明两种传说。查到名为曹叶的《创建永寿禅院》碑文:
“房之西弥望皆山也。距房西南十二里许有山焉。群山咸岋峘相倚,此独坦衍如砥。方围得数百弓,而雕梁绣宇,构于其中,則永寿禅院也。繇(由)山脚到院,高远数里,谷径幽崄,蜗蜒蚓折,不知有寺。到则划然天开,殿庑楼台,幡幢钟鼓,色色俱备。备金碧炫,人溯院所自创寔始秀公。秀公道行高卓,中贵人南溪陈公倾心向礼,一言契合,遂发宏愿,成此名蓝。而秀公授衣大弟子为通公,通公于余称方外友,因得時过从尝。从通公振锡绝顶,决眥纵眺,燕台(易县)涿鹿,拱揖眉端;远近人烟,望如残奕,疎疎数点;下看一条古路,车驰马走,红尘似海,没彼朱颜,殆不知其几许?而此山寂寂,鸟啼花笑,柏紫松青,了不关门外事。通公虽未尝拈禅相示,顾孰非禅哉?余别去经年,尘趣苦逼,每怀念及,如梦回忆,梦莫识所从。逮今到來,而通公巳行圆化去,追维旧迹,惘然自失。時通公法乳(佛法如乳哺育众生,弟子)静虑在侧,指余阶下无字碑曰:院之创至今,三十九年矣,匠石斫此已久,而迄无文以记其来,公与先师有此一段因缘,何不登诸石用传不朽。且此石迟之至今,若有待于於公而为之者,是得非前定乎?余然其言为之记。秀公讳真英,通公讳性涧;静虑讳寂经,为秀公第五世孙;陈公讳永寿,院以名之。志不忘本云。”
可惜抄录者未录撰文时间。
永寿禅寺毁于日军。1938年房山县城日军向西南掠略,驻守的同盟军三路军向日军开炮。日军寻炮声冲进永寿寺,将寺院烧毁。
进院左右为钟鼓楼,砖石结构,两层。相比一般寺庙,这钟鼓楼更为厚重、高大。
先西楼:完全砖石结构,连梁枋椽望均为石制,特别是屋顶一斗三升石制仿木斗拱,体现了建造的用心和耐久性。
后院台上三座并排的无梁殿,更是别有特色:虽已破损得只剩残墙,但每殿的墙体厚重、庄严,而且这种并排单独成殿的格局在佛教寺院少见。
三殿为两墙一组。其中,中殿为千佛殿,东殿为观音殿,西殿为地藏殿。中殿下方挡土墙有盗洞。
被树遮挡的西殿外墙相对完整。
3、木岩寺
前文《房山16
“木岩寺遗址就在京郊房山城西的周口店。周口店西有两道隆起的山梁并行北去,在大约三里处和一座北山相汇。……早年,木岩寺就座落在这座山的半山坡。
木岩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辽天祚帝天庆元年(1111年)定慧和尚进行了一次修整,明太祖洪武初年(1380年左右)洪林和尚再次修整,……到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重修木岩寺的工程又开始了。
关于这次重修,在明人的《重修木岩寺碑记》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工程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才结束。历时十一年之久。从以上情况,我们不仅看出这次修葺工程的浩大,也可以想见木岩寺规模之宏伟,可惜这座千年古刹竟毁于一旦。
木岩寺所在山间贮有煤矿,数世纪前,人们就开始了煤矿开采,明文谈到木岩寺僧人的生活时曾写道:‘取煤于穴,汲水于泉’。由于煤的长期开采,破坏了原始的地质结构,清末木岩寺所在的北山南坡突然塌陷,随着这毁灭性的灾难,木岩寺便在人间消失了。”
沿着永寿禅寺门前新修的水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