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老头
叶老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4,145
  • 关注人气:1,3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2020-09-19 07:05:00)
标签:

上海

外滩

建筑

海关大楼

交通银行大楼

分类: 原创摄影

11】海关大楼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海关大楼位于外滩13号,原有西文名称:Custom House。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因一直是代表象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而闻名于世。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海关始建于1845年,被称为新关、北关或新北关,也称江海北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被毁,1857基本按原样恢复。真的没有想到,第一代海关大楼会是这样的建筑。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两边是厢房。主楼为二层木结构,屋面设有小阁楼,歇山顶结构,飞檐翘角。牌楼式大门上书“江海北关”四个大字。据说,该字出于当时两江总督怡良之手。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19世纪8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海北关与四周的建筑相比,显得有点寒酸。1891年上海道台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重建的海关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原来中色大屋顶,变成了都铎式的红瓦砖墙,透着浓浓的英伦风情。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第二代海关大楼由英国人设计,上海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凹形中间有5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尖顶厢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栅。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到1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使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滩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于是,海关决定再次拆除重建。从19世纪开始,中国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的办法,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北关大楼已安装大钟,此后建成的粤海关、潮海关、江汉关等大楼也都安装大钟。江海北关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只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新海关大楼由设计汇丰银行大楼的公和洋行设计,建筑师都是威尔逊。下图为当时的外滩以及大楼的设计图。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下图为施工中的海关大楼。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第三代海关大楼于1927年12月19日建成,花费白银450万两。大楼总高度约80米,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能看到海关大楼并听到钟声,大楼对外国轮船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进出口货物等,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婉转的钟声给城市带来生活立体感节奏和旅游景致的点缀。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海关大楼外观设计采用希腊新古典风格,钟楼则为哥特式。大楼占地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680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底层外墙花岗石宽缝砌筑,其他各层金山石贴面。大楼面对黄浦江,主楼高8层,上面钟楼3层,共11层。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大楼的大门为古希腊神庙形式,四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支撑起庞大的建筑,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大楼以钟楼为轴线,高耸挺拔,气势非凡。建筑师威尔逊考虑到与相邻已建成的庞大的汇丰银行大楼的关系,一横一竖,形成有趣的对比。海关大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齐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那四方形的钟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英国乔伊斯公司制造,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据说大钟花了白银5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是全球现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另两座是英国议会大本钟和俄罗斯红场斯巴斯克大钟。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钟楼的大钟有四个钟面,直径各为5.3米,当时为亚太地区之冠。紫铜的时针长2.5米,重36公斤,分针长3.16米,重60公斤。钟楼内有3个钟锤,最大的重2吨,另2个各重1吨。钟发条用1厘米粗的钢丝组绞,长达156米。每次上发条需要4人操作,花1小时才能完成。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大钟用二种钟声报时,每15分钟,由4口小钟敲出有节奏的音乐声,每逢准点,十几吨的大钟被准时敲响,声音浑厚雄壮,回音可达10秒以上。原来每逢整点奏威斯敏斯特报时曲,后改为东方红。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12】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交通银行大楼位于外滩14号,原有西文名称:The Bank of Communications。在外滩众多的历史建筑中,它是一座最年轻的老建筑。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四大银行之一,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当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交通银行大楼所在地最早是颠地洋行,该地块为英国鸦片商颠地•兰士禄所购,此人是上海开埠后取得第1号租地道契的外国人。1880年德国13家银行联合从颠地洋行买下了外滩14号的房产,设立了德华银行。德华银行买下改地块后,1902年对大楼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德华银行是一幢四层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下左图为颠地洋行,右图为重建后的德华银行。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德华银行南侧是当时的第二代海关大楼,它们体型相当,协调一致。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德华银行停业。1919年10月,作为敌产,中国政府接管后,转归于国家银行的交通银行使用。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下图为第三代海关大楼建成后的情景。交通银行很不起眼,有点落伍了。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当时凡涉及道路、邮电、航运的金融服务,均由交通银行办理。因此交通银行业务日益增长。1937年,交通银行决定重建大楼并开始设计,不久因抗日战争而暂停,一直拖到1946年才正式开工,1948年10月竣工,该楼是解放前外滩建造的最后一幢大楼。解放后归上海总工会使用,劳动局、物价局、妇联也都曾在此办过公。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交通银行大楼由鸿达洋行设计,为当时时髦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大楼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由陶馥记营造厂施工建造。大楼主楼高6层,中间升高2层,共计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设库房、空调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从福州路侧门进入大楼,二层宽敞的大厅分布着近二十根巨大的方柱,宛如一座富有现代感的神殿。天花板由嵌有通透玻璃的方格装点,淡彩色的水磨石在地上拼成图案,与天花板和方柱相映生辉。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建筑外立面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简洁明朗。底层外墙勒脚以及门框用黑色大理石贴面,豪华不足,庄严有余。虽然大楼处于外滩的中心位置,却从未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大楼外墙灰白色的水泥装饰与左右邻居们豪华气派的花岗岩建筑立面相比,朴素至极。因此,它看上去不像是一座历史建筑。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6)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