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虫山的传说

(2011-01-01 22:49:00)
标签:

杂谈

    

    

     昆明北市长虫山公园门口有块石碑,上边刻写《导游图》及《长虫山的传说》

   “长虫山,位于昆明坝子西北部,海拔二三四五•八米。因其蜿蜒盘旋六百里,形似一条长蛇故得名于“长虫山”。从前的长虫山,到处古木苍天,蔽日遮荫。春天来临,山花烂漫,附近村落的人们到山上可以采摘野花、蕨菜等食用。夏天,长满各种野生菌,随处都可以采拾。秋冬之际,枯藤野草可以做山下村落人家的燃料,又能做牲口过冬的饲料。

     山脚下泉眼多不胜数,出水量大,水质甘甜,冬暖夏凉,比较有名的有二眼,一处为白龙谭,另一处为蓝龙谭。昆明著名的土生鱼种金线鱼,大多产于这两眼龙谭。每年春末,在山肚中越冬的金线鱼随龙谭水而下,经盘龙江游到滇池交配、产卵、秋末冬初,长大后的金线鱼又经盘龙江溯流而上,泗游到山肚中越冬,年复一年。这时的金线鱼每条都有二、三两重,味道鲜美,是人们宴客,馈赠亲友的无上佳品。人们为能吃到金线鱼而不惜花费重金,并为此而津津乐道。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长虫山常年云遮雾罩,谁也没有见过山顶,也没有人爬上去过,根本不知道究竟有多高。山腰的仙人洞中住有一位得道的长虫道人,后来云游到了西山,见西山倚滇池而立,壁立千仞,险不可攀。长虫道人知道山上必有高人,遂登上西山,寻访到龙门的赤脚道人与赤脚道论法。两位高人都认为自己法力高强,自己居住的山峰比对方的高,互相都说服不了对方,相持不下。于是两人商定,第二天请天庭的托塔李天王作证,比一比输赢,看是谁的法力高强,谁居住的山高,输的一人为对方做三年杂役,期满后离开昆明坝子。长虫道人觉得自己法力高强,居住的山比对方高,于是放心地倒头大睡。龙门的赤脚道人不是很有把握能赢得了对方,连夜赶到天庭借得天蓬元帅猪八戒的九齿钉耙。驾云来到长虫山,面朝南边站在石门坎,口中喊一声“长”,立时变得身高万丈,举起九齿钉耙,奋力向山顶抓去,只听得山崩地裂地一阵响声,高耸入云的山峰顿时被抓下去数百丈。赤脚道人这才放心地扛起九齿钉耙,甩下一把汗水,驾云到天庭归还天蓬元帅猪八戒的九齿钉耙。

     第二天,长虫道人到长虫山一看,见山也崩了,洞也埋了,只得认输。石门坎赤脚道人站过的地方,踩下了一对好几尺长的脚印,一个踩在石头上,一个踩在泥地上。泥地上的脚印经千年百年来雨水的冲刷,现已不存在,踩在石头上的脚印就保留了下来。说来也巧,赤脚道人甩下的汗水,刚好落在石头上的脚印里,变成了一汪清泉,泉中脚掌大拇指的位置上长出了一株仙草,仙草不死,泉水常年不干,也不会溢出脚印。据说这株仙草后来被法国传教士偷偷采走,清泉也随之干涸。赤脚道人留下的脚印,至今仍留在石门坎,被后人称为仙人脚迹。

     长虫山主峰到石门坎一带山顶至今仍是南北向的沟条状石峰,传说就是被赤脚道人用钉耙抓出来的。长虫山主峰下朝东边的朝阳庵,传说建于大理南诏时期,庵中常年香火不断,宾客络绎不绝,明朝云南黔国公沐天波的夫人曾在庵中修行明德。之后,清兵进入昆明,在庵中抓住沐夫人,想以此要挟黔国公降清。沐夫人跳崖自尽,清兵恼羞成怒,遂举火将朝阳庵焚毁,遗址至今尚存。后人感于黔国夫人气节,在其跳崖处刻石“黔国夫人殉难处”以纪念之。”

 

     长虫山的传说之二:

    传说明朝初间,镇守云南的大将沐英决定好好修建一下昆明城。如何建造?他自己却没有一个良策,就在他为此事而感到焦虑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一条大蟒,身长万丈,见头不见尾,正张开大口,将昆明城中的金银财宝哗啦啦地吞进了它的肚子里。沐英大怒,高声喝问:“何处妖蟒,胆敢吸我城中财宝,使我百姓受穷?”大蟒回答:“我住城北山间,尾在四川。我吃在云南、屙在四川,关你屁事?”沐英听后,怒不可遏,拨剑斩蟒。那蟒就地一滚,变成了一个黑脸大汉,与沐英大战起来。正杀得难分难解之际,只见翠湖九龙池中的九个龙子,骑着一只神龟,前来助阵,最后靠神龟把巨蟒给镇住了。

      沐英醒来,感到很是奇怪,请来当时著名的风水先生汪湛海解梦。汪湛海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是城北的长虫山在作崇。你看它头对着昆明城,大有吞噬城池之感。”

     沐英一听,大为震惊,急忙讨教破解之法。汪湛海说:“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导,变害为利。长虫山从东北方向蜿蜒而来,确有不吉之像,但在我的眼里,它却在昆明城上方汇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龙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紫微龙”地脉。蟒蛇为长寿之物,但也为阴柔之体,它性格怪谲,若是耍起脾气来,必然伤害黎民百姓。这样就得有一灵物克之,化之,辅之,变之,这个角色得由同样是长寿之物的,但却有阳刚之体的灵龟来承担。”

      在汪湛海的指导之下,沐英把昆明城建成了一个灵龟的形状。大南门是乌龟头,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分别是龟的四只脚。汪湛海还在五华山右脉一个瓜形高地定下罗针,说此地地气最为旺盛,所以后来就建了巡抚公署,主理云南政事。

    从此,五华山成为昆明主脉,正义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云贵总督府、巡抚衙门、布政司、蕃台、臬台、粱稻署等衙门依次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土地庙、城隍庙,圆通寺、武王庙等寺庙都按这个风水走向布局,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