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吐槽央视纪录片《京剧》第五集

(2013-06-08 10:14:55)
标签:

文化

分类: 纸墨梨园

 附记:博文发表后,马上有朋友告诉我:这个“蛋”不是错别字,而是撰稿人的“幽默”,想开一个玩笑,真的在说他们四个胖成蛋状了。如果真是那样,我同意@穆迦 的话:“我宁可它是笔误,因为在一部据说严肃的片子里说如此低劣的笑话,比起四大名旦红起来的时间点错误,更为可悲。”

昨晚,第五集没开始就睡着了,半夜醒来看到@逃跑的那个蜗牛截的这幅图,笑得我睡意全无!然而,一个错“蛋”可以大笑而过,可这句话本身透露出的文化人、媒体对历史真实的轻蔑却无法让人一笑而过。

 

http://s7/bmiddle/9fe7b4d3gde9b30c9c296&690

 

这集的主题叫《抗争》,为了给主题服务,许多史实就被任意剪裁。譬如:杨小楼素信道教,这是梨园行人所共知的事。1922年出版的《戏杂志》中就有“盖际云(老水仙花)与小楼同好黄老学”的记述,可是,为了突出抗争的主题,纪录片就把杨小楼的信道教说成是为了不为日伪演出,而息影舞台了。

http://s10/bmiddle/9fe7b4d3gdec8ae155e29&690

http://s11/bmiddle/9fe7b4d3gdec8b00f2fda&690

 

同样,因为周信芳积极编演爱国剧目,也被片子拔高为“四大须生”。实际上,京剧“四大须生”是马、谭、奚、杨,后来为衔接上谭鑫培,补出了“前四大须生”余、言、高、马,周信芳作为南方的京剧代表人物并不在此列。

http://s11/bmiddle/9fe7b4d3gde9d3ecaadba&690

昨天,《新民晚报》报道说,该片导演曾这样定义《京剧》,这是一部试图借着京剧发展史,介绍近代中国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文化生活的纪录片。看到这里我懂了,所谓“京剧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编导手里的橡皮泥,为了吻合他们眼里的所谓“社会史”,你这个“京剧”我叫你向哪里“发展”,你就得往哪儿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