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试题
标签: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现代文阅读理解教育 |
分类: 阅读 |
温州二中海坛校区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2.5)
新课标在修订时,敏锐捕捉到语文教学中的这一缺陷,并及时给予补充。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真阅读”能力,富有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
请阅读右边的“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回答以下问题。
【取标题】 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标题。(2分)
图书漂流——
【读信息】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对?(
A. 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教材和教辅类用书不能捐赠。
D.凡是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捐赠纪念卡。
|
注意: 1.捐赠图书要求:非教材、辅助类用书,无不良内容。 2.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期间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
【改病句】两点“注意”里,其中一点是病句,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第_____点是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
年龄(岁) |
体重(公斤) |
一次用量(毫升) |
次 |
|
1-3 |
10-15 |
4 |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
|
4-6 |
16-21 |
5 |
|
|
7-9 |
22-27 |
8 |
|
|
10-12 |
28-32 |
10 |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6.【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4分)
7.
依据说明书,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8.【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4分)
9.目前国内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药物说明书大都写成“儿童酌减”,相比于本说明书中的【美林用法用量】,你觉得“儿童酌减”存在什么问题?(4分)
【人物名片】黄永松,台湾人,1971年创办《汉声》杂志,开始做一场“文化大梦”。从台湾走到内地,他几乎走过每个有着活态民间文化的地方。民间文化的流失和人们对故土的漠然让黄永松紧迫,他默默但用力地做着书、杂志和田野调查,在快70岁时,仍不停步。
(三)(18分)
——访黄永松
Q:(记者问,下同):对处于文化断层的青年,龙文化有“冷知识”的感觉,比如为什么叫“long”。
A:(黄永松答,下同):龙之所以发此音,跟“笼”字有关。当年黄帝经过阪泉、涿鹿皆捷之后,势力大增。随后便召集各部落在徐水开第一次“建国大会”。据当地流传的西河大鼓黄帝故事第四回《画龙合符》,黄帝为避免以后的分裂和混乱,决定统一图腾。于是各部落将图腾之物放在一个大笼子里拎来,“long”音由此而来。
Q:为龙“正名正音”您有什么愿望?
A:到了今年,我感觉为龙“正音正名”变得特别迫切。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大国崛起,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令全世界瞩目,但民族的精神代表却长期被西方人误读。Dragon不是我们的龙,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用Dragon。Dragon指向的是恶魔、恶兽,西方神话里还因此出现了屠龙战士。给“龙”正名,我们该用音“long”!
Q:对于正名运动有很多说法,有人调侃说中国龙很长,所以应该叫Looooooong。
A:为龙正名正音是文化意义上的正举,并非试图肤浅地通过正名正音,以改善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感觉。诸事当反求诸己。中国的缺点,需要炎黄子孙一起努力改变。
Q:很多人看到传统民艺、习俗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迅速消亡,会有些悲观,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您怎么看?
A:这些民间传统的文化、习俗会在循环中生生不息。这种循环不是在原地转圈,而是呈螺旋式上升。我一直认为,活得下来的才是文化,打不死的才叫文化,打得死的就消灭掉了。传统的东西是亡不了的。所谓的消亡,只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段,空间范围去看。在这个地方它没有了,但在别的地方又起来了;现在没有了,将来又会起来……
Q:你是怎样践行你所说的“衔接传统和现代”。
A:《汉声》自创刊以来,“衔接传统和现代”便是工作的信仰。我们一直认为:传统民间生活是可触、可感、可亲、可爱,活生生的文化之宝。了解它,并且吃透它所给予我们的营养,必能改善目前的文化状态,建立更合理的新生活。
传统文化跟现代生活的衔接,最重要的时刻就在过年过节。在年节中,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自然地薪火相传。
龙年到了,应该做一点跟龙有关的事情。为此,为此我们搜集了很多以龙为主题的年画、剪纸、服饰乃至建筑,制作成海报。希望这些年画,能让大家感受到过去的年节气氛,这也算是恢复了民间艺术最初的意义。
1. 记者主要就哪两个问题采访了黄先生。(2分)
2.阅读第五问,请说说“衔接传统和现代”的内涵。(4分)
3.在第三问中,编者在这段话边上,附上一张图片,目的是什么?(4分)
4.对传统民艺习俗消亡的看法,黄先生在另一采访中表达了如下观点,这是否和和第四问中黄先生所持观点矛盾?(4分)
|
搜狐文化:在您这次采风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到一些民俗文化消失? 黄永松:我们现在全面在消失,越是城市化,消失得越快。 |
5.如果你采访黄先生,你会向他提问什么问题?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4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