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工人日报中工网博客
工人日报中工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20,298
  • 关注人气:2,5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入学关”之后难关何解

(2017-05-02 14:37:52)
  本报记者 车辉

  在高中期间更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在分科时更多从实用主义出发选择理科。第一代大学生在升入大学时极少获得保送或自主招生机会(1.94%),绝大多数考入地方本科院校,父母多从事农工等普通职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从2009年起主持“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最近发表《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报告》,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即家庭中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父母长辈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勾勒出以上画像。

  “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对未来的发展必然存在影响。”史静寰表示:“经济与文化资本的缺失是这类大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相对的公平就成为一种必要。”

  对于高校中出现的生源不均衡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重点高校今年继续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人数。2017年“国家专项计划”将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6.3万名,较2016年增加3000个名额。在史静寰看来,这些措施都非常好,但对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来说,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要体现在招录结果,更要体现成长成才,“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上了大学就跳出农门”想法过时了

  回首四年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光,张馨觉得茫然是关键词。

  身边的很多同学似乎每一步都走得清晰扎实,出国,实习,就业……没有人告诉她大学应该怎么样,未来该如何规划,更没有人在就业求职时给她任何帮助。在老家务农的父母除了关心她的身体外,似乎对她的发展也没有更多的建议,认为上了大学就跳出农门。

  “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高考是毕其功于一役。”她对记者说,其实大学有很多展现才华锻炼才华的机会,自己却觉得只要考试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上了大学难道还找不到好工作?

  但在如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转型期,一张大学文凭和比较优秀的成绩单,已不足以打动用人单位。而很多成绩不如她,或者学校名气不如她的毕业生获得了她心仪的工作岗位。

  在史静寰眼中,张馨是典型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经济与文化资本缺失,总体处于劣势。根据她所在的课题组调研,这类大学生在认真听讲等基本学习行为上表现尚可,但在课程硬性要求之外主动参与到讨论等学习活动上明显表现不足。和同伴、师生的人际互动不够,尤其是以丰富人际生活为目的的交往最差。在实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类活动上的参与度尚可,但在课程以外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辅修第二学位等拓展性学习活动上明显不足。

  对于这些调查结果,来自河北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杨璐表示部分同意。“我感觉在书本以外的能力我比父母是大学生的同学有欠缺。”她对《工人日报》记者说,自己几乎没有文艺特长,也不想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对那些课程外的活动没有兴趣,觉得好好学习就成了。”

  而在人际关系方面,杨璐说自己也并不活跃。“感觉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很多人的父母都是从事管理工作,比较活跃,也更容易在学院工作中适应角色。”

  阳光成才更为重要

  北京科技大学孙慧记得自己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同学,父母务农,对写诗很有兴趣,但由于一位同学一句“饭都吃不饱还写啥诗”的调侃,勃然大怒,差点引发殴斗。此后他撕了自己的稿纸,再也不写了。

  “虽然那位同学道歉了,但他依然把自己封闭起来。”孙慧说:“我们觉得他好自卑和脆弱,难道一句不太中听的话都受不得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向普及化早期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乃至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近几年保持在70%以上的比例。

  史静寰称:“入学机会的扩大,使更多的家庭有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大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而我们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视角,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要关注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的学校、环境和综合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对他的影响。”

  虽然很多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比较多的困惑与困难。但更多的人依然成才。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学生。”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方鹏说,虽然自己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确实在课外研究方面比一些同学能力弱些,但自己并不觉得自卑,“经历都是财富,积淀才重要。无论什么家庭环境出身。进了大学,阳光成才最重要。”

  高等教育扶贫不能只关注“入学关”

  如今的第一代大学生有着先赋性不利因素,该如何弥补呢?

  史静寰教授倾向于依赖教育的力量,她认为,对第一代大学生的支持,不仅要包括促进他们入学,还要提升他们在学期间的教育过程性质量。

  有关专家表示,高等教育扶贫实现扶上马,还应最大程度消弭其在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瑞典著名教育学家胡森提出过教育公平具有三种含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这个维度上说,无论高校扩招,重点高校提高农村生源比例还是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教育扶贫除了高考政策优惠,让这类学生其能够进入校门,更应让其健康成长成才。更长远来说,还需加大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让农村、中西部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史静寰表示,从教师的层面提出要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对这些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有意识的激发这类学生的潜能。“如果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更多的人生教育指导,这样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及参与拓展性和研究性的活动比例会更高。”院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性的资源,包括经济支持、成长指导支持、社交的支持,才能促进他们能够更健康的成长。

  “相关研究使我们意识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群体,相反,教育上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改变教师、学校和学生的互动来改变一代大学生目前存在的教育过程质量受损的状况。”她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