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府清真寺现有民国二十五年《 重修平西四王府并置义地碑》一通,碑文摘要如下:
重修平西四王府并置义地碑
吾教始于阿丹,成于默罕穆德,中间列圣相承。首自天方而流传东亚,已千余年矣!吾教教徒所在之处,莫不创建寺院,为敬主赞圣之举。平西四王府清真寺,据父老传闻,系清乾隆年间后门桥马乡老同本郡乡老所创建,距今二百余年。........中经修理,亦不知其若干次。
至光绪二十七年,马成(诚)斋及三家店洪宝山,置寺中北地一丈并挖井一口,计用银壹佰余两,迨民国成立,信教自由,载于约法,吾教对于礼拜之地更不能不加整饬,籍以阐明教义,团结精神。
民国十二年,马少辰、马子清、马墨林、冯稚如、李华堂等来寺礼拜,见院宇狭隘,大殿渗漏,思扩充修补。首先助银肆拾元以为之倡,并商同刘德寿、彭湘二乡老各处捐募,计捐到银柒佰贰拾捌元贰角柒分。...........
民国十六年,因四王府门头村,吾教中贫寒者多,凡遇死亡,皆无处殡葬。又由马少辰、马子清、马仲候及刘德寿、彭湘等各处捐募及寄居黑龙江之仉宝山兑来银壹佰元。购买....地一段,计地八亩作为义地,坐落于鲍家窑北,支银叁佰贰拾元,..........嗣公同议定,暂以义地收入十分之八,津贴阿訇,以十分之二归寺中零用,不得妄为变更。
(民国)十八年,马少辰等见殿宇倾圮,房屋渗漏,又由城内乡老及本郡乡老捐助,.............。
今寺内有大门一座;大殿三间;东房三间为接待室;又东房贰间为老师傅住室;又东房一间为储物室;北方三间为阿訇住室;北房贰间为沐浴室;又北房一间为厨房;南棚一间为中厕。七年之间,院落扩大,殿宇一新。凡穆民生则有聚礼之所,死则有葬埋之地,庶教义由此昌明,团体愈形巩固。亦云,幸矣。...............。昱亭不文,谨誌其概略云尔。
马仲候
所有捐款姓氏勒诸碑阴以彰善举
第一届普通文官考试及格二等奖章农工部佥事上任事
碑右亦有铭文:
一、马宅瑩(茔)地,求诸位照应。
二、斋月每日,求阿衡游坟。
三、每主麻日,阿衡同诸位在殿上作肚而哇益。
四、开斋节求阿衡圆经,在瑩(茔)地。
五、大小开斋在瑩(茔)地作肚(而)哇益。
六、阿衡上任时,到瑩(茔)地作肚而哇益,同海里凡。
.................
阿衡
碑文中所提四王府清真寺“系清乾隆年间后门桥马乡老同本郡乡老所创建,距今二百余年”中的马乡老,即我高祖马良公,所以碑右铭文所提“后门桥马良后人曾孙”云云,既此缘由。史载,马良公创办什刹海清真寺,又有主创四王府清真寺的事迹,真乃教门之幸,马氏之荣光!民国碑文记载,乃马氏后人马仲候、马少辰、马玉亭(笔者祖父)、马澍元(前穆德小学校长)等继承先祖遗志,为重修四王府清真寺并置义地过程中的捐助行为与事迹。
清真寺牌匾
清真寺大殿
清真寺老井所在位置,后置井亭,现已废弃。
井亭内梁架辘轳
井亭尖顶
所遗汉白玉井圈
牛街乡老临终时捐献给清真寺的一对门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