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古刹——秦安圆通寺!

(2014-05-05 10:24:25)
分类: 美丽秦安

 

 

 

 

千年古刹——秦安圆通寺!

/陇上一民

http://s7/bmiddle/002QFVK6gy6IDmaJCPI56&690

http://s16/mw690/002QFVK6gy6IDmc0Jifdf&690

http://s1/mw690/002QFVK6gy6IDmfaMVi40&690

圆通寺地处甘肃省秦安县中山乡张湾村村西,寺院建筑气磅礴,殿宇巍峨,塑像庄严,器物精细考究楹联匾额金石碑铭众多,且多出名家或佛界高僧之手,名人墨宝蔚为大观!虽处万山之中,然时有天南地北之宾参观宝刹新貌、睹古寺遗风,盖修建者用心维艰,千年百载,基业稳固。又闻圆通寺旧址在村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地陷而迁移至今址,或曰圆通古寺始建无考,清代中叶即有寺院。笔者有幸参观圆通古寺,了解到圆通古寺能历久弥新、异地重建、增其旧制,得益于一位居士——张国霖,更与本寺厚重的历史和本地代代相递的崇敬佛教传统有着莫大的关系!笔者与国霖居士考察寺内遗存残碑,有惊人发现,经省上专家确认,得出结论圆通寺千年古刹! 现在,笔者将自己参拜考察圆通寺的情况做了整理。

http://s14/mw690/002QFVK6gy6IDmiJsaVcd&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mhXyjD81&690

http://s4/mw690/002QFVK6gy6IDmicMr913&690

http://s11/mw690/002QFVK6gy6IDmiup98ca&690

http://s12/mw690/002QFVK6gy6IDmiXnZN9b&690

http://s12/mw690/002QFVK6gy6IDmhKiUPab&690

一、“圆通”寺及张湾村探源

http://s11/bmiddle/002QFVK6gy6IDmnpt461a&690

“圆通”是佛教的一个术语,广泛出现于佛教经典中,如《楞严经》云:“即证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复归一精明,无复根隔,内外圆通,诸根互用,身心无碍,理事无碍,是名圆通”。或曰“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因此,“圆通”是供奉观音的寺院。据张国霖居士记述,圆通寺旧址主体建筑为观音殿。其述如下:

“本村老人言传圆通寺始建于清代中期,确切时期没法详考。民国廿六年丁亥(1947)年重建大殿(门額篆书观音堂)供奉自在观音,旁立善财、龙女,为重彩泥塑,东西两壁绘十八罗汉和观音救八难的故事壁画。塑像、壁画庄严精妙,出自陇东南闻名一十四县民间塑画艺人马润基之手。据说因本村多居士文人,马润基师傅塑画非常认真,加上年岁已高,刻意留下传神力作。東建三间平房僧舍,内供子孙娘娘牌位。西南有山神庙,内供山神、土地画龛。佛像惜毁于1958年社会运动中。后来,村里有两个老人头部和背部生了恶疮,肉烂血流,仙药无救,日夜凄厉惨叫月余才死,他们就是当年砸毁佛像的人。

寺内遍植古柏,有三株树龄在百年以上。西南有两棵紫荊树,其一株有两人合抱之围,枝杆缠绕,如龙蠖屈,夏时花荣叶茂,绝冠一方。我走游了不少名胜古迹,没有见过如此高大,奇形的紫荊树。2007年春,一帮无知竟用大型铲车连根推倒烧毁紫荆树

1995年二月十九日,圆通寺因地基塌陷,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易村西新址重建。20041010日开放开光。”(资料来源于张国霖居士)

张湾村在中山乡东南,南面是兴丰震霖村、三图村,本村张氏与兴丰槐树、槐阳村皆为同宗,祖上陕西眉县,明初迁移秦安。槐阳村张鹗是民国时期漳县、靖远的县知事,为政有惠声,为一代名宦。张湾村历来多出文人居士,有崇礼佛教的传统,前年笔者考察兴丰蔡家寺时,大殿上悬挂的普片上有简介蔡家寺的文字,为本村张智恒撰写,张国藩书。张智恒生于民国,以行医为生,有佛教修为,洛阳白马寺、南海普陀山等祖国许多名山宝刹都留下也他的足迹。

从张湾村源于陕西眉县,明初迁徙秦安的历史和元丰寺残存遗物看,元丰寺的历史远远地早于张湾村,俗话说“先有迎恩寺,后有秦安县”。我们可套用为“先有圆通寺,后有张湾村”。

 

二、古寺新颜

  201451日,在张国霖居士的带领下,笔者和居士姚有仓、张建中参观了圆通寺。圆通寺主体院落有三个,西院主体建筑为大佛阁,阁内有释迦牟尼玉佛及迦叶阿难玉制造像,两旁有十八罗汉铜像,释迦玉佛后有千手观音像。中院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殿左侧为“观音堂”、“送子观音堂”、“准提宝殿”;大殿右侧为“地藏殿”、“祖馨念佛堂”及寺管会办公室,布局精巧特别。东院北边设有厢房数厝,东边为厨房。跨东院,向东行数十米,还有一座小院,名为“圆缘小院”,院旁石碑云:“上海龚铁军居士宽厚乐善缘及陇上于二零一零年四月初八日,施净资伍万元,购得此院,永为圆通常住之寺产,名‘圆缘小院’,特勒片石,以志因缘”。寺外西边还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六和”铁塔,进村时即能进入眼帘。圆通寺经过十多年的修建,在整体布局、殿宇、禅房、宝塔、钟罄、佛菩萨造像、法器、壁画、匾额、石碑、墨宝、石狮、石幢,甚至地砖、栏杆、绿化上都精益求精,修建者似乎将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全面而细心地考虑,无论在哪个角度、哪个位置、哪一点看都是考究而精致、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殊胜不可形容。因此,作家张昌春在《朝礼圆通寺》一文作如下描述:“寺院现有12尊晶莹剔透、珍贵无比的缅甸玉佛像和请于福建、宁波等地的木雕、铜铸精品佛像,庄严绝伦,是天水乃至甘肃同类寺院中不多见的。”“殿宇、法相、匾额、碑刻、钟磬、铁佛塔,构成了一幅佛教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景,瞻仰此地,让人流连忘返,如醍醐灌顶,甘露馨心,无比清凉,可谓‘法喜充满!’”

http://s16/mw690/002QFVK6gy6IDmNXgfB3f&690

http://s7/mw690/002QFVK6gy6IDmNvvp4a6&690

http://s16/mw690/002QFVK6gy6IDmOEnWD6f&690

http://s11/mw690/002QFVK6gy6IDmP6yrU4a&690

http://s1/mw690/002QFVK6gy6IDmOjz2090&690

http://s6/mw690/002QFVK6gy6IDmPxe3X55&690

http://s7/mw690/002QFVK6gy6IDmPQDhc56&690

http://s6/mw690/002QFVK6gy6IDmQmJlH85&690

http://s10/mw690/002QFVK6gy6IDmQCmWl89&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mQRS6df1&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mRBQTD71&690

http://s16/mw690/002QFVK6gy6IDmS7Bq70f&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mStiZHb1&690

http://s6/mw690/002QFVK6gy6IDmT0UoR55&690



http://s15/mw690/002QFVK6gy6IDmTYlRkce&690

http://s10/mw690/002QFVK6gy6IDmUcEl3d9&690

http://s9/mw690/002QFVK6gy6IDmMRPLi98&690

http://s16/mw690/002QFVK6gy6IDmUrRWTbf&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mXGEOR51&690


二、残碑偶现

  在准提宝殿内,寺内居士告诉笔者:“你看,我们这里还有两样东西。”笔者一看,两块石头,上有造像,与蔡家寺残存石制佛塔非常相似。于是,笔者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把两块石头翻来覆去地观赏了一番,其中一块的侧面有文字,左上“略”字清晰可辨,我惊呼上面有字。国霖居士拿起一看,脱口而出“略阳郡”三字,我感觉这次的考察肯定会有收获。于是,我们再详加辨认,上面还有“权洪”字样,从“略阳郡”、“权洪”中,初步可以推测这个石块一定与北朝时成纪、略阳盛族有关,我心中暗暗地想“圆通寺和蔡家寺、还鴮寺一样难道是一座千年古刹?”国霖居士告诉笔者,他曾经也请过一个专家作过考证,可是,没有太在意上面的文字,没想到今天,你发现了上面的文字,佛家讲究缘分,难道这些文字与你有缘?听他一说,我内心陡然升起一种虔诚,一种整理秦安佛教文化遗产的自觉!

  经过与国霖居士整理,现在将两个石块的信息记录如下:

  其一,石制佛塔(节)部分。

http://s11/bmiddle/002QFVK6gy6IDn0Z4F4fa&690

http://s7/mw690/002QFVK6gy6IDnyFVMG66&690

http://s2/mw690/002QFVK6gy6IDnyJBDPd1&690

石制佛塔(节)。长高约22厘米,厚约10厘米。完整一面有一佛二菩萨雕像,佛陀跏趺坐于中间莲台,讲法手势,衣着古朴,脸部面容不太清晰,二菩萨站立两旁,衣袂飘然,束带勾画清晰,三位头饰有魏晋人的特点,似乎有垂下布片遮住两耳。兰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杨易宾惊呼:“这个一佛二菩萨像竟然不是肉髻!”另外两侧均为站立人物造像,形象与完整面的菩萨相似。完整面的背面为破损面。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郑国穆鉴证此石制佛塔(节)属北魏晚期至西魏风格。

其二,“略阳郡”字样石片。

http://s12/bmiddle/002QFVK6gy6IDnKwEb10b&690

http://s11/mw690/002QFVK6gy6IDnIXzeyda&690

 

 

 

 “略阳郡”字样石片。长约22厘米,高约18厘米,厚约8厘米。完整面的图案似佛教故事,国案右边为似虎似龙似马的动物,左上仙为飞天,中间有一些弯曲的图案。石片右侧有两行文字,经过辨认如下:“略阳郡藏善荣  权洪 ……  比丘安海 权囗 ……”。秦安县志办李雁彬认为是佛陀“以身饲虎”,整个图案很明显是老虎在吃人的肚肠。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郑国穆先生疑为佛教发愿文残片。

 张国霖居士对于这两件文物作如下感慨:“  这两件宝貝到底是石塔的构件?造像功德碑的部分?还是佛教经变故事、发愿、祈福文碑的部分?恐怕永远是个难解之谜,但对当地佛教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敬当珍藏,示垂后人!

 石制造像及“略阳郡”字样石片来历。张国霖居士对石塔、石片来历的考证如下:“1995年圆通寺易址重建,出于信仰敬畏和当時经济条件,村人把原寺有佛像图形的,无论木质纸质新旧能搬的全搬过来,包括一些残断脊兽砖瓦。主殿拆除下完好的柱子椽梁全用在新建的观音殿上。石像原来一直放殿堂角落,因为残缺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从石质石纹看,这种石头和村子下面的河沟的石头一模一样。”

 经过专家考证,张国霖居士对石像来历的考证,笔者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圆通寺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不管是“北魏归期至西魏”的石制造像,还是“略阳郡”字样图片均与北朝有关,圆通寺经历至少一千六百年左右的屡毁屡建。石制佛塔除圆通寺发现外,秦安境内王尹乡龙泉寺、普济寺,兴丰乡蔡家寺、刘坪任吴还中山乡双塔寺兴国镇迎恩寺、少迦寺、建崇寺、可泉寺、西川镇安家坪南将军祠等多处古寺庙均有发现。同时,秦安县博物馆里存有大量的石制佛塔、石碑,甘肃省博物馆亦有秦安县出土的西魏权氏造千佛碑、西魏大统二年权氏石造像塔、“大统四年”石造像、北周王文超石造像碑等佛教遗存。而略阳郡原为曹魏广魏郡,西晋泰始(265-274年)中改名略阳郡,以属县名命名,至隋开皇三年(583)废,期间长达在百余年。天水放马滩出版木板地图上有即有“略”字,地点当在今秦安县陇城镇,因此,略阳是一个古老的地域,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第二,石制塔碑是秦安北朝佛教遗存的最主要资料。公元4世纪至6世纪,被称为佛教的黄金时代,据《佛教史》(杜继文主编)中记载魏晋南北时,佛教在中国大规模的传播,北魏“孝明帝时……洛阳有寺500余所。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为之作传的即有有80余所。”据《高僧传》载,龟兹僧人佛图澄的声望远播内外,随从者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万人,所历州郡兴立佛寺893所。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和佛教西来的必经之道,佛教遗存非常丰富,主要以石窟为主,如莫高窟、麦积山等。北朝时,秦安兴起了略阳、成纪盛族,主要包括以苻坚为中心苻氏、吕婆耧、吕光、吕勉为代表的吕氏,以权景宣、权璩为代表的权氏,以西凉王李暠为代表的成纪李氏,这些大家世族累代控制着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近三个世纪,最终,由成纪李氏一统天下,建立盛唐。同时,苻、吕、权等盛族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崇礼佛教,以苻坚为例,曾派吕光率二十万攻打龟兹,目的其一,就是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秦安县城南郑家川山颓,居人掘出北周建崇寺碑,碑阴供养人首先为都秦州都酋长吕帛,骠骑大将军,南道大行台秦州刺史,显亲县开国伯。”(李雁彬)“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刘坪乡任吴村出土的西魏石碑上大多人名为吕氏之后,如吕光之子吕绍,侄子吕超之名。 ” (李雁彬)以秦安县为参照点,南有麦积山石窟、西有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北有庄浪云崖寺,独秦安没有类似的石窟艺术,何也?秦安所处万山全为黄土,境内几乎没有石崖以供凿崖建窟,因此,纵北朝时,秦安佛教兴盛,然能历经千年百载岁月物化的器物,只能是石制佛塔、石碑了,即使如此,这些佛寺仍历久弥新,屡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断想,当年雕刻石塔、石碑者是不是今日建造寺院的人?



http://s7/mw690/002QFVK6gy6IDoizyjY26&690

(省博物馆保存的秦安出土佛教文物)

http://s11/mw690/002QFVK6gy6IDo2XCsi7a&690

(省博物馆保存的秦安出土佛教文物)



http://s4/mw690/002QFVK6gy6IDo330Tp43&690

http://s6/mw690/002QFVK6gy6IDoBiD77d5&690(省博物馆保存的秦安出土佛教文物)










三、结语

离开圆通寺时,张国霖居士带领大家在一座简易板温房中参观移植于热带的三株菩提树。圆通寺旧址原有两株巨大的紫荆树,当我们怀疑再也见不到圆通寺的珍贵花木的时候,也许在未来的某年某月,三株菩提树又将成为圆通寺新的标志。

http://s3/bmiddle/002QFVK6gy6IDoEHBUS42&690

北朝略阳盛族崇信佛教的历史盛况已经不复存在,所幸秦安的众多寺院在屡废屡建的过程中留下了时代的印痕,这一处处的痕迹如同千江映月,永远地定格了那个佛教兴盛的时代,也激励着一代代的略阳佛子,不断在废墟中重建着自己的信仰!

 http://s9/mw690/002QFVK6gy6IDoK01iU3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