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趣写科技
趣写科技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552
  • 关注人气: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滴Uber雨天加价运营? 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2016-07-21 11:06:33)
标签:

科技

文化

近日,北方地区迎来了大雨,不出意外,出现了打车难的现象,北京地区的滴滴、Uber打车软件出现了涨价的情况,不少网友直呼这是平台在趁火打劫。

http://www.1stgd.com/d/file/mobile/2016-07-21/bd06a3b58ef084ebed0b02465b738736.jpg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真的是简单的“趁火打劫”吗?

其实这是打车软件的一个动态调价功能,该功能去年就已经开启,旨在通过合理的调价机制使用户在高峰期能打到车。动态调价系统通过计算用户所在区域内车辆和打车需求的实时比例,得出运能的紧缺程度,结合用户订单自身的属性,得出该订单的成交概率。如果订单的成交概率过低,系统就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当下情况计算出一个建议的价格。如果用户能接受这个价格,自然就成功打到车。据称,这个数据会阶段性调整,通过机器学习来不断完善算法。

正常情况下,用户自然不会接受调价,这个功能也只会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价钱,无疑是调动司机积极性的最有效办法,在经过大力度补贴吸引用户的阶段过后,这种动态调价机制成为平台调动司机积极性的一个有力措施。因为可以更科学地调动车辆,使司机的接单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司机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对于乘客来讲,通过加价的方式也比之前更容易打到车。

其实这原本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因为至少从表面看来,其对司机与用户都有益,可是为什么一直受到质疑之声呢?原因大概在于这个动态调价计算出的加价幅度是否合理,即用户是否能接受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算法是否合理的问题,也即计算出来的加价是否合理。因为看到有不少乘客反映加价竟然比全部里程的费用还要高,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例如此次的北京暴雨,有消息称滴滴加价2.1倍,Uber 2.3倍。因此,乘客总有一种被宰的感觉。

http://www.1stgd.com/d/file/mobile/2016-07-21/2a9b409b6498cf5446b13e839583bb16.jpg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新商业模式探索的必经过程

这是不是既定习惯在作怪?因为目前打车软件较开始相比补贴明显降低,乘客想要用滴滴、Uber等打车软件,不得不出比原来高的价钱。这使不少乘客受不了,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打不到车的情况下,这种加价无论是在价钱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使乘客更难以接受。

价格上升是滴滴、Uber之类的打车软件在烧钱结束后必经的一个阶段,这是打车软件留下的很难治的“后遗症”。大力度烧钱之后,这些打车软件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打车软件兴起之初,为了进行推广,同时由于雄厚资本的注入,其大力度采用补贴的形式吸引用户,这种做法自然是最有效的,因为比出租车更低的价格,相信不少人会选择,因此开始的几个月大量用户频繁使用打车软件。

但是烧钱过后,泡沫总会消失,成熟的商业模式也会渐渐形成。这种动态调价机制就是对商业模式的一种探索。用户对这种探索反应大是正常的,从新事物的出现到被接受毕竟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暴雨天加价引来怨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用户的心理,也就是打车软件给人的一种“趁火打劫”的感觉。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问题,滴滴、Uber等打车软件动态调价这个机制如何才能更透明地让用户接受?同时,对于私家车的监管也是一个问题,极度恶劣的天气为安全着想不出车无可厚非,但是一般状况下的打车难问题就值得深思。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环境时,用户的心情本就处于一个低点,只不过是引出用户对于打车软件的集中抱怨的一个导火索罢了。另一方面,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一个大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应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值得深思。

本文章发表得到第一观点(http://www.1stgd.com/)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