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凌阿锋
凌阿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5,969
  • 关注人气:6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人均”存款、人均住房的荒谬

(2014-05-06 09:23:28)
标签:

人均

中等发达

文化

分类: 扯蛋,蛋疼,蛋发炎

《人民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近日称:“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00多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徐林还表示,“目标是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可能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司长的一番鼓舞人心的话,很快在各媒体引起强烈反响。类似“中国已是中高收入国家,你拖后腿了吗”题材文章,纷纷在各大门户网站出现并引起热议,并引来网民强烈吐槽。

近年,中国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和重要主流媒体总是频频曝出一些鼓舞人心的“人均”数据。这些数据出来后,总是引来媒体的热议,尤其是引来网民强烈吐槽,这是为何?透过下面一组“人均”数据,人们不难发现其中原因:

2012年5月14日,人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城市第一套房平均收益率在300%以上。

2012年5月14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出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为247.6万元,高出美国21%。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城市家庭拥有较大财富。

2012年8月5日,北京大学发布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调查称:中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2011年中国家庭的平均总支出为3.8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710元。

2013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公共假期已有115天,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指出:解决了“有钱”、“有闲”的问题之后,我国旅游业开始全面增长,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7月14日新华网刊出“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百万亿”、“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曾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认为:“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就大国经济而言历史上不曾有过先例。”

一些地方媒体也不甘落后弄出一系列“人均”喜讯:

《长江商报》报道:截至2013年6月底,武汉地区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额5.0500元,高出全国水平。

《中金在线》新闻报道:四川省人均存款为5.62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温州都市报》报道:温州人均存款比平均值高一万多。

在一个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社会中,本来就很水的统计数字就一直让国人冷嘲和抨击。而将这些数据平均在13亿人头上,客观上造成“平均幸福”的模糊事实,这怎不让“被平均”的人群强烈吐槽呢?

对当今中国城市住房的严峻现实,昆明市长张祖林曾指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多得住不完,弱势群体没房住,政府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

对“人均”存款、人均住房的荒谬,一位网民的打油诗更一针见血:“张家豪宅地千亩,邻里四处破草屋。整村合起算一算,人人都是张大户。”

与城市“人均”住房相比,“人均”假期同样显得可怕:将享有双休制、节日长假待遇的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大型国有企业员工的平均假期与数亿非国有企业员工、农民工来个“人均”,每年115天的假期的不但令人羡慕,而且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解决了‘有钱’、‘有闲’的问题之后,我国旅游业开始全面增长,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就难怪一个月只有两天,乃至更少假期的的农民工为此哀叹:“看到这样的报道想死的念头都有了!”

所以,单纯的“人均”数据并不可怕,怕的是在这些“人均”数据成了“普遍幸福”的佐证,或大大弱化严重的贫富悬殊事实。当今中国,贫富悬殊究竟有多大?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数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

联合国的数据恐怕难于服众,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96,则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2009年至今已过几年,当今中国贫富悬殊的情况如何?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表示,全国农村仍有近1亿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部分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问题也很突出。

且甭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计数字是否像其它统计数字一样太多泡沫成份,这里必须指出一个事实,当今中国的贫困贫标过低——比如当今中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没有统一标准。很多地方是800元人民币。而国际公认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标准是人均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或者是2美元。按照1美元来计算,也相当于每年人均收入低于2800多元人民币。按照目前实际的购买力来看,一美元顶不上6个人民币。但即便3个多人民币就可以顶一个美元的话,那么,中国农村的贫困标准也应当在1200元人民币左右。

2、农村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存在着明显弊端。现在统计部门在计算农村居民收入时,是将其用于来年生产性的投入包括在内的。而这部分生产性的投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小的,占将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当今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与官方统计的有较大差距。

还有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这就是官方和有关学术机构对“农民工”收入及生活状态的统计长期存在意识误区。如中国现在大约有1亿多“农民工”。这些年“农民工”的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按照现有的统计口径来看,由于“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村居民,因而理应按照农村居民的收入来对待。于是,“农民工”基本上都不算作是贫困人口了。这种作法极不合理,反映不出当今中国农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农民工”既然是生活在城市,就应按当地生活水准来衡量。“农民工”要将大部分收入寄回或带回农村家中,而把自己在城市当中生活的费用降至最低限度。有的“农民工”还拖家带口的在城市生活,这无疑加大了其生活的艰辛程度。

所以,如果作一个认真的估算,当今中国中国社会贫困人口总数大约有1.5亿至2.亿。如此庞大贫困人口的存在,无疑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官僚惰性严重、缺乏科学决策条件、意识和传统的条件下,如果官方和有关学术单位过于热衷彰显“辉煌成就”的“人均”统计数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决策误区和盲区。这,并非杞人忧天——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之后,北大校长助理李强便这样告诉记者:“调查并发布数据是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这样一来,问题便有些严重。

笔者并非简单地反对搞“人均”统计,而是指出必须警惕“人均”陷阱可能会带来决策盲区和误区的同时,还极容易在庞大的贫困阶层中生产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在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条件下,举凡涉及“人均幸福”指数的统计,不能为了彰显“辉煌成就”而只谈“人均”数据,还要指出、强调“人均”背后幸福指数背后存在的严峻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