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2020-11-06 09:00:02)
标签:

安徽

泾县

非遗

传承

油布伞

分类: 古村古镇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图文  羽佳zm




在安徽宣城泾县一个叫做孤风村的小山村里,有一家油布伞厂,每年能够吸引近万名游客和摄影发烧友慕名

前来。这里制作的传统油布伞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伞厂一直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伞,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其生产的润泽牌工艺伞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等地,并与横店影视城、无锡影视城以及央视电视剧制作

中心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说起安徽泾县制伞业,可谓历史悠久。据《泾县志》记载,明清时泾县伞业十分鼎盛,尤以孤峰、榔桥、茂

林等制伞最为有名,家传户习,是皖南伞业的发祥地和集散地。


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遮阳防雨必不可少,而在唐朝以前,却多是王公贵族使用之物。 唐朝时,纸业发达,

于绘画的泾县宣纸出现,于是也开始有了用于做伞的纸。所以宋代以前, 民间只能用素色伞, 比如宋代

《清明上河图》中的绿油伞,在民间就很普及。到了元代,棉布产生,油布伞随之跟上潮流的步伐,开始在

棉布上涂上油,生产出了油布伞。

 

如今,泾县唯一的油布伞厂,重拾即将失传的手艺,成为了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2017年安徽宣城泾县油布伞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油布伞制作完成后的检验环节。从窗户透进来的光,洒在橙黄色的油布伞上,明暗度形成的剪影,极富艺

术美感。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曝晒,是上油前的最后一个工序。院子里曝晒的大大小小的油布伞,一个个活灵活现,光彩夺目。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油布伞和油纸伞的区别,只是伞的面料不同。

油布伞是一种由涂上熟桐油的布料做成伞面的雨伞,相较于油纸伞更加结实耐用。

据介绍,一把油布伞,需要12道大工序,88道小工序,用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完成。从选竹、做伞骨、制作伞

柄、车制伞芦,再到裁布、制作伞衣、糊伞面,工序十分复杂精细。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油布伞由伞骨、伞芦盘、伞柄、伞衣、伞架、装伞衣、熬油、油伞等组成,制作工具主要有锉刀、锤子、锯

子、钻子、缝纫机、剪刀、量尺等。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一把精致的成品伞制作要从最初的选竹开始。孤峰油纸伞主要选用当地朝阳山岗中五年以上的老毛竹做伞骨。

之后,将削好的伞骨,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工序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伞面选用纯棉布或丝绸经天然桐油及辅料熬制后涂于伞面,保证伞面防水性能好、精致牢固、抗风绝缘防雷

电的作用。上伞面,是把裁好的布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最后是上油,上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

了。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出口日本的伞,是工艺伞的一部分。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从选材、量尺寸、刨竹节和分片、打孔、排竹、套伞头、伞骨与伞头相连、制伞面、上布、刷桐油、盖章或

署名、晾晒等,每一道工序因选材要求高、纯手工制作复杂且精细,所以操作上全凭悟性和多年的实践经验,

方能制作出上好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支持原创图文!未经许可,禁止复制粘贴。


谢谢关注羽佳zm博客和微博,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旅行摄影的奇妙!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泾县非遗:山村里传承千百年的油布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