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洲慈鲷三部曲之一   情迷马湖慈鲷

(2012-01-06 13:26: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水族生活》文章

非洲慈鲷三部曲之一   情迷马湖慈鲷

本文刊登于《水族生活》第22期http://s12/middle/9732dcb8tb5d5566b479b&690  情迷马湖慈鲷" TITLE="非洲慈鲷三部曲之一   情迷马湖慈鲷" />


http://s9/middle/9732dcb8tb5d55858e148&690  情迷马湖慈鲷" TITLE="非洲慈鲷三部曲之一   情迷马湖慈鲷" />

http://s9/middle/9732dcb8tb5d55a3b90a8&690  情迷马湖慈鲷" TITLE="非洲慈鲷三部曲之一   情迷马湖慈鲷" />

当年德国的魏格纳提出了板块学说,六十亿年前非洲大陆板块和南美大陆板块漂流开始,分裂了两个大陆的同时,也分裂了庞大的慈鲷家族,使得南美和非洲成为现今两大慈鲷分布区域,让我们先来看在非洲这块神奇的大路上,我们能找到多少惊喜?

 

和一位有多年慈鲷饲养经验的鱼友交谈,他称自己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一抹绚丽的金属蓝色,确实,非洲慈鲷大多具有金属般光泽的色彩,加上他们那千变万化的种类,和神秘的口孵方式,不知让多少鱼友为之倾倒,从从可以简单饲养的入门品种:雪鲷、斑马雀、非洲王子,到饲养难度颇高的虎皮蝴蝶、九间蝴蝶、珍珠金刚从普通产卵方式繁殖的天堂鸟、天使,到以口孵方式繁殖的阿里、艳红、珍珠虎,再到将卵产于贝壳里得以孵化繁殖的各种卷贝鱼;从体型纤巧的各种凤凰卷贝鱼,到体型巨大,习性凶猛的梦幻骑士、马……

从现在开始,《水族生活》将为读者一一介绍慈鲷这个大家族,因为品种数量过于繁杂,再加上同种之间的杂交,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人工改良,非洲慈鲷就如在读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永远值得去探索,去研究,所以所言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是非洲大陆上的分布,众所周知,东非高原上三大湖的慈鲷非常著名,这三大湖即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本期主要介绍马拉维湖的慈鲷,下面跟随我一起去领略这些精灵们的风采吧!

马拉维湖慈鲷

马拉维湖(Malawi Lake)形成于距今约1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由于地壳的大变动,逐渐发展而成的地堑湖(Rift Lakes),在世界最大湖泊中排名第九,深度则为世界第四,同时也是非洲第三大湖泊,其形状南北狭长为580公里,东西短最宽为80公里,表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深度可达704米。主要流出河川为锡尔河(Shire),其余皆为邻近的支流、小河,马拉维湖出产的慈鲷种类大约有200多种,并且陆续还有新的品种被发现。其中以单色鲷属为多数。

卜那是当地人对马拉维湖慈鲷的称谓,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非洲慈鲷都是卜那慈鲷。这个词语由Mbuna英译过来,念做卜那,很多人认为应该念做恩卜那,但因为这是当地非洲土语,意思是岩石附近生活的鱼,所以还是应该以当地的念法为准。

先来看看马拉维湖的水域环境情况,马拉维湖是世界上著名大湖之一,大概有340英里长,最宽处能达到46英里,该湖如此之大,都能感应到由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变化,和大海一样,湖面能产生季风,吹动水面涟漪不断,甚至能到达深水处,这样的大风能搅动湖水,导致湖水在温度、营养物、化学物质构成上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湖水会相对浑浊。马湖非常深,只有顶层不到1/3的水面为含氧区,在800英尺的水面下是厌氧区。马湖酸碱值大概在7.88.5,所以水族箱内比较理想的pH值是8.2,该水域的化学成分和其它淡水湖的物质组成不一样,富含一些矿物质和盐分。所以要想使马湖的鱼儿在水族箱内有最佳的表现,就需要仿照其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来打造水族箱内的水环境。除非鱼友所在地区有天然的高pH水,否则,就要人为地调节水质量。有些地区的鱼友反映能用自然水养好马湖慈鲷,最有可能的是该地区的水质结构和马拉维湖的类似,是高硬度和高碱性的水,那么有可能慈鲷在这种环境中不需要过多的维护都能比其他地区的慈鲷生长的更好。保持水的pH是个比较简单的事情,可以用水质调整剂来解决,只要保持在8.2即可,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最好使用有缓释作用的调整剂,因为如果用定向pH调整剂,会让水质迅速发生改变,酸碱度的突然改变会让鱼儿感到有压力,就像人坐过山车会不舒服一样,鱼儿也会感到头晕脑胀。

马拉维湖被引进市场后我们能常见的种属有:彩头鲷属 Aulonocara)、单色鲷属(Haplochromis)、唇色鲷属(Labidochromis)、黑色鲷属 Melanochromis)、岩罗非鱼属(Petrotilapia)、拟斑丽鱼属(Pseudotrophe-us)、孔雀鲷属(Trernatocranus)和唇斑丽鱼属等8个品系,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品种为:非洲王子、马面、阿里等等。


彩头鲷属
  

 彩头鲷属是慈鲷大家庭的一员,这种慈鲷原产于非洲的马拉维湖,历史上这种鱼常被称为“哈普斯”,马拉维湖各式各样的慈鲷种类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罗卜那族群(Mbuna), 当地土语为栖息于湖边岩礁的鱼类族群。这种鱼体色鲜丽繁杂,有的甚至雌雄有完全不同的体色。他们以鱼岩礁上附生的青苔为食,因为青苔是固定的,因此它们的地盘概念非常的强,比较难混养。但是鱼本身非常的坚强,而且发色也比较容易。 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介绍到欧洲市场后,现在已发展成国际观赏鱼市场上非常常见和著名的品种。第二类是单色鲷族群,上世纪80年代此种鱼被归类到单色鲷属(Haplochromis),也就是哈普斯这个名称的来源(Haps),一般雄鱼和雌鱼的体色是不一致。幼鱼和雌鱼一般也褐色的颜色。 但是成熟的雄鱼呈黄色,金属蓝色,绿色等等各种颜色。这种鱼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在繁殖上要求比较严格,要不然的话比较容易退色。

小贴士:早期,大多数非罗卜那族群的鱼都被归类为单色鲷族群(Haplochromine),而哈普斯(Haps)就是单色鲷英文的缩写。今天,非罗卜那族群的很多种类已经移到彩头鲷属类。不过,旧称哈普斯仍被人们日常广泛使用。

雄性的彩头鲷通常有鲜艳的色彩,而雌性的彩头鲷属颜色多为银白色或褐色。彩头鲷的幼苗呈银白或褐色,这和雌鱼的颜色接近,是一种保护色。这种鱼多群养,一般来说,他们的攻击性没有罗卜那族群那么强,所以这种鱼的对水准相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容积为150升,长度有1米的水族箱通常就足够了。尽量为这种慈鲷营造一个类似天然的生长环境,马拉维湖的大多数慈鲷的原始居住环境都是岩石遍布,并且底沙丰富。有些彩头鲷属的种类只喜欢底沙丰富的水环境,会远离有光滑岩面的岩石区,同样,也有只喜欢岩石区,不会去底沙区域探险。大多数彩头鲷属理想的生存环境是:拥有丰富的岩石和洞穴,还要在底部铺一层底沙。你会发现营造一个有大量藏身之处和庇护所的水下环境能解决很多后期的饲养问题。如果喜欢水草的话,也可以考虑种植一些,因为彩头鲷属不是喜欢挖草的鱼。
如果将不同种类的彩头鲷品种混养的话,通常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杂交,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是谨慎选择雄鱼。因为一般雌鱼的样子都很容易区别,比方说,棕色的雌鱼能和银白色的雌鱼混养,这样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考虑养几条雄鱼的话,为每条雄鱼建造一块领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雄性慈鲷在保护自己小小领地的时候都会表现得异常凶猛。就像上述提到的,大量庇护所的建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排卵期。很多鱼友把彩头鲷和比较温和的马拉维湖单色鲷类混养,这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切记不要将彩头鲷属的慈鲷同更为凶猛的慈鲷混养,像罗卜那鲷属下的鱼类,他们会不断挑衅彩头鲷类的鱼,切记单色鲷属类的慈鲷都非常好斗,所以这两类鱼是不适合混养的。

彩头鲷属下的慈鲷鱼都是食肉动物,白天猎食。所有彩头鲷属都具有敏感的触觉系统,这能让它们感知到水下哪怕很微小的动静。他们凭着敏锐的触觉来感知细沙下隐藏的微小的甲克类动物的动静,它们的进攻很迅速。吻宽的彩头鲷属类能向下挖沙,沙子下陷这样仿佛让小甲壳类动物陷入了笼子一样,然后再进行猎取。它们也会在沙层表面发动这种攻击,看似连同沙子一块儿吃进去了,但是通过鱼鳃,沙子能很容易的被排出来。它们很喜欢吃多种类型的食物,但是不要忘了,它们首先是食肉动物,需要一定的肉食来维持身体所需,建议用丰年虾和水蚤等食物投喂。因为有人工来喂养,所以水族箱内的彩头鲷属慈鲷一般都会比野外的个头大。喂食过多的慈鲷产卵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典型的马拉维湖野生雌性彩头鲷属的体长都会小于7厘米,雄鱼最长能达到11厘米。

所有的彩头鲷属种类都是口孵繁殖,沙栖的彩头鲷雌鱼一般会把卵产在雄鱼已经挖掘好的小坑里。不同种类的鱼挖掘的沙坑大小和深度都不一样,有的鱼能挖出直径长达60厘米的坑用于繁殖。崖居的彩头鲷通常会找一个洞穴或者岩石的裂隙处作为繁殖地。沙栖和岩居鱼类的繁殖方式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沙栖的彩头鲷也可能把卵放在洞穴里,反之亦然。雌鱼一次能产3090个卵,当卵受精后,雌鱼会将卵含入口中。在马拉维湖里能看到大群的孵育雌鱼,因为这个时期它们喜欢聚集到一起。鱼苗被孵化后,雌鱼会吐出来,此时的鱼苗还很弱小,可以喂细小的食物,好让他们能吞食。

单色鲷属(HAPS

关于单色鲷属的分类,历史上曾经有个误会,错误地将部分马拉维湖慈鲷归类到单色鲷属类目下,但是单色鲷属类目下本是没有这些慈鲷的。因为当时这些慈鲷开始在欧洲观赏鱼市场上流行开来,这些类别的慈鲷都被认为是单色鲷属。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这些慈鲷并不属于单色鲷属。今天,曾被误会为单色鲷属的一些慈鲷品种都被“正名”了,归入了各自应属的种类,真正单色鲷属科目下其实没有马湖的慈鲷,单色鲷属的慈鲷多发现于维多利亚湖。然而,在观赏鱼买卖中,还是有不少人将某些品种的马湖慈鲷称作“哈普斯(Haps)”,也就是单色鲷属(Haplochromine)的简称,有些宠物店还是将马湖慈鲷当做单色鲷来卖。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那些“假”单色鲷属的,那些曾经被误以为是单色鲷属的马湖慈鲷。

第一类:乌塔卡鲷

马拉维湖里所谓的单色鲷属一般都被分为三大类:乌塔卡,猎食性单色鲷和其他单色鲷。乌塔卡这个词语来自马拉维湖当地的土语,意思是一种鹰,所有的乌塔卡鲷都属马鲷。在马拉维湖,乌塔卡鲷都居住在开阔的水域,但是它们居所附近也会有岩石区。它们喜群居,以浮游动物为食,为了更有效地捕食浮游生物,乌塔卡鲷的吻部都发展成向前突起的形状。

作为水族箱内的观赏鱼品种,乌塔卡慈鲷很受欢迎,如果群养一批雌鱼,它们会在水族箱内集体游动,非常漂亮。乌塔卡慈鲷的性格相对温和,能和罗卜那族群的慈鲷混养,当然,最好选择那些脾气也相对温和的罗卜那慈鲷,而不是那些凶猛的品种。不同种类的乌塔卡鲷混养能导致杂交,避免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从外表判断品种,避免养多种乌塔卡慈鲷。

如果要养这种鱼,水族箱应尽可能高一些,并且造景前就应考虑为此品种营造一块开阔的水域,这样它们自由游动的空间就很大,利于欣赏。干饲料喂养就可以满足它们的需要,但是如果同时喂养一些水蚤和小的甲壳类动物,会更有利于它们的发色。如果想要爱鱼充分发色,最好保证丰富的营养,同时尝试各种不同的饲料来喂养。

所有的乌塔卡鲷品种都是口孵型,但是它们繁殖的习惯各异。部分乌塔卡鲷品种是季节性产卵,有些是全年都可以繁殖的。有些品种会在沙底建巢,有些会在开阔水域产卵,还有一部分喜欢将岩石壁附近作为产卵候选地。一般一次产卵都能达到30-80颗。如果饲养的是直接从野外捞回来的乌鲷,它们要在新环境里适应一段时间才能产卵。马拉维湖季节性产卵的慈鲷,可能转为人工饲养后也会保持这种繁殖习惯。如果你的乌鲷是在水族箱内人工繁殖的,可能它们也会脱离之前季节性产卵的方式,转为全年产卵。季节性繁殖的雄性乌塔卡鲷只会在繁殖期表现的具有攻击性,而且仅会在这个时期出现美丽的婚姻色。

 

第二类:猎食性单色鲷

典型的猎食性单色鲷体积都比别的马拉维湖单色鲷大一些,并以其他马鲷为食。在马拉维湖,这种猎食性的“哈普斯(Haps)”不是生活在固定的水域,而是到各种水域游弋寻找猎物。猎食性单色鲷类很多,典型的鱼种有:暴君马面等。所有这些猎食性单色鲷都是口孵型慈鲷,一次产卵可达到50-250个,产卵的数量取决于该类慈鲷的种类和雌鱼的体型大小。而且如果将其从野外环境引进水族箱内,它们很难在有限的空间里产卵。

如果感兴趣,想饲养这种来自马拉维湖野性十足的猎食性单色鲷,最好准备一个较大的水族箱。多条雌性猎食鲷能在同一个水族箱内和平共处。但只要一个水族箱内有两条雄鲷,那么它们之间的斗争就会没完没了,所以不适合将两条雄鱼养在同一个水族箱内。猎食性单色鲷通常能和罗卜那族群(Mbuna的慈鲷混养,当然前提是水族箱有足够大的空间和一些隐蔽的洞穴,用水草或装饰制造一些天然的屏障也是颇有好处的,这能使不同种的鱼相互处在对方的视线之外。绝对不要把体积小的鱼和猎食性单色鲷混养,否则,小鱼被吃掉只是迟早的事情。

 猎食性的单色鲷比较喜欢活食,但是活食有可能会让这种鲷类更具侵略性,如果想要停止投喂活鱼,可以改用蛤蛎或者类似的大的甲壳类来代替。当然,人工饲料也是可行的,不过,以人工饲料为食的鲷容易发胖,并且很容易影响到雌鱼的产卵热情,用人工干饲料喂的雌鱼几乎不会在水族箱内产卵。建议严格控制每天的投喂次数和数量。

 

第三类: 其他类马拉维湖哈普斯

 

 

这类马拉维单色鲷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它包括了所有不属于上述两类(乌鲷和猎食性鲷)的所有马湖单色鲷属慈鲷鱼,这类群体简单地被划分为其他单色鲷(“Other Haps”),包括了像雪花豹, 靓三点,厚唇钉公,三线薄丽鲷、帝王鲷、三尖叉齿原黑鲷、多斑点鲷,喷火金刚,最后一类,Sciaenochromis,实际上属于猎食性慈鲷,但是却没有将其划分为猎食性单色鲷类,因为该鱼种体积比较小,而且攻击性没有其他单色鲷那么强,其他类的单色鲷包括食草鲷,像半罗非鱼鲷类,还有以捕食昆虫为食的,以紫水晶为代表的Placidochromis类,这类鱼在水族箱内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在马湖慈鲷里也是极为出名的,像蓝色阿里,就因其艳丽的金属蓝色赢得了众多鱼友的青睐。此外他们对食物也不挑剔,但是为他们准备具有多种营养的食谱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发色,并且食物结构越接近野外环境,就越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每天投喂一次具有沉降性的饲料,另外,他们比较喜欢别的鱼吃剩的饲料渣滓,这和它们在原生地的食性有关。这种慈鲷生长缓慢是正常的,即使热心鱼友想追求生长速度,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喂养,因为过度喂养不仅可能导致肥胖问题,还有可能使雄鱼的体色发暗,失去原有的艳丽色彩。这种慈鲷对水族箱的要求是越大越好,在造景的时候注意可以用岩石打造一些可供躲避的洞穴,同样也要注意不要混养两条雄鱼,这样可以避免打斗事件的发生,这种鱼都是口孵型繁殖。

 

彩头鲷属的繁殖

马湖慈鲷最神秘的地方是其口孵的繁殖方式,这本来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拉维湖的慈鲷大部分都采用这种艰难的繁殖方式来哺育后代呢?

 

原始环境里的繁殖方式:

原来在环境复杂的马拉维湖里,有着太多太多的变数与危险,考验着配对亲鱼传种接代的能耐。繁殖并非是一对种鱼之间的事,因为在复杂的湖域中首先必须面对形形色色的掠食者,大如浅水岩场环境中的水獭,小至饥饿的蟹类,更惨得是在四下无人的夜里,还有夜行性马拉维湖鲈鳗、深水湖鲶的搜刮,所以面对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这些自顾不暇的慈鲷亲鱼,必须花费更大的精神来繁殖后代。此外在繁殖过程中,亲鱼还必须确定卵粒或是发育中的胚胎不会受到外来的伤害,因此在众多选择下,近乎全数的马拉维湖慈鲷种类都有口孵护幼的特殊习性,让体表暗淡的雌鱼以口含卵,远离纷扰的慈鲷聚落,避免雄鱼的求偶干扰,同时在口孵的阶段中也暂停所有的摄食行为,以利子代能完全顺利的孵化。

然而交配过程也是相当引人入胜的,成熟雄鱼的体型不但较大,同时具有华丽的金属色彩,部份的雄鱼在成熟后还会有体色变深的情形发生。但是雌鱼的体形仅有雄鱼的1/22/3,体色都以灰色调或是褐黄色调表现,并且在体侧也多了些许散乱或横状的黑色色斑。交配之初雄鱼会占领属于自己的地盘,接着以口挖出一个直径3050公分左右的凹陷洼地,并不时展现艳丽的体色吸引雌鱼进来配对。配对的亲鱼会绕着洼地的中心游动,重复几次后雌鱼会产下鹅黄色椭圆或水滴状的卵粒,接着雄鱼绕行至上方时释放精液授精,而雌鱼再次绕回原位置时以口将卵粒含入。这种行为会重复约莫5-12次,直到雌鱼将所有的成熟卵粒排出为止。

然而身处于复杂的混浊的湖域环境中,加上繁殖过程中不断会有其它掠食者的干扰,所以雄鱼往往会在雌鱼排卵动作结束之后,仍然将带有卵斑的臀鳍于沙地上罢动,让雌鱼误认为是尚未含入的卵粒,再次展开含卵的行为;而此时敏感的雄鱼则会再次的释放精液,如此可以让已含入但未受精的卵粒充分受精。含卵的雌鱼下颚会因为受精卵发育而逐渐膨出,,在小鱼接近完全发育前可以隐隐见到眼点。从交配到小鱼完全吐出约1.5-2个星期。

水族箱内的繁殖:

但是将慈鲷引进水族箱内后,大多数慈鲷都是非常容易在水族箱中繁殖的,但是有些种类在进入繁殖期时应稍加注意。有时候一些彩头鲷属下的慈鲷在养殖者没有留意的情况下就进入了繁殖期,这是很正常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繁育出高质量的慈鲷也是一件乐事。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选好亲鱼。只有高品质且健康的亲鱼才可能繁育出品相好的后代。如果亲鱼体型品相不是很好,或者已知存在一些基因问题,最好就不要考虑采用了。由于慈鲷本身就是个品种非常繁杂的类目,所以搞清楚亲鱼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除非鱼友想尝试杂交,否则就要保证亲鱼都出于同一个品种。现在很多鱼友都喜欢将不同种类的慈鲷混养在一个水族箱内,这很容易就会导致杂交。

上期《水族生活》介绍过,对于初学者,可以尝试喂养蓝火口,但如果想尝试繁育,则可以选择彩头鲷属下的孔雀种类,有条件的话最好将亲鱼与其它鱼分开来,单独放入一个水族箱内,这样可以避免杂交。最好不要仅选择一条雄鱼和一条雌鱼混养,一条雄鱼配上3-5条雌鱼是比较理想的搭配。不过将多条雄鱼放在一个水族箱内也是不安全的,会产生打斗。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有些鱼友反映将两条雄国皇蓝孔雀和至少六条雌鱼混养来繁殖也是可行的。当然,整个繁殖过程对鱼友的耐心和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如果确实有多条雌雄孔雀,也可以大胆尝试混养,不要害怕失败,只要留心注意水族箱内的变化,并为亲鱼建好庇护所和过渡自然的领域,是可以避免争斗的。

喂养亲鱼要注意营养均衡,确保肉食的供给,像甲壳类,红虫或者很多昆虫的幼虫都可以,注意水的质量,pH值保证在8.0-8.2最好,硬度在10-18 dH之间即可。水温相对于平时来说可以适当调高,26-29摄氏度是比较理想的水温。稳定的环境有利于亲鱼的繁殖,期间需要定期换水,换水也有利于繁殖活动,但是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换水,最好是勤换水,每次不要太多,如果时间允许,每天换掉5%的水是比较稳妥的方法,同时对亲鱼的刺激也最小。最重要的是为爱鱼提供一个合适的产卵地,在水族箱内放置一块表面光滑的石板即可。

彩头鲷属的慈鲷如果进入繁殖期,雄鱼会开始在雌鱼面前游弋,虽然马湖慈鲷不同于坦湖慈鲷那样有多姿多彩的繁殖行为,但是其极费心神而神秘的口孵型方式也让人好奇。进入繁殖期间,因为害怕受打扰,一般在晚上关灯后雌鱼产卵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只要稍微留意一下雌鱼的嘴,就很容易发现是否产卵,雌鱼产卵后口食鼓起来的,像含了很多东西在嘴里,并且不会进食,即使有时候会对投喂的食物感兴趣,也只会游过来看一下,或者用嘴碰碰,但不会吃,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恭喜可以观察到神秘的口孵繁殖了。受精过程更不容易看到,因为很多都是在晚上关灯后,亲鱼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才进行。

一般雌鱼含卵一两天后,会把没被受精的鱼卵吐出来,有时候鱼友会发现雌鱼鼓鼓的嘴在第二天会小很多,这就是原因所在。在34天以后,小鱼就孵化出来了,但雌鱼还是会含着它们,这是一种保护行为,因为慈鲷原始生存环境马拉维湖里,生存环境相当复杂,在复杂的水域中,不仅有大大小小的掠食者,还有形形色色的慈鲷种类之间的竞争,亲鱼不仅要寻找合适的繁殖地点,还要确保卵粒或是发育中的胚胎不会受到外来影响的伤害。因此在众多选择下,几乎全数的马湖慈鲷都选择了口孵型。体色暗淡的雌鱼以口含卵,并且远离纷扰的慈鲷聚落,在野外环境下,远离慈鲷群可以避免雄鱼的反复求偶干扰,但是在水族箱中,雌鱼却避免不了雄鱼的反复打扰。经验丰富的鱼友在发现雌鱼口含受精卵后会把雄鱼移出繁殖箱,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含着受精卵的雌鱼还是要遭受雄鱼的求偶干扰,这种情况大约要持续一个月,雌鱼才会吐出小鱼,这段时间雌鱼特别辛苦,会看到雌鱼不仅不吃食,还会被雄鱼不停地追赶,特别是在含卵后期,雌鱼的肚子会明显的凹进去,此外,在韩乱后期,雌鱼会尝试进食,但不是自己吃,是为了让其口中孵化出来的小鱼吃,所以整个孵化期间对雌鱼是很大的考验。有些鱼友会把雌鱼口里的鱼卵或是小鱼掏出来,除非害怕容不下更多的小鱼而放弃繁殖,否则最好为这些鱼卵准备一个孵化器,放入孵化器内繁殖。

如果整个过程交由雌鱼单独完成,那么在口孵后期可以看到雌鱼将小鱼吐出来,让其各自找东西来吃,然后雌鱼会把小鱼再含进口内,或当小鱼再外面感觉遇到危险时,也会跑回雌鱼口内。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看到这个过程的鱼友相信都会觉得,为了亲鱼的繁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