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管理信息系统第三次形考作业题目及答案
(2011-11-15 19:09:39)
标签:
it |
分类: 电大相关 |
一、单项选择题(共
A.数据流图 B.系统结构图
C.数据结构图 D.控制结构图A.过程耦合 B.数据耦合
C.控制耦合 D.功能耦合
A.保证信息共享
B.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
C.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B.进行网络设计和建设
C.进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设计
D.进行代码设计
A.弱 B.强 C.独立 D.简单
7.模块划分的原则是( )。
A.系统总体测试、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
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C.先白盒测试再黑盒测试
A.联接 B.调用
C.耦合 D.凝聚
A.系统分析报告
C.可行性报告
A.直接切换
B.平行切换
C.分段切换
D.以上都不是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B.系统是什么
C.系统怎么干 D.系统如何实施
A.数据文件
B.源程序
C.全部文档
D.整个系统
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B.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
C.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
D.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A.总体规划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A.可行性分析报告 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设计说明书 D.系统功能结构图
A.系统干什么
B.系统怎么干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A.代码设计 B.数据库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 D.程序设计
A.直接切换
B.平行切换
C.分段切换
D.以上都不是
A.证明所编程序的正确性
B.完善已编程序的功能
C.保证程序各模块之间的正确连接
D.尽可能多的发现已编程序中存在的错误
A.技术可行性分析
C.信息可行性分析
A.耦合小,内聚小 B.耦合大,内聚小
C.耦合小,内聚大 D.耦合大,内聚大
良好的编程风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质量。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在编程风格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程序的注释 (2)程序的书写格式 (3)变量名的选择
2.
进行系统切换之前必须预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切换工作的顺利进行。准备工作可以从用户培训、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等几个方面进行。(1)用户培训 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从职能上可分为事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等三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可能身兼数职)。 (2)数据和文档准备 数据准备是系统切换工作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新系统是在手工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话,那么就要将手工处理的数据如各类单证、报表、账册、卡片等按照新系统的规则进行分类并集中起来,然后组织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将这些纸介质中存放的数据转换成机内的信息。
3.系统测试分哪些阶段?它和系统开发过程的关系如何?
答:测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造性的和需要高度智慧的挑战性工作,测试一个大型系统所要求的创造力可能要超过设计这个程序所要求的创造力。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构成的。因此,为了加快测试速度,提高其效率,人们一般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按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试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工作。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4.
答:黑盒测试法(Black-Box Testing)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测试者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性,而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一般来说用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错误只能使用“穷举”输入测试。<br/> 白盒测试法(White-Box Testing)的前提是可以把软件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软件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软件的内部逻辑测试软件,检验软件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穷举路径测试,这种方法是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进行测试,允许人们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
5.
答:系统测试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按照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试的顺序进行。系统开发是自顶向下的原则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顺序进行,与系统测试的顺序相反,因而系统开发过程中最早犯下的错误要到最迟才能发现。
6.
答:关于测试及其目标,G.Myers给出了一些规则:(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尽其可能去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