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界壕与金长城之十一、金界壕和金长城的修筑方法

标签:
金界壕金长城副壕边堡修筑方法 |
分类: 金界壕、金长城 |
十一、金界壕和金长城的修筑方法
由于修筑时间的不同,防御战略重点不同,地域不同,修筑的人不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金界壕与金长城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知道:一般界壕、边壕没有马面,但自克什克腾旗南店乡和日木太村东偏北1.8千米处至翁牛特旗杨树沟乡灯笼河子村南1.7千米处,长约8.92千米的大定初界壕还修有马面,马面凸出界壕约3米,马面间平均距离约125米。在霍林郭勒市西南,也发现一段大定二十一年边壕上修有马面[见《内蒙古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第2期)];泰州、临潢、西北路、西南路金长城有的修有副壕,有的修有护城壕,有的同时修有副壕和护城壕;各地方金长城马面的大小、马面的间距、边堡的大小、边堡的样式(有四边独立的,有接墙堡)都是不同的。
(一)、金界壕、金长城的修筑方法
巴根吐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金庆州)的北部,属金临潢府。2004年开工修筑的赤峰—大阪—白彦花铁路穿过巴根吐村北这三道金代壕与墙。为了配合铁路的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巴林右旗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铁路建设区内的金界壕进行了考古发掘,从而揭示了金临潢大定初界壕、明昌长城及其副壕、护城壕的修筑方法。
金界壕与金长城位于巴根吐村北3.5千米处,由东北至西南,分布在山坡上。最北面的是金(明昌)长城的副壕;在其南面与之相距40余米平行的是金(明昌)长城,长城还修有护城壕;在金(明昌)长城南面是金(大定初)界壕(见图一)。界壕与长城围成一个弓形,长城是这个弓形的弦,长约2440米,界壕为弧,长约2620米,长城与界壕最远距离约240米。http://s13/mw690/002HhMdZzy75vH2AWJebc&690
图一、巴根吐金(大定初)界壕、金(明昌)长城与副壕(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们知道金(明昌)长城大部分是沿金初界壕和大定初界壕修筑的,在沿界壕修筑有时遇到界壕绕的弯太大的时候,为了节约工时,缩短长度,往往取直修筑金长城,放弃利用界壕为副壕,重新修筑副壕,这样就出现了两墙两壕或三壕三墙的情形(见图二)。http://s16/mw690/002HhMdZzy75vH5pg3Z9f&690
图二、巴根吐金界壕、金长城与护城壕、副壕(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三、巴根吐发掘平面总图
副壕西探沟东壁剖面情况如下(见图四):壕墙无墙基,直接筑于生土上,将北部挖壕之土直接堆筑于南部,形成副壕壕墙。壕墙底宽5.25米,顶宽3.75米,现存高度O.5米.墙土分二层。a层:黑褐色,土质松软,厚0.11—0.35米,内含较多的碎石及草根,无遗物。b层:黄褐色土,土质较硬,颗粒细密,厚0.05—0.25米,无遗物发现,此层以下是生土。壕开口于①层下.距地表深0.2-0.3米,截面呈“V”形,壕口宽4米,底宽0.1—0.2米,深0.5米,壕壁为斜直坡式。壕内填土②为黑褐色淤积土,内含草根和石块,未发现遗物。http://s7/mw690/002HhMdZzy75vHc1FNY56&690
图四、副壕西探沟东壁剖面图
副壕东探沟剖面西壁,界壕北部地层情况如下:第①层:黑褐色土,土色较纯,土质较松软,夹杂有小石块及各种草根,厚O.2—0.6米,未发现异物。第②层:黄褐色土.土质较硬,厚0.05—0.15米,未发现遗物。此层下为生土。
金长城西探沟东壁剖面情况如下(见图五):墙没有基槽,直接建于生土之上。将北部挖壕之土直接堆筑于壕的南部,同时还在附近取土,形成断面呈半圆形墙体。现存高度2米,底宽6.2米,高出地表1.5米,墙体不见夯窝,分四层。a层:灰褐色土。土质稍软,土粒较大,夹杂有不均匀的小石块和草根,宽6米,厚O.1—1米,没有遗物出土。b层:全部是碎石块,宽6米,厚0.1—0.5米。没有遗物。e层:黄褐色土,土质较硬,夹杂有少量石块,宽6米,厚0.1—0.65米。d层:灰褐色图土,土质较软,颗粒细密,宽6.2米,厚0.1—0.4米。壕开口于①层下,打破生土。壕宽4.5—4.7米。底宽0.05-0.15米,深1.25米。截面呈“V ”字形,斜坡壁。壕内填土为黑色粘土,无包含物发现。http://s16/mw690/002HhMdZzy75vHfGI4n3f&690
图五、金长城西探沟东壁剖面图
金长城东探沟西壁剖面情况如下(见图六):墙无墙基,底宽8.1米,现存高度2.35米,高出地表1—2米,筑法为将北部挖壕之土直接堆砌与壕之南,同时还在附近取土。形成墙体,墙土分四层。a层:黑褐色松软土质,土粒较大,夹杂有草根及石块,无遗物,厚0.25—0.7米。b层:主要是小碎石块夹杂灰色土,无遗物。厚0.1—0.7米。c层:质地较硬的黄褐色土,颗粒密,在该层发现有夯窝,呈圆形,直径0.006—0.007米。深0.015—0.035米,夯窝之间距离0.12—0.2米。没有发现遗物,此层厚0.1—1.1米。d层:为土质较硬的灰褐松软土,土颗粒细密,无遗物,厚0.2米。此层下为生土。壕①层下开口,截面呈不太规整的圆形,内填黑色粘土,无遗物发现,宽5米,深0.6米。http://s9/mw690/002HhMdZzy75vHiC2hi08&690
图六、金长城东探沟西壁剖面图
大定初界壕探沟剖面情况如下(见图七):壕墙无墙基,底宽4米,现存高度0.65米。高出地表0.2—0.5米。筑法为将挖壕之土直接堆筑在壕之南部,形成壕与壕墙。壕墙体土质分三层。a层:黑褐色松软土质。夹杂少量石块和草根,厚0.1—0.25米,无遗物。b层:灰褐色图土,土质稍硬,厚O.1—0.3米,未发现遗物。c层:黄褐色土,土质较硬,土粒细密,土粒细密,无遗物,厚O.2米。此层下为生土层。壕开口于①下,断面呈“V”形,内填黑色粘土,无遗物。宽4米,深1米,斜直壁。http://s15/mw690/002HhMdZzy75vHlEWYu7e&690
图七、大定初界壕探沟剖面图
金界壕的修筑方法是挖一条宽4米,深1米,斜直壁,断面呈“V”形的壕,将掘出的土直接堆筑在壕的内沿,形成一道底宽4米,高1米左右的壕墙,就像人们所说的“就地掘土叠墙,取多少土就可以筑多少墙”。壕底与壕墙顶的垂直落差约2米,足以阻止车马的逾越。
展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金长城都是千差万别的。原因是每一段金长城都是由不同的人修筑的。考察上庙沟金长城时,向当地居民问路,一位老人向我们讲述了当时修筑金长城时的故事:“官府强令每户(屯军户)修筑一段金长城,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完成,完不成就要杀头的。”我们考察多段金长城,结果印证了这个不知怎样流传下来的故事。
巴根吐金长城挖掘两个相距60米的探沟,就出现了一个有夯窝,一个没有夯窝的情况。对于泰州、西北路、西南路的金长城差别就更大了。有的有整齐的夯层有的有不规整的夯层,有的没有夯层。
http://s7/mw690/002HhMdZzy75vHSaX6S86&690
图九、科右前旗阿勒坦浩特嘎查金泰州明昌长城遗址坍塌断面
http://s7/mw690/002HhMdZzy75vI4M44e96&690
http://s10/mw690/002HhMdZzy75vIa4AKR29&690
临潢金长城护城壕修的凹凸有致,非常规范,西北路亦然。但泰州与西南路只是取土后留下的不规则壕沟。
金长城筑有马面,泰州马面间距约100米左右,临潢金长城马面间距60米——240米不等。西北路金长城马面间距140米——173米不等。西南路金长城马面间距190米——645米不等,乌沙堡长城马面间距240米——290米。http://s2/mw690/002HhMdZzy75vIdX7mp41&690
泰州金长城遗址http://s15/mw690/002HhMdZzy75vIhCNyKce&690
临潢金长城遗址
西北路金长城遗址http://s6/mw690/002HhMdZzy75vIo6R4V15&690
西南路金长城遗址
(二)、戍堡、边堡、屯兵城、烽燧、关隘的修筑方法
戍堡的修筑方法。金界壕为戍守军人修有配套的戍堡。戍堡为方形,边长为35米——50米,个别的达到70米。戍堡为堆筑,沿戍堡四周挖一条约2米宽、1米深的壕,将挖出的土堆筑在壕的内侧压实,形成底宽约2米、高1米,截面为梯形的壕墙。壕堑底与壕墙顶高差约2米。戍堡有一个门,没有发现过建筑基址。http://s12/mw690/002HhMdZzy75vItexqbfb&690
50米见方的大定初界壕戍堡遗址
边堡的修筑方法。哲里木盟博物馆于1981年夏季,历时两个月,对霍林河1号边堡及周边的金大定二十一年边壕进行了调查和发掘。揭示了大定五年边堡的修筑方法。http://s15/mw690/002HhMdZzy75vIvTZsabe&690
霍林河1号边堡遗址
城墙断面呈梯形,外壁较陡,内壁稍缓,筑有副墙。底宽6.5米,上宽6米,残高2.8米。系黑黄土版筑,起于原生土上,夯层厚约15厘米上下,坚硬结实。筑墙之土大部取于墙外,小部取于墙内,故在墙外2.4米处形成了一条环城大沟,是为护城壕,壕宽4米,深2.5米,挖掘得规矩整齐。http://s10/mw690/002HhMdZzy75vIF2i2B29&690
1号边堡城墙剖面图
1、表土层
1号边堡平面图
1—21、长方形台基
霍林河1号边堡遗址为大定五年边堡,属临潢。
临潢、西南路与明昌长城同时修筑的边堡均为接墙堡,就是在长城内侧以长城为一面墙,另筑三面墙成一正方形边堡,筑城之土为挖掘护城壕之土。接墙堡修筑方法与大定五年边堡基本相同。
金代边防工程由金初界壕到明昌长城,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泰州自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七家子至扎赉特旗额尔吐的金初(婆卢火)界壕、大定五年边堡、明昌长城,演绎了整个演变过程。
天会七年(1129年),婆卢火为防止耶律大石的入侵,奏请“宜列屯戍”,开始修筑金初界壕,自莫旗七家子村东嫩江边经额尔吐至科尔沁右翼前旗瑙门台河与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河分水岭,并沿界壕修筑了戍堡,由屯戍军户戍守。
大定五年(1165年)泰州、临潢接境设堡七十,泰州沿金初界壕修筑40余座边堡,边堡距离金初界壕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例如巴彦乌兰西边堡,距离金初界壕只有十余米,以至于后来修筑的明昌长城不得不转弯绕城而过。http://s11/mw690/002HhMdZzy75vISQsvo8a&690
巴彦乌兰西边堡遗址
边堡依托界壕这一方式,在大定二十一年又用于临潢边堡,“取直列置”,“开壕堑以开边”。
然而临潢不同于泰州,风沙太大,所筑壕堑“旋为沙雪堙塞,不足为御”。因此明昌末金朝在北边全线采取了修筑长城的方法,避免了沙雪堙塞。
明昌末开始修筑的金长城东端起点在金初界壕东端起点西南1.25千米处,距离东端第一座边堡——达里带石堡子680米。金明昌长城向西北经过10千米后与金初界壕汇合,开始将金初界壕作为副壕。由于有的边堡与金初界壕之间距离只有几十米,金长城又修筑在二者之间,所以在这些边堡附近的金长城与金界壕(副壕)之间的距离就达不到40米。修筑金初界壕时为躲避水洼、高山,往往绕行,修筑金长城时为省时省工,则加以取直,就出现了一道界壕,一道副壕,护城壕,一道界壕墙,一道副壕墙,一道长城的三壕三墙。
屯兵城的修筑方法。金长城屯兵城与金长城同时修筑,其修筑方法与大定五年边堡的修筑方法类似,有所不同的是泰州、临潢境内的屯兵城规模与西北路边堡的规模相当,西北路金长城只配有边堡,没有配屯兵城。西南路金长城所配置的屯兵城规模更大一些,约560米见方。http://s16/mw690/002HhMdZzy75vIY24An4f&690
多尔博勒金和仑屯兵城遗址
关隘的修筑方法。金长城关隘与金长城同时修筑,修筑方法与金长城相同。http://s11/mw690/002HhMdZzy75vJnjZKWca&690
保木太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