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2025-08-12 19:37:4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秋收打场

黍子谷子

秋作物成熟

分类: 皇粮国税
          秋至风凉•五谷入场---
           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秋风送爽,五谷成熟,百草枯黄,树叶渐萎,一叶知秋。秋天是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此时,植物籽粒饱满,稻谷金黄,果实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麦上垛,谷上场,绿豆抗在肩膀上。”这是丰收的标志。古人在秋收时非常忙碌,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当享受到五谷飘香、果蔬甜美、肉蛋奶美味时,累并快乐着。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那么,古人秋收打场究竟有多忙?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老课本中有关秋收和打场的课文内容,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维艰。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版的初等小学我国课本第三册第一课,课文题目是“秋天到”。课文记述,秋天到,秋风凉。秋露下,庄稼黄。秋天到,秋风凉。秋露下,秋草黄。四季轮回,秋收冬藏。课文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田地里的庄稼丰收在望,路边的野草渐枯发黄。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降雨减少,空气干燥凉爽。这种气候条件为作物成熟提供了适宜环境,同时人们也能感受到秋高气爽的舒适。传统农耕社会中,立秋标志着秋收开始。各地会举办秋社、赶秋等民俗活动,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课文第二课就是描绘准备收获黍子和谷子,而把打谷场好好整理收拾好。课文仍然以歌谣形式记述,“秋风凉,庄稼黄。早早收拾打谷场。秋分黍子寒露谷。大家互助秋收忙。”打谷场是打谷晒场的场地,特指用于集中堆放禾杆或谷类作物的农业平坦空地。有地方也叫“打麦场”。庄稼收获前期,农民要对场地进行石磙轧平坦,便于收获五谷杂粮。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紧接着是第三课,课文题目是“打场忙”。课文记述收割罢黍子和谷子,马上就要打场,就是将小麦、稻谷、高粱等带壳农作物平铺于平坦场院,通过石磙碾压或机械脱粒使籽粒与外壳分离的作业流程。最初的农村,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很多农活全靠人力和畜力来解决,而打场就是一件繁琐而冗长的劳作。因此,打场是个繁复农活,需要很多人一起互相配合。因此,课文记述为:你打場,我帮忙。我打場,你帮忙。各自做活没力量,大家互助來打場。打场扬净的五谷杂粮再经过晾晒,就可以存入粮仓而磨碎食用。收获后的庄稼秸秆往往堆放在场地周边,并垛成麦秸垛和谷秆垛,便于喂养牛马骡子等牲口。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秋天也是棉花成熟季节,棉桃在太阳和秋风吹拂下绽放出白生生的棉花。棉花在春种夏耘中慢慢地成长,花儿谢了,长出小棉桃,棉桃慢慢地长大。棉花棵茁壮得像一棵小树,结出的累累硕果,在秋风里傲然挺立,等待着回报细心呵护它们成长的农人。终于迎来了棉花成熟的季节。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七册第一课,课文题目的“棉”。课文记述秋季农民采摘棉絮轧去棉籽,经过弹花使棉絮蓬松,制作到衣服里就是棉袄,制作到被子里就是棉被,制作到帽子里就是棉帽,可以御寒。如果纺织成棉布可以做衣服,被子、褥子的里和面,经久耐用。棉籽可以榨油,油渣可以做肥料或喂牛。棉秆是上好的燃料,烤火做饭均火力持久旺盛。棉花全身都是宝。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秋收作物还有玉米、大豆、花生、红薯、高粱等主粮及经济作物。其收获时间因作物类型和地域差异呈现不同特点,这类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受气象条件显著影响。秋季成熟是水果也有苹果、梨、葡萄、柿子、石榴、山楂、柚子、猕猴桃、无花果、柑橘等等。秋天的水果不仅丰富多样,更是自然馈赠的健康美味。秋至风凉五谷入场---古人秋收打场往事

        秋分前后无人闲,打场种麦干在前。"打场"指农作物收割后的脱粒作业,完成粮食归仓;"种麦"特指冬小麦播种。华北地区的秋分节气恰处夏秋作物更替的关键节点,集中反映了秋分时节的农业生产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