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留心shuo
留心shuo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54,698
  • 关注人气:4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书中记载的《兰亭集序》有错字

(2016-10-20 02:25:35)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自其产生以来,冠绝整个书坛。之后,历代虽然名家辈出,良作不断,但是无一能超过兰亭序。除了书法之外,兰亭集序的文章被千古传诵。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f8dc6a96b9f9a1257c8e1c4e76dd666.jpeg

这篇文章在整个“摹本体系”中和“官修体系”中,有一个字一直都不一样。

历代书法家临摹《兰亭集序》的作品被称为“摹本体系”。最早著录《兰亭集序》的《晋书·王羲之传》,以及历代官修史书为“官修体系”。在这两个版本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的“快”字,在“摹本体系”体系中是“怏”。那么原文中到底时“怏”还是“快”,一字之别,所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

《兰亭集序》的摹本历代非常之多。凡名家,多有摹《兰亭集序》的作品。有的甚至临的并不像,如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但是在“泱”字上却保持了统一。书家临帖,终极追求是笔墨之间的精神。起步,就是像。因此,书家千年来坚持一个写法,是没有问题的。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e1a7c8674b3bbeb6c953db5c182de30.jpeg

但是《史书》又都是以严谨著称,从唐贞观到清乾隆的一千多年间,“经、史、子、集”中凡是出现兰亭,必是“快然自足”。在四库全书中,《兰亭集序》原文或引用原文的情况出现了25次,均为“快然自足”。也就是说,在四库全书中就没有一处用到过“怏然自足”。

这个问题,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人已经注意了。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家段玉裁曾明确指出:“本非快字”。段玉裁认为《兰亭集序》中当为“怏然自得”,且此“怏然”为自大之意。我们以今之词典揣度古人之用意,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不科学,但有很多的合力之处。

怏然的状态正好能反应王羲之当时的复杂思想状态,这种状态不光是王羲之个人的,同样也是魏晋知识分子整体的,它代表着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生死观”的一种思想变动。一定意义上,这种判断是可以的,但对于考据来说,确实还不是很严谨。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93f7fbf26c1e03a00d8be9ca82549c1.jpeg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对于“生死”的人生态度,正是当时候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王羲之作为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有世族经济、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他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这种转向使得王羲之在本应是山水描写的《兰亭集序》中灌输了自己的生死观。这样的判断推理一定意义上是可以下最终结论的。但是面对着厚厚的史书,还是觉得有些心虚。

直至敦煌莫高窟的大量经卷被发现之后,这个迷彩最终被揭开。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赶到敦煌,获取了一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这些文书后来大多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后来编号为伯2544的《兰亭集序》抄本,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怏”字。由此可见,《兰亭集序》原文中当为“怏然自足”,只不过后世不能轻易接触到唐人摹本,而多以官修之书为本,而官修之书中又以《晋书》为最早,所以《晋书·王羲之传》这一误就成了千古之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