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幼儿教育的特殊力量
(2011-12-06 22:39:42)
标签:
幼儿教育杂谈 |
分类: 幼儿教育 |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部分,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且特殊的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巨大工程。完成,并且做好这项工程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领会,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涵。我国著名的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
分的功效。”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现今社会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悬殊,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所以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尤为重要。
一、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而目前,经调查表明,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为只要把孩子交给老师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2.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方面,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一些家长时常忽略掉孩子的家园联系册。殊不知家园手册是与老师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在家和在园的情况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恶性循环。问题家庭,问题孩子就由此产出。
4.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外出要什么买什么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二、家长会的重要性。
我园是一所香港基金会创办的幼儿园,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幼儿在我园接受四年的学前教育。多年的工作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哪些工作是我们自身需要加强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学期例行家长会的时候,幼儿园提醒并要求老师把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引发纠纷的地方整理出来,在家长会上加以强调。比如,每年开学初,家长们都会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我们多教孩子识字、计算等小学化的内容,或者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则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在向家长详细介绍自己一学期工作安排的同时,不忘向家长讲授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把我们一日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长做出详尽的解释,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各项工作都是依据先进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许,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一次家长会,可以消除家长的许多困惑,也能够把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消灭在萌芽中。
三、合理的安排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每次家访应明确目的、要求,防止告状式、谴责式、游览式的家访。
家庭访问常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1. 对新入园幼儿的家庭访问。
2. 当幼儿偶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或者发现幼儿有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必须立即进行专题的家庭访问。
3. 家庭教育较好。幼儿有明显进步时,需要通过家庭访问帮助家长总结经验,以便加以推广。
4. 当幼儿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需要给予安慰和协助,或幼儿长期缺席,需要了解原因。
5. 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教养态度有严重问题,需要给予帮助、促使其改进时,也要适时地进行家庭访问。
每次家庭访问,事先要有简略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间,有时可以让幼儿在场参加谈话,表示亲切,这时还可以观察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有时可利用幼儿不在场的时间,以便和家长认真谈论幼儿的优缺点,研究分析改进教育的途径和交流情感等。
教师对家访应作简单的记录,如果当面记录会影响家长谈话的效果,可等到回园后再追忆。经常性的家访记录可作为教育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
四、家园联系手册的操作。
家园联系手册,也是目前实现家园联系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形式。现在,有些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教师经常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家园联系手册显得尤为重要。
家园联系手册灵活方便,传递信息及时。家长可从联系册中经常得到孩子的进步、问题及幼儿园对家庭在配合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教师则可从联系手册中获得幼儿园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五、电访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通讯的飞速发展,电话电脑已是人类必备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利用此类通讯用具和家长联系。能够更准确及时的了解到幼儿在家情况,家长也能及时得到孩子在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电访的同时,家长、幼儿和老师之间将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感情,有亲近且包含尊敬的成份。日益积累,为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六、通过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
1.小小班和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2. 中班阶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大班阶段: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对于家庭和幼儿园而言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同时,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达成有效的家园合力,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