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李家拳肇始于清代武举李殿辅,传承至今已有170余年。至第四代传人李忠喜、第五代传人李晗发扬光大。特别是第四代传人李忠喜,创办李氏武术馆,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屡拔头筹,使李家拳声名鹊起。李家拳不但防身护体,更是健身惠民。

在为殿辅公立碑时,笔者赋七律以赞:
高祖李殿辅乃清同治二年癸亥科武举,县令书匾“武魁”悬之。公参与主持重修关帝庙,扫匪化贼,乡民无不赞其德。
少长读史射雕弓,百步穿杨箭似风。
世乱民家遭劫难,刀明侠义震苍空。
福祈国泰修神庙,仁施民安赞善公。
岁月英年仙逝去,德高望重世人崇。

二、李家拳支系传承
李家拳最早分祖地支、河北支、山东支。
祖地支即李家拳发源地油坊庄一脉。清末民国期间至解放初,油坊庄习武之人有第十三世孙李万祥(字鹤鸣)、第十四世孙李福来(字建修)、第十五世孙李国乾、李连堂等、李天明、第十七世孙李万选等,仅有武举嫡孙李建修收徒授艺。李建修生于1905年12月8日,卒于1987年4月16日,享年82岁。李建修青年时期中原兵灾频仍,于1926年10月,在郑州应募东北军张宗昌部参加北伐,历经老婆山、茶山战役后回乡。1928年逃荒到山西,1930年在渭城应募进入西北军,参加大刀队,历经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期间进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抗日战争结束后回乡务农。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开始教次子李秋林(15世)、三子李青林(15世)、族孙李忠喜(17世)等本村及周边三李村、西庄村等青年武术爱好者,传授李家拳。
2014年家父忌日,笔者赋七律以感怀:
青春策马叱沙场,北骋南驰遍体伤。
抗战八年驱劣敌,劈刀四面戍扶桑。
旌旗飘处婚典庆,角鼓停时日寇殇。
弹雨涤清昏世界,枪林层染好风光。
在李建修众多弟子中,惟第十七世孙李忠喜坚持不懈,后又到嵩山登封等地博采百家,化为己有。再后游艺于湖北,开馆授徒,培养出众多全国乃至国际冠军。
其中有女儿李正红。
河北支与山东支皆源自武举弟子宋培基。宋培基任章德营都司期间,为提高将士战斗力,传授李家拳。宋培基因夜间熟睡,被匪首偷袭仇杀,被光绪皇帝赐葬故里。至今流传着“金头银头不如自己的肉头”传说。故河北支只知传说,不知详情。宋培基有一山东刘姓部下,传艺给儿子刘孝洪(字明相),成为山东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