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殊儿童感知肌能训练

(2012-07-28 12:23:50)
标签:

杂谈

特殊儿童感知肌能训练

本文转自紫夜烛舞的博客

可访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教育局网站http://sc.edb.gov.hk/TuniS/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2&langno=2 查看更多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料,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发育迟缓、弱智、弱视、自闭症和多动症患儿的康复及成长。

一、有关感知肌能训练

    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始于人的感觉器官,来自客观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途径到达大脑皮层,建构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大厦——认知结构。同时,随着个体感官肌能的成熟和发展,个体还以各种动作主动地探索客观世界。爬、走、跑、跳、抓、握等各种动作的发展丰富了这些刺激,为建造个体的认知结构贡献着“素材”。因此,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机体的动作能力以及感官和动作的协调能力是个体认识和适应世界所必需的能力。

    所谓感知肌能训练,就是指感知能力、肌肉活动能力以及它们之间协调能力的训练。

    感知肌能训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甚至情绪、行为、心理异常儿童,都有作用。

    就智力落后儿童而言,感知肌能训练不仅能够训练其感知觉能力、肌肉活动能力,而且,有可能通过它改善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状况。

    在西方,智力落后教育的早期,用感官刺激法作为教育方法是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西方智力落后教育的先驱伊塔德提出了一套由肌肉运动开始,接着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训练,直至形成一般的观念达到抽象思考目标的教育途径。

    始于伊塔德的这些训练智力落后儿童的思考方法,由其学生谢根完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力落后教育方法,即“生理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肌肉与感觉的灵活性训练(和发展)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由刺激到模仿,由模仿到内省,进而达到目的性活动的结合。他认为感觉与观念相连感觉的发展即智慧的发展。因此,“生理学的方法”注重五官感觉与手眼协调,的系统性训练。这些训练分为:

    1.肌肉系统的训练。

    2神经系统的训练。

    3五官感觉作用的促进与基本观念的学习

    4抽象能力的形成。

    5会习惯的理解,智力的培养。

20世纪初叶,这些方法叉被蒙台梭利汲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蒙台梭利方法”以教育幼儿。

    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也有一些专家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它对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杭州大学的汪文均等同志就智力落后儿童动作协调的训练进行了研究。他们确定了三条实验目的:

    (1)观察智力落后儿童在动作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2)观察智力落后儿童对动作可接受性训练的程度;(3)探索与积累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动作协调训练的经验。

    实验结果表明:

    1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协调训练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使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得以补偿和发展,积极开展动作协调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从实验资料看,实验班通过套圈和投沙包的训练,智力落后儿童明显进步(不管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且获得的进步相当稳定,具有一定的迁移作用。

    2.该研究还显示了在动作协调训练中智力落后儿童所表现出的特点(如动作协调的目的意识水平低,对动作协调内容的认识水平低等),显示了动作协调训练必须正确地组织和认真细致地指导才能有效,同时显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对儿童动作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对训练的内容本身如何分解为一系列的过程与

步骤等)。

    实际上,这些训练还可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例如斯肯尔( SKEEL)20世纪30年代用两组儿童进行了研究。

    实验组为13个年龄19个月,平均智商是63.4的儿童,控制组的12个儿童平均智商86.7。他们原来均生活在30年代典型落后的孤儿院里。实验开始后,实验组儿童进入一个富有刺激的、多变的,而且为其社交和情绪发展能提供丰富机会的环境。而控制组儿童与此不同,他们那里工作人员不多、玩具不够、社会关心也不足,床单罩着摇床限制了他们探究的机会。一年半后,实验组儿童的平均智商增长28 5,智商为91.8,而控制组儿童的智商变为60.5,减少26.1。斯肯尔又追踪研究两年半,实验组中有11人被他人收养,2个留在慈善机关,直到成年。被收养者保持其智力状况,平均智商为101.4,但重新为慈善机关抚养的儿童智商下降。

    21年后实验组的儿童都能自给,且他们中有半数读完了十二年级,他们眼正常人一样地活动。而控制组的结果则远不如实验组。这个实验显示了下列三个结论:(1)早期环境局限的有害影响能够有效地改变;(2)轻度智力落后者是能够经教育促进其智力发展的。(3)轻度智力落后者如果持续受到“刺激剥夺”而不给予良好的教育则会产生明显的不良结果。

  这些实验使我们相信:(1)丰富的信息刺激既能使智力功能水平有某种改进,又可能使神经系统的系列化水平有所改进。(2)有可能通过大量的信息刺激来修补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缺陷。

    当然,感知肌能训练对于非智力落后儿童如情绪行为异常儿童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它可以成为儿童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起到治疗的作用。

二、感知肌能训练的内容

    1.视觉训练,包括视敏度训练(如室外分辨远处不同的物体、发现快速运动物体等)、形状知觉训练(如观察直线长短、曲直、观察物体的大小、高矮等)、距离知觉训练(如室内目测物体的大小、远近、室外观察房屋、道路、行人的远近距离)、知觉恒常性训练(如辨认和比较远处树木、电杆的高矮,从侧面认识老师、同学等)、空间定向训练(如自身左右、上下的识别、客体前后左右的识别)、深度知觉训练(如观察房屋、街道深度、在楼上观察楼层距地面高度)、视察搜寻和追踪训练(如寻找图画中的缺陷、视觉追踪飞行物)、视觉记忆(记忆卡片上的数字,记忆图片中的物体)等等。

    2.听觉训练。包括声音响度辨别(如分辨轻重敲击各种物体的响度)、音高区别训练(如男女说话声的区别、听各种动物叫声)、音乐听觉训练(欣赏各种乐器声、听辨单音和复合音)、律动训练、(如听、唱儿歌以手击拍、听琴练习踏跳步).声音定位训练(如室内听辨不同方向的声音、室外听辨不同方向的声音)、声音筛选训练(如从风雨声中辨听说话声、辨听老师同学说话声)、听觉记忆训练(如听记忆不连续数字、听记生字)等。

    3语音训练。包括呼气、吸气训练、口形训练、说话训练等。

    4.触摸觉训练。,包括用手指触摸豆粒、米粒,蒙上眼睛用手辨认同学等等。

    5估量训练。包括物体估量训练(如掂量10克、20克等不同重量物体、手测、步测、目测距离)、时间估量训练(如估量1分钟、10分钟的时间等)。

    6.大肌肉群活动。包括爬行训练(如平地爬行)、行走训练(如便步、正步、踏步训练等)、反应速度训练(操场常规口令训练、传球训练)、平衡训练(如沿直线走,单脚跳行)、力量训练(如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协调训练(如两人抬物协作前进、倒退行走)等。

    7小肌肉群活动。包括依口令做伸曲指运动、剪纸活动等。

    8.情感认知训练。

    对于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的训练内容未列出。

    这个训练纲要提供了感知训练的课程线索。但是,训练纲要未将轻、中、重三类智力落后儿童的训练区别开来。香港的感知肌能训练开展得较好,并且将轻、巾、重度学生的训练内容区别开来。

本文标签: 特殊儿童 感知肌能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