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百年沧桑古寨--大湖寨客家围龙屋

(2011-10-03 12:56:10)
标签:

大湖寨

客家

围龙屋

大湖镇

东湖村

230省道

自驾

旅游

民俗

分类: 泛忠信客家民俗文化风光

    随着“省第七批智力扶持山区教育计划”的实施,我便来到忠信,利用业余时间,尽访客家围龙屋,追溯客家古气。本文先讲讲大湖的大湖寨,另文再讲大湖的白云楼。我生寄趣在山水,他日放言无古今。

    什么是围龙屋?是分布在兴宁、梅县、连平一带及周边的一种客家人聚居民居,以正门方向中间祠堂为中轴线,设上、中、下三门三厅堂,左右厢房按偶数间两边横列展开,门前必一半圆形水面,大则为湖,小则为池,正门往后横屋排列,房屋间隔较小,巷道既是通道,也是间隔,向后延伸到尽头,高筑弧形围绕,将正房护卫,围屋之外,便是外界,对外有弓箭或火枪射击口,弧形建筑一般多达数条,就象一条条蟠龙居此间,于是人们就这种聚居点称为围龙屋。与客家人的土楼相区别,因为围龙屋不高,所以叫屋不叫楼。土楼多呈矩形或圆形,也有八边形或椭圆形的,而围龙屋一般呈半圆形,与门前湖池和在一起就是圆形。

    为了体会围龙屋的种建筑风格,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稼穑吃住都靠天判定,没有消防队。层前池既可以调节旱涝,又可以做消防用,同时赋予风水意义,前两者功能是实实在在的,而后者却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够充分发挥公众说服力。大家在一起合伙居住,发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虽时都可能发生的匪患,往往是同宗同姓住一起,靠宗族观大家容易团结在一起。

    大湖寨,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东湖村。沿230省道从忠信向和平方向走,过了大湖镇大约一公里,向左边走村村通近一公里便可到。第一次来的朋友,最好问一下当地人。当地民风淳朴,待人热情,当下真是非常可贵的,一下次使你对这里产生好感。如果中国都能这样,那真是天下太平,官良民和,再看看这大湖寨四周,庄稼绿油油,一番风调雨顺的气象。好地方,好风光。

    如果你从东湖村里过,也可以过轿车,不过要小心点,城市里没走过村村通的司机更要小心点,注意远处的对面来车,有避让的地方便先避让,让人一步自已宽。七拐八拐之后,映入眼帘的一个大大的池塘,称之为湖不为错。大湖寨,就是湖边的一坐围龙屋。“湖是围龙屋前的风水池”的说法更贴切些。围龙屋倒影在池,水波不兴。池水清绿干净而隐隐见底,微风荡起涟漪阵阵觉爽,令人沉醉在古寨与清风、绿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的彩墨画中,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

  大湖寨围龙屋,据说距今有880年历史,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无不展示大湖客家的人文历史。古寨依山傍水,北面外围设三个寨门,分别为上门、中心门、下门。门楼瓦顶悬山式,砖木结构。上门始建于明代,是大湖寨最为古老的一个寨门。绕过大池塘,迎来的便是大湖寨古村的上门。上门从底向上呈半月形,青石门槛,顶端呈拱形。从门外向里观望,自门顶至门底,恰好构成一个上下对称的长园形门洞。

  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主街巷两端均设置方形或拱形石门相隔。房屋房门大部分采用下段石门框、上段木门框的形式,以防潮和防朽,故虽经数百年,寨内大部分的房门依然保持完好。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个正门的屋檐板上都刻有花鸟浮雕图案,梁柱下的墙壁上则彩绘了八仙、麒麟、西厢记甘露寺王生退贼图等壁画,门额上书写“东鲁世家”,两侧书楹联“东鲁传径府;南丰修史家。”寨内街巷全用河石铺底,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景线。以上内容需要你仔细观看才能发现。进入寨内,除了三个门及对应的祠堂外,其它可以说破败不堪,风残雨蚀,多年无人修葺。断垣残壁这个词不想就拥上心头,看图片吧。不修不管相当可惜。

    “大湖寨的人都姓曾”村里一作酒坊老板告诉我的。大家也认他们祖上为鲁地曾子后人。我看也是,此地人颇有大家风范。 

  大湖寨古村浓缩了客家历史发展的演变,是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向广东省递交了有关“省级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申请书,计划将大湖寨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古村落”。若能成功,真是好事!

(以上文字参考百度百科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写成,以下图文为原创)

http://s14/middle/8fa9e3dag77d616a062bd&690&690

隔湖远眺,上、中、下三道门历历在目,大湖寨就象静静地横在水面上。碧野青天千村秀,古寨大湖万家和。去在高出过,琴从静中弹,若能在寨前湖边的晒坪上,举办古乐会,此乐何及!只惜众人早为钱去,可有知者闲操琴归?

http://s9/middle/8fa9e3dag77d6169a3338&690&690

上门依然古朴,停车的那里是中门,内有祠堂,年年祭祖,被修新了,似乎也失去了一些什么东西。

http://s13/middle/8fa9e3dag77d616a9922c&690&690

既是古寨,就应有古香古色。上门最有代表性,庄重不失古雅。

http://s7/middle/8fa9e3dag77d616afb296&690&690

中门是正门,族人集资修缮了。听说募资时常常不能通知到在外地工作的曾氏后人,我想这些人很可会成资金的主要力量。要长期卫护,一定费用不低,需要全族人一起支持才能做好这件事,才能将祖上的基业保护好。虽然实用价值不高,但从风水角度来说对一些人还有起作用的,从保护文化民俗遗产的角度来说更实际意义。

http://s2/middle/8fa9e3dag77d616ba59f1&690&690
可看清下门的对联“衍居家声远,湖田民泽长”,横批“太史第”。据说,进士及第并出任京官后,择基另建新居,称“太史第”。
http://s4/middle/8fa9e3dag77d616c4f033&690&690
下面照片,颇显古寨风骨。
http://s1/middle/8fa9e3dag77d616d12850&690&690
大湖,大湖,湖不小吧?不知“大湖”是不是以此湖而名?大湖寨全貌。
http://s6/middle/8fa9e3dag77d61692b3b5&690&690
由于湖大,湖内已形成生态环境,有养殖水产。
http://s11/middle/8fa9e3dag77d6168368da&690&690
老人家是我参观大湖古寨,唯一遇到的寨子里的人,热情质朴。遗憾他所请的客家话我几乎都听不懂。下次定找约伴同往。
http://s14/middle/8fa9e3dag77d6168e062d&690&690
从“湖心中立”中庸高古的横额,到“创建生态文明村,客家古寨展新貌”不对仗的“对联”兼标语,便约略感到,客家人“耕读传家”之训一样像这大寨子,有的部分正在消失。
http://s12/middle/8fa9e3dag77d6161a06eb&690&690
下面这幅照片,是从寨内向外看的情景。
http://s1/middle/8fa9e3dag77d616559d80&690&690
我觉得写成“湖心立中”是不是更好些?两边标语,无语。
http://s7/middle/8fa9e3dag77d6163279b6&690&690
桂月公祠
http://s13/middle/8fa9e3dag77d6163baf7c&690&690

http://s15/middle/8fa9e3dag77d6167d397e&690&690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寨的主人纷纷移出寨子,迁居路边道旁,方便生活去了;或进城或外地,发展发财去了。

http://s15/middle/8fa9e3dag77d6166df8de&690&690
我试想,倘若深夜此地,阴森可怕之极。对了,可以做为一些电影拍摄的外景基地。
http://s8/middle/8fa9e3dag77d61661de97&690&690
断壁残垣,寨内杂草密密麻麻。
http://s4/middle/8fa9e3dag77d616265e43&690&690

http://s10/middle/8fa9e3dag77d61644d789&690&690
祝老人家健康幸福长寿!
http://s13/middle/8fa9e3dag77d6164ae68c&690&690

    三省堂,忠恕传心光鲁国,诗书贻后接庐陵。告诉人们,大湖曾氏,远祖在山东,中祖在江西吉安。要求后人为人做事要忠信,要读书要有学问。

 “三省”典故出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http://s7/middle/8fa9e3dagae5d0d0cb086&690&690
对联“衍居家声远,湖田民泽长”,横批“太史第”。
http://s4/middle/8fa9e3dagae5d05a185a3&690&690

http://s9/middle/8fa9e3dagae5d0ff14788&690&690

http://s1/middle/8fa9e3dagae5d0c5dbb80&690&690
白天阳光充足时,寨内已是异常冷静,想想到了夜晚,会是什么感觉。
http://s2/middle/8fa9e3dagae5d093c0d11&690&690

http://s12/middle/8fa9e3dagae5ce6f2f3db&690&690
土砖,默默在告诉我们古寨的沧桑。
http://s11/middle/8fa9e3dagae5ce678d6ea&690&690
当年自卫抵御外敌用的炮口,现存不少。当年寨内有炮。
http://s9/middle/8fa9e3dag77d617145708&690&690
如果你想看一看原汁原味的古寨,就到大湖寨来。无论摄影爱好者,还是民俗文化爱好者,到此一游都会有许多感悟。
http://s16/middle/8fa9e3dag77d616f5c37f&690&690
可以想象一下,古寨当年红极一时,熙熙攘攘情景。
http://s1/middle/8fa9e3dagae5ce5c1b090&690&690
偶尔有村民,从古寨傍边走过。
http://s8/middle/8fa9e3dag77d616def467&690&690
老人家是古寨的忠实守护者。
http://s5/middle/8fa9e3dag77d616e98c84&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