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巷丁香浅吟
雨巷丁香浅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498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死而生却不能——读莫言短篇小说《枯河》

(2019-04-07 19:04:53)
分类: 读书笔记
向死而生却不能——读莫言短篇小说《枯河》

向死而生却不能

——读莫言短篇小说《枯河》


(1)黑色死亡


 深秋,暮色笼罩。

 打累了的父亲终于扔下了绳子,气吁吁地进了屋,母亲和哥哥跟进去。像电闸关闭,小虎的哀叫声也随之止歇。埋怨、互怼、哭泣声传出。小虎挣扎着站了起来,稍作沉思,拖着伤痛的躯体出了柴门。

 月亮升起来了。

 他艰难地上了河堤,蹲下来。身体被巨大的阴影淹没,也被委屈淹没,他想起了白天自己不慎从树上落下砸晕小珍的事。

 绕过一只嗅着他满身血腥味而来的野猫,他下了河。三年大旱,河里没有水,是喧腾腾的沙土,垛着干燥的柴草。他赤脚踩着沙土,身上到处是热辣辣的感觉。他摔趴在地,一次次挣扎,一次次吸入细小的沙尘,终于翻了一个身。

 闯祸后,书记一脚紧似一脚地猛踢他;父亲下跪求了书记后,哥哥拖他回到家,各种嫌弃憎恶;从不骂他的母亲用棉花杆胡乱打他;最后是父亲用鞋底拍他的脑袋将鞋底拍薄,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他被脱掉裤子的屁股。就是那时他才注意到了平日里不曾注意的父亲的模样。

 他盯着月亮看,发现原来平日熟悉的月亮里竟然有阴影,月亮一下子变得陌生。今天,一切熟悉的似乎都陌生了,一切陌生的也似乎都看清了。他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他逃出了那个熟悉的家,像一个游魂,此刻只有孤独的月亮相伴。

 鸡鸣把它从昏迷中唤醒,他成了一块儿冰坨子。他下意识地一翻身,滚下了一个斜坡。当他把嘴里凝结的血疙瘩一个个吐出来时,“他怕极了,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出现了”。他预感到了死亡。

 什么时候对死亡有概念的呢?应该是那个小媳妇上吊后。小媳妇躺在一张苇席上时,有人围在旁边哭泣,连大队支书都来看望。跟着人群挤进去看热闹的他竟觉得那些人的哭声像是唱歌,他觉着死亡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可当他走出那间屋子,他就忘了死亡。

 现在,他真的意识到死亡黑色的巨大翅膀了。他明白了自己的来龙去脉。出生时“他努力哭着,为了人世的寒冷”,今天他将离开,也为了人世的寒冷。“天亮前,他又一次醒过来”,听到了母亲呼唤他的声音,“他心里充满了报仇血恨后的欢娱”,他竭尽全力喊了一声,接着是难以忍受的寒冷袭来。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最后一次苏醒,阳光将他脑袋里的火苗引燃。火苗明明暗暗地跳动,最终熄灭。


(2) 奴性世界

 

小说情节很简单:小虎在书记女儿小珍的怂恿下爬树,意外摔下来后砸晕了小珍,最后被打死。

 莫言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将小虎逃出家后死亡的过程和回忆白天的事穿插叙述,加上象征手法和稍微的魔幻色彩,给读者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反复回读中,似乎才能悟出小说的意蕴。

 一般而言,人越清醒,越痛苦。而莫言设置的人物,恰恰是一个智障儿童,生长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他分不清人的身份地位,也毫不理睬他人的嘲笑;他从不知道生病是何物,爬树技能高超:他活在一个稍显糊涂而快乐的世界里。

 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强调死亡虽是人的终极归宿,但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乐观地活着。尽管小虎不懂得积极或者消极,但出于本能,他只要活着,哪怕像路边的一棵草河里的一尾鱼就好。可他想要活着却不能够,即便有钝感力,离开人世时也感到了被冰凝固的寒冷。

 这寒冷源自哪里?

 村中央唯一的五间大瓦房前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所有树木都瑟缩着,不敢超越白杨树的高度。白杨树是权势和等级的象征。人们对权势无不屈服:面对书记对智障儿子的羞辱,父亲完全一副奴骨,认为书记逗傻儿子说明跟自己家合得来;小媳妇受辱,也只能忍气吞声地上吊。那只被车轮碾伤拖着绳子一样肠子游走的一声也不吭的狗,正是村民的象征。

 而他砸晕的恰恰是书记的女儿。砸中书记的女儿,他十条命都不抵啊!被打死,似乎死不足惜。当他被书记狠踢,一群群的人“急匆匆、乱哄哄”地充当了看客。当他死去后,人们看着他,“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布满阳光的屁股,似乎看着一张明媚的面孔。这是何等的冷漠与麻木?

 寒冷的根本原因似乎不在智障:人们嘲笑着他,他娱乐着人们,并未形成严重的冲突。寒冷的根本原因似乎也非亲情完全泯灭:虽然父母哥哥都因为他闯祸发出了狠话,但面对父亲要剥了裤子打他,哥哥还是怯怯地说“爹,还是不剥吧……”;面对父亲真往死地里打他,母亲恼怒地对父亲说“你把俺娘们全打死算了”;尽管父亲几乎失去理智,打完儿子丢下鞭子,高大的父亲还是失声痛哭,无奈而心酸。

 总之,这寒冷源于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以及人们完全奴性的心理。

 这奴性的世界谁来打破?


(3) 昨天今天


 莫言把这一任务交给智障的小虎。小虎死在了枯河里。这是一条时代的河,物质匮乏,精神枯竭,人性冷漠麻木。只有小虎的视角才可以看清这人世的一切,原原本本,毫不掺假。只有小虎敢于接受书记女儿的激将,挑战那棵高高的白杨树,俯瞰白杨树下的一切,把一切都压在屁股之下。也只有小虎才敢怒吼出胸中的声音,敢骂“臭狗屎”。虽然他死了,但他的死绝不同于小媳妇的自杀。他确确实实是一只虎,不是小珍嘴里的一只猪,也与那只狗有所不同。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学亦然。小虎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向死而生却不能够的时代,这是时代之悲。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时代的河流滚滚而来,物质的河丰沛了,精神的河更应该丰沛。今天再读《枯河》意义何在?

 在此届高三一轮复习教材小说单元看到莫言的《枯河》,读后很觉得艰涩沉重,但又莫名喜欢,准备讲“物象作用和意蕴”专题时选用。因为是删改文,备课时我找了原文来读。读完后却更觉沉重,我开始动摇纠结:如此沉重的小说要不要让我们有高考压力的孩子们来鉴赏?

 如果把高考比做一条河,也许分数是主流,但精神熏陶,思想提升,心态磨练要不要?如果只要分数,却有一颗颗玻璃心,无法面对家长老师的批评,无法面对学习的压力,无法接受高考或者将来考研的失利,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这类事例太多教训也太惨重。我决定,就选讲《枯河》。

 且不说莫言小说题材的倾向,也不说鞭挞同歌颂一样是文学的使命,只小虎的时代及他身上原生态的生命力,就值一提。

 讲完考点知识后,我提出一个探究题:假如小虎离家出走后选择自杀而死,你认为好不好?好几个学生立即否定:“我认为不好。其一,死亡是小虎自己选择的,不能揭露当时社会不让人活下去这一现实;其二,只能显示小虎的懦弱和屈服;其三,不符合小虎的智障身份。”我为我的孩子们骄傲。这正是我想讲的----向死而生。我想对孩子们说:生活是一条河,再枯的河,再苦的河,我们也不屈服。让我们培养生命的韧度,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珍视自己的生命,向死而生!

 生活是一条河。告别昨天,致敬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