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视导督导 |
原文地址:为什么高三老师更喜欢满堂灌?作者:朴实无华ztj
![[转载]为什么高三老师更喜欢满堂灌? [转载]为什么高三老师更喜欢满堂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源于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我们通常说,观念决定行动,方法源于习惯。误认为复习课的主体还是老师,复习就是要多讲旧的知识。如果老师不讲,学生就无法回忆了。
2.误认为老师自己是绝对的高考备考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老师的一切安排;
3.误认为自己手头上有大量的复习资料和多年积累的复习课课件,不多利用、多展示就是浪费资源;
4.误认为学生是信不过的,如果给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就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了;
5.误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最重要的知识,老师讲多少学生就能吸收多少,就能运用多少。学生是否考得好,就看自己是否讲得好。
1)明确谁来加工知识?毫无疑问,未来要参加高考的是学生,当然要让学生来加工知识。复习课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要成为知识的加工者。
2)如何加工知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加工时间是有效加工的重要前提,为学生搭建不同的活动平台(空间)是有效加工的重要保障,老师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如何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加工活动。(1)把课本的主干知识点变成考点;(2)在主干知识点中对照高考考点梳理出:基本考点、必考点、轮考点、易错点;(3)在基础训练中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基础知识点变成能力的得分点
3)如何运用加工过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一是在基础训练中运用,二是在专题训练中运用,三是在综合测试中运用。在具体的情境中体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能力考查中体现基础知识的灵活性。
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学生要复习的知识不是靠老师说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在活动中二度激活后构建起来的。老师的重要作用不是讲而是导。
2.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复习与探究;
3.要正确区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根本区别,不要把复习课变成简单的知识再现课,而是要变成知识的高级加工课。
前一篇:淄博六中李春玲课后反思
< 前一篇淄博六中李春玲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