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情境创设,新颖与切题双赢。在追求情境创设新颖的同时,注重情境本身对于当堂课主题的切合,避免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2)突破翻译模式,句法与篇章并重。阅读理解的实现离不开句法本身的解读,但同时语篇的兼顾至关重要,整体认知是阅读理解的原则。
(3)克服生词障碍,猜测与解释并举。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障碍,鼓励学生猜测和教师适当的解释与启发同样重要。
(4)避免语法本位,形式与内涵齐观。阅读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本身的语法解释,更重要的是理解这种语言形式背后真实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情感。特别是有很多的习惯表达往往有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往往相去甚远。
(5)淡化教师独断,讲解与讨论互补。阅读理解是以阅读的方式对文本的一种解读,每一个读者都会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有助于使对文本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
(6)改进应试导向,答题与拓展并进。相关试题的使用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但是阅读理解的教学绝不是只是为了做题。除相关的检测之外,教师也需要针对文本的内容做一些拓展,使得文本的信息得到合理延伸。
(7)改写教材圣经,传授与开发同行。在新课程理念体系下,教材不再是只能按部就班被传授的内容,教师还根据话题的需要对文本内容做一些新的内容板块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仅要学会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同时还需要从“用教材”向“开发教材”迈进。当然,这种开发更多的是在现有课程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填补一些空白。
(8)超越文本阅读,理解与表现等升。阅读理解以阅读的方式获得理解,理解可以是一种内化,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这种已处于完成状态的“内化”实现“外显”,而外显自己理解的种种方式无疑又会促进理解本身的加深和丰富。
2.阅读理解教学要加强的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可能的导入形式包括:①图片解读;②音乐渲染;③内容简介;④问题激发。
(2)整体认知。具体的内容包括:①主要观点;②篇章结构;③内容主线。
(3)细化拓展;具体的方法包括:①寻找段落主题句;②归纳段落大意;③引入相关知识。
(4)升华提高。可以尝试的形式包括:①内容复述;②观点评价;③主题辩论;④延续想象;⑤情景表演。
3.阅读理解教学要落实的“四个坚持”:
(1)以情境设计为先导,培育阅读积极状态。在文本的阅读理解之前,学习的准备,特别是阅读兴趣与动机的激发,不可或缺。
(2)以整体阅读为宗旨,全面感知文本内容。课程文本是一个围绕主要观点或故事情节等内容展开的有机整体,片段的剖析最终是为了更深入和全面地认识整体。
(3)以问题开发为途径,加大文本信息挖掘。阅读理解的教学特别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引入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课程文本蕴藏着的更丰富的内容。
(4)以真实任务为驱动,促进认知情感升华。阅读理解可以以阅读的方式获得理解,还可以发展文本内容争鸣文本观点的方式提升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