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媒体的破局之路

(2014-09-30 15:42:14)
标签:

娱乐

分类: 教育文章

(一)高质量内容是媒体核心竞争力

正在大家抱怨电视节目没特色、不能吸引观众,并对电视曾经的辉煌唏嘘不已时,一些新兴的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闯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不被看好的电视节目中的一匹黑马。就拿2013年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来说,延续了去年开播以来的势头,依然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关注。这个节目从电视媒体出发,最终引爆网络各大媒体,有关《中国好声音》的内容在很多网络媒体中都有呈现。每逢周五,打开电视观看这档节目成为很多人的必修课,尤其是很多远离电视多年的年轻人,他们竟然也专门守在电视机前,把这档节目当作周末难得的消遣和放松。不知不觉,一些远离电视的年轻人又重新回到荧幕前。

那么这些综艺节目让年轻人选择暂时回归电视的吸引力在哪里呢?以《中国好声音》为例。首先,这档节目消除了以往歌曲选秀节目以貌取人的弊端;其次,节目在规则上有重大创新,选手获得认可后则权力翻转,选手可以自主选择导师。这让观众感觉到选手在节目中受到无比的尊重,同时也把高高在上的明星导师放低,让他们更接近观众。最后,精良的制作团队、优秀的导师、专业的歌手,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首播创下了362%的收视率,刷新历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喜欢看《中国好声音》的观众难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就观赏性而言,《中国好声音》是目前歌唱类选秀节目中最棒的。很多观众虽然不是娱乐节目的爱好者,但还是被《中国好声音》新颖的选秀赛制以及节目的专业性和可观赏性所吸引。节目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全民好声音”的氛围,让人想先睹为快。

可见,对于任何媒体来说,高质量、专业化的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使用电脑、手机上网获取信息,还是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作为受众最想看到的、读到的和听到的是真正有深度、有价值、有灵魂的资讯。一流的新闻、一流的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才是最能吸引人的。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接收外界的资讯,好的作品不仅仅能让我们充分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也会打动我们的头脑和心灵。

一直致力于传统媒体转型的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认为,尽管互联网使得大众发表观点更加容易,但是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依旧很重要。

(二)融合新媒体,迎接新挑战

有人说,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不过,与其说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变小了,还不如说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传统媒体的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段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传统媒体不能无视新媒体这个“新渠道”的冲击,但也不能毫无主见和判断地追随新媒体。需要明白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传统媒体在进军新媒体时不是战略转移,而是对话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利共赢。例如《中国好声音》的播出不仅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体,还加入了网络直播和微博传播,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这一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报纸的传播更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信息传播盛宴。

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遵循怎样的合作模式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呢?这几年,传统媒体一直都在寻求新的突破,力求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上成功转型。他们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重视与新媒体的互动。传统媒体在新闻内容的采集、制作和发布,以及自身品牌打造和宣传等环节都逐步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协同与互动。简单说,就是做一个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和微信的公众平台,进行全媒体跨平台的整合营销传播,推行网上网下联动的广告策略,最大化地整合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

2008年以后,很多报业集团相继打出了“全媒体”的口号。就拿《南方都市报》来说,它最早的广告语是: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前两年又增加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南都,无处不在。短短几年的光阴,“南都”就成功地从一张报纸蜕变为集报、刊、网等多种媒介载体于一身的报系,在媒体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城市群影响力、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实现了“无所不在”的理念。“南都”的数字内容会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电视机、户外视频等更多的平台来运营。无论是喜欢娱乐休闲,还是追求品味生活,抑或是关注时事,读者都能从“南都”报系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南都”是一个强大的传统媒体,有品牌和内容作为核心优势,这使之与新媒体的融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出,发展全媒体首先强调先天优势,其次要以内容为驱动力,再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彰显媒体的特性,做到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信息聚合。这样的整合更像是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这个融合的过程,传统媒体的核心力量是高质量、专业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将成为融合之后的这个产业的平台。传统媒体作为高质量内容的拥有者,也拥有最专业化的队伍,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旧媒体平台融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传统媒体发展全媒体战略要警惕两个误区:一是过于悲观,不知如何应对挑战,错失机遇;二是急功近利,想着今天投资明天就赚钱,甚至罔顾媒体道德和社会责任,杀鸡取卵,恶性透支。可以说,新媒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迎接新媒体方面,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能守株待兔。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一般是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然后给予有限的投入,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发展思路。尤其是一些地方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就是成立一个门户网站,或一个网络信息平台,然后依靠内部工作人员兼顾网站的维护,通过发布一些新闻资讯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这种做法导致很多信息发布不及时、新闻来源渠道过窄、新闻采写的角度不够新颖。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要想在新媒体中开辟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

如此看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记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中的记者还是在新媒体中的记者,都需要成为全媒体记者。也就是说,记者除了会使用电脑、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常规采访的设备外,还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工具。记者应该一到采访现场,就能当机立断,获取文字、照片、视频等,并通过快讯、消息、通讯等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而且还要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整合,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在新媒体领域,无论是国内的地方传统媒体和中央主流媒体,还是国外像BBC这类媒体行业的巨头,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机,BBC提出“移动为先”或者说“移动第一”的发展战略。在制作很多内容时,BBC都会优先考虑应用移动平台,把基于移动平台的内容做好之后,再以此为模版制作其他平台的内容。BBC若干年前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YouTube上看BBC视频的人数非常接近去BBC官网上看视频的人数。BBC高层为此感到震惊,但冷静下来后,他们决定向现实低头,放下身段跟YouTube谈合作。随后,BBC在YouTube上设置了一个BBC视频专区,这个专区发展得非常成功。

只有把传统媒体的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多种新兴媒体高效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此看来,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继续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打造兼容且开放的全媒体平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而持续发展。尤其是广电的传统媒体,要改变在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到节目传播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将广电传统媒体转变为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