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Binder

(2011-09-22 20:44:54)
标签:

杂谈

分类: android

参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7/14/4525948_81732732.shtml

iBinder介面与AIDL介面:

iBinder只提供了单一函数transact来进行远距离通信,呼叫不方便,如SipService中有多个函数,客户端呼叫不方便;AIDL提供Proxy/Stub结构化解这个问题。

在开始本章之前,先向大家介绍COM的一个概念---------Proxy/Stub结构(代理/存根结构)

http://hiphotos.baidu.com/leo_han/pic/item/1f39d9ec556d8846fcfa3cad.jpg

打个比方,你到自动取款机上去取款;你就是客户,取款机就是你的代理;你不会在乎钱具体放在那里,你只想看到足够或更多的钱从出口出来(这就是com的透明性)。你同银行之间的操作完全是取款机代理实现。你的取款请求通过取款机,传到另一头,银行的服务器,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你在哪儿取钱,他所关心的是你的身份,和你取款多少。当他确认你的权限,就进行相应的操作,返回操作结果给取款机,取款机根据服务器返回结果,从保险柜里取出相应数量的钱给你。你取出卡后,操作完成。取款机不是直接同服务器连接的,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存根,取款机与存根通信,服务器与存根通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存根就是服务器的代理。(参考COM代理与存根

AIDLFramework层的架构,如下图:

http://hiphotos.baidu.com/leo_han/pic/item/41cb4a9860424ee5c8eaf4a8.jpg

换而言之,Android就是在传统的C/S架构中加入了一层,实现IPC。图中表明,AIDL类似COMProxy/Stub架构。不过是现在android自己的序列化类Pacel

 

看过源代码,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对应的角色:

Client ------ StorageManager

Proxy ------ IMountServie.Stub.Proxy

Parcel ------对象序列化类,数据只有继承Parcelable才能进行RPC

Stub ------ IMountService.Stub

Server ------ MountService

StorageManager调用MountService方法时,例如调用registerListener,步骤如下:

²  进入IMountServie.Stub.Proxy找到对应的方法registerListener

²  IMountServie.Stub.ProxyregisterListener利用Parcel将函数调用的序列化为android理解的结构

²  调用onTransact函数,onTransact根据参数,找到对应registerListener Switch-case语句执行

²  数据通过Binder机制进行写操作,客户端调用阻塞,等待服务端reply

²  服务端处理完request返回

²  客户端取回数据


 

 

 

 

当service经常被远程调用时,我们常常用到aidl来定一个接口供service和client来使用,这个其实就是使用Binder机制的IPC通信。当client bind service成功之后,系统AM会调用回调函数onServiceConnected将service的IBinder传递给client, client再通过调用aidl生成的asInterface()方法获得service的调用接口,此时一个bind过程结束了,我们在client端就可以远程调用service的方法了。例如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  

        IBinder service) {  

    mSecondaryService = ISecondary.Stub.asInterface(service);  

 

 

IBinder接口是对跨进程的对象的抽象。普通对象在当前进程可以访问,如果希望对象能被其它进程访问,那就必须实现IBinder接口。IBinder接口可以指向本地对象,也可以指向远程对象,调用者不需要关心指向的对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

transact是IBinder接口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函数,它的函数原型如下:

view plain

1.  virtual status_t transact(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android中的IPC的基本模型是基于客户/服务器(C/S)架构的。

客户端

请求通过内核模块中转

服务端

如果IBinder指向的是一个客户端代理,那transact只是把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服务端的IBinder的transact则提供了实际的服务。

客户端

BpBinder是远程对象在当前进程的代理,它实现了IBinder接口。

这里transact把请求经内核模块发送了给服务端,服务端处理完请求之后,沿原路返回结果给调用者。这里也可以看出请求是同步操作,它会等待直到结果返回为止。

在BpBinder之上进行简单包装,我们可以得到与服务对象相同的接口,调用者无需要关心调用的对象是远程的还是本地的。

服务端

服务端也要实现IBinder接口,BBinder类对IBinder接口提供了部分默认实现

其它的请求交给onTransact处理。onTransact是BBinder里声明的一个 protected类型的虚函数,这个要求它的子类去实现。

由此可见,服务端的onTransact是一个请求分发函数,它根据请求码(code)做相应的处理。

消息循环

服务端(任何进程都可以作为服务端)有一个线程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循环处理这些请求。

内核模块

android使用了一个内核模块binder来中转各个进程之间的消息。模块源代码放在binder.c里,它是一个字符驱动程序,主要通过 binder_ioctl与用户空间的进程交换数据。其中BINDER_WRITE_READ用来读写数据,数据包中有一个cmd域用于区分不同的请求:

  1. binder_thread_write用于发送请求或返回结果。
  2. binder_thread_read用于读取结果。

从binder_thread_write中调用binder_transaction中转请求和返回结果,binder_transaction的实现如下:

对请求的处理:

  1. 通过对象的handle找到对象所在的进程,如果handle为空就认为对象是context_mgr,把请求发给context_mgr所在的进程。
  2. 把请求中所有的binder对象全部放到一个RB树中。
  3. 把请求放到目标进程的队列中,等待目标进程读取。

如何得到服务对象的handle

  1. 服务提供者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得到ServiceManager对象,然后调用addService向服务管理器注册。
  2. 服务使用者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得到ServiceManager对象,然后调用getService通过服务名称查找到服务对象的handle。

如何通过服务对象的handle找到服务所在的进程

表示服务管理器的handle,getService可以查找到系统服务的handle。这个handle只是代表了服务对象,内核模块是如何通过handle找到服务所在的进程的呢?

  1. 对于ServiceManager: ServiceManager调用了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使用自己成为context_mgr,所有handle为0的请求都会被转发给ServiceManager。
  2. 对于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的Listener,在第一次请求内核模块时(比如调用 addService),内核模块在一个RB树中建立了服务对象和进程的对应关系。
  3. 请求服务时,内核先通过handle找到对应的进程,然后把请求放到服务进程的队列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AIDL
后一篇:BSP相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