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幼儿的数字与认知游戏(上)

标签:
1-2岁号码分类配对对应 |
分类: 家庭亲子游戏 |
1~2岁幼儿的数字与认知游戏
(文:刘纪平 / 图:杨莉芊)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会从1数到10,而另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能从1数到20,那么会数数就代表孩子的数学能力吗?其实数数的1、2、3和数具体东西的1、2、3是有区别的,同类东西归类,配对,分配东西,认识家中有数字的钟表,电话等都是帮助孩子建立数目概念的手段,在游戏设计中要有意识地纳入上述内容。
l
家中可以见到数字的物品很多,对1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见到一样说一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接触和发现数字。
家中有数字的东西有钟、表、挂历、电话、电视遥控器、温度计、冰箱上的温度显示、计算器、电脑、玩具等。户外活动时看到广告、车站牌、汽车牌照号码、商品标价等均有数字可供利用。怎么能把这些有数字的物品变成日常生活中的游戏道具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征。一般孩子都喜欢由自己操作可以看出变化的东西,例如:按电视摇控器某一钮,电视画面变了;在计算器上按一组数,显示屏上的数不断地变化;按不同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人不同;在电梯中按不同的数字到不同楼层电梯升降中显示楼层变化的数字变化;用数字积木或塑料数字可以排列出许多数字组合等等。
其次,数数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每天早上9点带孩子出去玩,在出门前可以告诉孩子:“看着挂钟上的短指针指着9,长指针指着12时就是9点,就可以出去玩了。”起床,睡觉,看电视,吃饭,所有应养成的规律中有固定时间的活动都可以事先告知孩子并让他看钟认数字。比如你规定孩子晚上9点上床睡觉,快到9点时你可以让孩子看看挂钟,问他:“几点了?该做什么事了?”几次之后,孩子会回答:“快9点了,该睡觉了。”这时你一定要亲亲他,表扬他,让他知道按钟上数字做事是父母都喜欢的。
l
吃任何东西与大人分享是要从小教育的,在早餐时可以让宝宝给爸爸一块饼干,给妈妈一块饼干,再给爷爷一块,奶奶一块,整个分发的过程是在教孩子“一个”这一概念。
生活中涉及“一个”这一概念的事情极多,比如,摆碗筷时每人一个碗,一双筷子,一个勺……这时除了让孩子知道一个,还学习1人1个的1、1对应关系。知道“1个”之后,2个、3个的概念也需逐步建立。
除了吃时数数,玩时也有许多机会可以数数。水中有几只鸭子?红花开了几朵?3岁左右玩围棋数子论输赢是练数数的最佳时机,300多个黑白棋子,够让孩子数很久的,这是十分有趣的学数数的过程,符合寓教于乐的宗旨。
l
在有关数目的游戏中,对应、配对与分类均属于这一范畴。前边说摆碗筷为1-1对应,细想一下要对应的事很多,比如给1人1块糖;1人1个苹果;给每人1张纸、1块橡皮、1支铅笔;1人1个包子、1碗粥……吃、穿、用、玩,没有一件事不包含对应的内容。
配对可指大小匹配。比如将大小不同的塑料球放入开口大小不同的瓶子里,或你自己挖的有大小不一的孔的盒子里;配对还可指在一堆插片中找出与妈妈手中一样的插片。比如插片上的小熊穿的衣服不一样,衣服颜色不一样,帽子式样不一样,为找出可以配对的插片孩子要认清妈妈手上插片的特点,这可练习观察能力,之后他要记住这些特点,并找出相同的插片,这里既练了记忆力又练了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
有时配对还可以训练孩子知大小和空间感知能力。比如让他把5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依次套起来。孩子必须能通过观察分辨盒子的大小,还能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将盒子依次套起。市场上的俄罗斯木偶娃娃“一个套一个能套7~8个,和我们说的套盒子有同工异曲之功效。
分类则更为广泛,比如在篮子里放上茄子、黄瓜、圆白菜、柿子椒、胡萝卜、青苹果、红苹果、香蕉、桔子、梨,按蔬菜、水果分类;按红、黄、绿分类,按长与圆分类……这里要锻炼孩子分辨识别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游戏设计得越灵活越好。
l
认识多与少也是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小小孩在不会数数前是会以量和感觉去感受数目的意义。比如分发糖块,你给自己的孩子1块,给来作客的小朋友2块,恐怕自己的孩子小嘴就要噘起来了,这说明他知道别人比他得的多。
玩多与少的游戏,材料俯拾皆是。比如在海边可捡拾贝壳;在郊外、在山间可以捡树叶和树种;在菜市场可买各种蔬菜、水果、糖、积木、饼干、小西红柿等等,生活中只要需要分享的东西都有多与少的问题。在孩子不知道2比1多,3比2多之前,你可以先给孩子很多,很少的概念,用以奠定幼儿最基本的数学概念。
有一个游戏叫“分草莓”,可以把洗净的草莓放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在3~4个孩子面前均放上一个彩色的盘子,然后由阿姨发出指令,比如在黄色盘子里放3个草莓,在红色盘子里放5个草莓,看谁放得又快又准。为怕草莓弄脏孩子小手,也可以换成小西红柿,总之颜色鲜艳、大小适宜、安全性好是选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