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留玉斋吟玉人
留玉斋吟玉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316
  • 关注人气: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2019-10-02 14:25:44)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

 

德炉是明宣宗宣德年间铸造的一种炉。其铜料是从暹罗国(泰国)进口的,叫风磨铜(关于风磨铜,笔者认为应该是成份很高的黄铜矿粉,主要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拌生矿粉,不是自然产出的红铜)。宣德炉用风磨铜经过12次精炼铸造而成,其中还加入了金等贵金属。铸造好后的宣德炉表面不仅特别光滑,而且出现了一些自然的斑纹。根据铸造的不同,大体分为五个颜色,有栗子皮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和藏经纸色,而且以藏经纸色的宣炉为最稀少和最贵重。根据史书记载说法不一,都分布在皇家的寺庙和宫殿里边,以及给一些重臣使用。而且宣德炉的铸造工艺对外一直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炉就显得特别贵重。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重点。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最高点。 有关宣德炉的争论可谓贯穿古今,似乎一直存在。比如有人认为真正在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极为罕见,即便在当时也十分珍贵。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后期仿造的,从明中叶到近现代,仿制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还有人认为从未有过什么宣德年间所造的香炉,所谓“宣德炉”只能称为具有“宣德”款识的铜炉,或者泛指和“宣德”款炉形相近的不带款或带有其他款的铜炉。

 

宣德炉的真伪鉴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观其形,定其名。

 

若宣炉炉体本身符合宣德炉谱上的某一种形式,就有一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主要造型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床炉,钵炉,洗炉,筒炉等。若炉谱上无此式样,就不会有与之对区的名称。无名称之炉则不必考虑其为真宣炉。宣德炉的形状一般或是方唇、或是圆唇、或是敞口的,炉腹呈扁形向外鼓出炉底一般是钝底圆锥形的三足或是分裆空足。香炉的口上制有炉耳,形状一般为兽形、桥形或者是戟形。炉的外底一般都有铭文标识的的年款,年款的标识与宣德年间的瓷器的标识类似。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内腔底面径小; 内腔的最凸处低于外形的最凸处。

  

第二、   观其底足之铜是否精细。

 

精细之铜说明是经过多次反复精练的结果。若粗劣之铜绝不是真宣炉。对于品相完整的宣炉,我们只有从其底足方能看到其铜质精细或粗劣的程度。而对颜色剥落的宣炉,我们就可以直接从炉体本身上观察到铜质粗细精劣的程度。中国历来炼铜之精者,以宣德铜炉为第一。故真宣炉铜质必精细。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第三、   观其做工。

 

宣炉真品铸工非常精细,质量平均,造型古朴浑雅,是我国铜器铸造的巅峰之作。宣炉之做工极规律匀整。虽今日用机器仿制,也做不出其规律匀整的式样。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铸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径8-12厘米的炉最常见,属于小号;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数量比小号少,但价值比小号高;而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工艺精者稀见,价值也很高。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第四、   叩其炉,闻其声。

 

普通之铜经过四炼即现珠光宝色,若经六炼,每斤只可得半斤。据记载,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干将”“莫邪”二剑所用之铜皆经六炼。而宣炉所用之铜,属于优质风磨铜,一般大都要经过十二炼,这才会宝光外现。经十二炼,每斤只可得四两。用这样优质的精炼之铜铸之炉,用手叩之,所发出金石之声,任何它器不能比拟。

 

第五、   观其图和炉形是否对应统一。

 

宣德铜炉的造型主要有三类,一仿商周鼎彝类,二仿宋代官、哥、汝、定等著名窑瓷,三仿钢、罐、桶、瓮等日用器皿类。为了制作出精品的宣德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据记载:各种炉形都铸刻、雕镂有一定的头像和图形。且都处于炉身的不同部位。若炉体本身高大且周围呈大平面或大圆面,其头像在四周的平面或圆面上。若炉低矮,且四周面小而又不是平面或圆面时,其图形在底部。如鼎彝炉、筒炉等,其图像在四周的炉外壁画上。宣德铜炉的炉型有很多种类型,如:冲天耳炉、鬲式炉、押经炉、钵式炉、朝冠耳炉、象耳簋式、天鸡耳炉、双鱼耳炉、戟耳炉、马槽炉、蚰龙耳炉、台几炉、洗炉及狮耳炉等,另外,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铜炉也有多种造型集一身的杂合体情况,此种情况在明末清初最为明显。

 

另据记载,中国自唐以来,各代的铜器、陶器、铁器、瓦器和瓷器的式样都是根据“三代”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式样制作的。宣德炉也不例外。宣德炉的式样若采用“三代”时期的格调,其图像图形一律铸雕龙。若采用“秦汉”之风采,则一律铸镂凤。而四周炉外壁画上铸雕的龙和凤都是正面头像。且对应的两面为雌性。另外对应的两面为雄性。而在底外部铸镂的龙和凤则为全身图形,且系一雌一雄。无论是四周的正面图像,还是反部的全身图形,皆栩栩如生。尤其是底部的全身图形,铸刻雕镂的唯妙唯肖,真可谓活龙活现,且图像和图形皆与炉色等旧。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第六、   称其轻重,量其大小。

 

按史书记载,宣炉的每种炉样都有一定的尺寸大小。有一定的口径、腹径、底径,有一定的耳高、身高、足高。而且每种炉样都有其精确的重量。宣炉其它可伪,唯有重量不可伪。重量一律按斤、两、钱来计算,而斤、两、钱则是以过去的十六两秤为准。其精确度可以精确到现在的克。当然,现在鉴别时可以有少量的耗损和增添的余地。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在古代,钱是用铜来铸造,没有一定家底的人是买不起或铸造不起铜炉的,炉越重,用铜越多,造价越贵重,其价值也相对越高。

 

第七、   观其色。

 

以颜色鉴定真假宣炉,历来都是文物学家的观点。然而,岂不知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有的宣炉上的颜色早已剥落。有的是人为的原因而致使真颜色剥落。在宣炉的制作过程中,除加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外,还要经过多次反复精炼,使其分子结构极为紧密。名为铜炉,其实是铜与金、银等的合金炉。铜炉有的因长期埋入地下,受潮受腐蚀而致使其颜色剥落。这样的宣炉根本无颜色,然而却是真正的宣炉。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真正的宣德炉包浆自然,浑身充满宝气,光泽温润,而且经久不变。仿冒的宣德炉包浆不自然,呈现出一种贼光,时间久了就会变得暗淡,非常难看。古人有云:“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可见宣德炉的颜色非常奇妙。宣德炉采用进口的黄铜矿,经过4-12次的炼制,后又加入金银等数十种贵重金属加以铸造,成品颜色丰富,宝光四现。真正地宣德炉颜色以紫红色为主色调,同时还散发出红、黄、绿、青、蓝、白、金等颜色。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耐看。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点金)、错金、错银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不少收藏者认为宣德炉中含金,有些人认为有些铜炉表面的“雪花金”斑点就是铜质中含金的体现。有些人认为宣德炉若比重超过铜,就一定有金的成分。“雪花金”是一种色斑,不是铜质中含金,因为就算铜中加入金,炼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铜分离的状态。有些宣德炉比重是比铜大,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炉中含金,有多种金属的比重都大于铜,这些炉的铸造中有可能是加入了其他比重大的金属。

 

第八、   观其磨损、使用痕迹。

 

真品宣德炉在明朝宣德年间制作,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流传使用过程中,日常磕碰,自然有一定的磨损。真品磨损的痕迹非常自然,磨痕也比较均匀。伪造的宣德炉为了让其显现出古老的迹象,往往会经过人为的打磨,制作出磨痕,人为制作的磨痕往往不太均匀,而且极其不自然,这一点行家比较容易辨认。

 

第九、   宣德炉的款识。

 

宣德炉的款识多铸在炉底,有七种字款:一字款,篆书“宣”字;二字款,楷或篆书“宣德”;三字款,横列“宣德年”;四字款,“宣德年制”,又分扁方印款、圆印款、双龙四字款、双龙抱柱款等式;六字款,“大明宣德年制”;八字款,“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十六字款,“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正方印款等。其中传世较多的宣德炉是带吴邦佐款的。还有底铸阳纹蟠螭、太极图两种图形款的,亦是宣德年间制造。另外,还有部分比较奇特的款识,这部分有官款和私款,如明清两代民间的私款炉灿若群星,更加丰富了宣德炉的家族。如:

 

1、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后来自行开铸仿宣,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题为琴书侣三字款。2、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在这里没有称为臣,且是宣德五年,应是他私人铸造的,其实御制的宣炉是在宣德三年,以后年份均是私铸;3、宣德五年高氏监制;4、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5、玉堂清玩。玉堂相传为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是严嵩之子所建;6、大明宣德年仲师记;7、树德堂;8、品竹斋;9、宝鼎;10、赏心;11、清玩;12、王旭;13、杲竹山房;14、乾清宫造(不是御制,或为宫中之人私铸);15、琴诗侣。此款少见,后仿的琴书侣多见;16、正德年制;17、松月侣;18、杏朴斋清正主人;19、戊辰米山堂制;20、儆吾斋;21、珍赏;22、玉堂珍玩;23、月友琴居;24、飞云阁;25、登月;26、永存珍玩;27、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28、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呈邦佐监造;29、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30、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宦吴邦任造;吴邦佐误为吴邦任,这是清初一仿作款;31、宝云居;32、内用;33、其旋;34、阳春有脚;35、大清乾隆元年恭制;36、巴格仿宣;37、太极含元;38、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没有御制,此款是官制,还是年份款不详);39、佃袅金猊弄水沉;40、明丁菊月闇生制;41、康熙辛亥庚生氏。炉腹内底部施念峰制;42、康熙六十年制;43、明善堂冰玉主人制;44、大清乾隆年制;45有琴居用;46、大明李大观制;47、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48、诸葛亮铸亮铸。诸葛亮称为孔明,孔就是大,孔明也就是大明的意思,而的音相近,亮就是名字,最后一个字,就是铸炉的意思,所以这几个字是暗示大明朱亮铸的款名;49、崇祯庚辰瑞图制于庆云斋中;50、少年一段风流事,尽在瑶琴不语中。王旭;51、大明宣德四年,内神宫太监掌监事臣阮安督造;52、物元清玩;53、宝月居;54、冰释;55、芰霞珍玩;56、宣德五年君赐谨身阁大学士陈山;57、大清康熙年制;58、弘亭;59、水云居;60、子孙用之;61、子孙永保;62、乾隆年制;63、永世之宝;64、镇宅大吉;65、昌龙;66、琴书清玩。炉颈上落款;67、云间胡文明制;68、胡文明制;69、红云山房;70、崇祯八年制;71、大明崇祯年制;72、内坛郊社。这是宫中道场旃坛所用的东西,应不属私款炉;73、荣秦记;74、大明隆庆年制;75、藏云;76、啸园;77、孟嘉家藏;78、豕情家藏亘鼎;79、万年永宝;80、御玩;81、家藏珍宝;82、门癸氏;83、陈赢家宝;85、神仙居;86、嘉靖;87、崇祯;88、花市敷制;89、永世宝;90、玉堂石叟;91、牧元清玩;92、兰嵨自藏;93、星闻轩制;94、飞云所作;95、文明;96、施口古制;97、崇祯辛末年制;98、吴兴庐次洲制;99、印铸局制;100、为君寿;101、飞云居;102、大明李弘光制;103、飞居;104、万寿宫用第捌号;105、大清宣统年制;106、大明成化年制;107、宣统年制;108、壬午冬子俊制;109、石叟珍藏;110、石叟;111、宣德贰年周羲叚修篁主人制;112、允锡家藏;113、云谷。。。。。

 

关于宣德炉底款字体,通常的鉴别方法如下:大字撇硬直到腰,明字日月横同高,德字心上没有横,宣字日圆年肥腰,制衣横不越刀。当然,大明宣德款的宣德铜炉的“德”字写法有横、无横两种并存。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颁布《康熙字典》才算是官方对“德”字有了规定。在宣德铜炉款识中,也是“有横德”与“无横德”兼有,且“无横德”多,“有横德”少。且 “有横德”字款的器物多属清代,但亦不绝对,需要综合考量。这需要藏友自行观察和体验,经手的炉多了自然就熟悉,一般的炉,一眼可基本判断。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自明清至民国,宣德炉仿品不断,宣德炉的款识更加复杂,但其中亦有优秀之作。在所有的款识中,又分多种情况:有先铸后刻的刻款,也有一体成型直接铸造的铸款,更有铸后再修的修款炉。真宣炉之款虽有刻铸之不同,然皆字字完整,款地明润,排列紧凑,决不稀拉松散,且款之色与炉身同色。若款色与炉色不符,非真宣炉也。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纵观宣德炉的收藏,误区很多,这和现代唯专家的认知有直接关系。这里要指正的是:宣德年皇家铸炉才是宣德炉,后朝各代民间铸宣德炉,只能是仿宣德炉。宣德炉问世后,得到各朝代忠爱,但各朝各代官方,均铸造了各自铭文的铜香炉,也非常精典有朝代特征。铸造稀少,正因铸造稀少,才显珍贵。但明朝各代民间均未出现仿大明宣德年制的铜炉。民间铸炉,均印自已的铭文。大量出现仿宣德炉是在明末开始,进入清代盛行,后各朝、各代民间大量私仿,直至现代。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转载]真假宣德炉的鉴别方法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包括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由于上述原因,即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拍卖场上价格也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价格。

 

宣德炉的后仿品

 

1、  当代仿。

 

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  明代中期仿。

 

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兰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3、  明末和清初仿造。

 

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松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4、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

 

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整器缺少神韵。

 

5、 现代仿。

 

有几种情况,一是采用江南一带以黄杂铜翻砂铸成,粗劣之极,炉身不加纹饰,双耳上翘如桥形,体轻薄而多砂眼。二是采用现代的失蜡法浇铸技术,此类仿品可以说在造型、重量上与真品相伯仲,但细看铜的质地、皮壳、包浆、打磨的光洁度等,两者差异就大了。现代仿品用的多是电解铜,色紫红(红铜、紫铜),手抚之生涩浅薄,而无细糯之感。在打磨方面现代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的激烈,器身贼光,“火气”亦大。

 

当然,采用现代的失蜡法浇铸技术并结合古法仿造的宣德炉也有精品,如,比较知名的“巧生炉”等。此类炉也是现代不可多得的工艺精品,实用、收藏均俱佳。

 

宣德炉真品和其当朝的仿品,现今已很难分辨,一般均作真品论。所以,鉴定“宣德炉”应从单件物品整体的情况而定,主要从上述9个方面进行着手判断,而不必拘泥“真”与“仿”的明显界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